馬文瑞
摘要:新型用工關系的出現使得主體利益訴求多元化發展,勞動關系爭議問題日益突出。在現階段市場經濟主體多元化和用工形式多樣化的背景下,我國傳統的勞動關系標準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研究“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就業模式并明確規定勞動關系認定標準,有助于更好地實現勞動群體的合法權益保護。
關鍵詞:新型勞動關系;認定標準;權益保護
一、新型勞動關系認定難點
(一)勞動者判定困難與經濟從屬性模糊
首先,新舊勞動模式下,網絡平臺服務提供者與勞務人員合作形式各異,用工形式多元化。但當雙方出現爭議糾紛時,判斷爭議主體是否為勞動主體仍比較困難;其次,網絡平臺與勞動者的報酬支付方式呈現多樣化。勞動者根據完成相應的業務評價標準獲取不同報酬,甚至可以直接從消費者處獲得報酬。在此情形下,勞動者與網絡平臺之間不存在直接的經濟依賴關系,其間的經濟從屬性變得比較模糊。
(二)勞動協議約定與業務從屬性判定困難
雙方事先承認勞動合同關系為最好的選擇。但經常是雙方的意向不明確或者明確約定不是勞動關系,事后雙方行為又符合勞動關系特征,在形式不明情況下判定雙方是否為勞動關系具有困難;勞動者在平臺中獲得相關從業信息,但經其信息所從事的行為是否屬于該平臺的經營業務卻很難判斷。
二、新型勞動關系認定標準
(一)確立勞動從屬性標準
從屬性標準包括人身及經濟從屬性。我國勞動法應將從屬性確立為我國勞動關系主體的認定標準。具體標準可以概括為:首先,用人單位決定工作地點及時間等相關勞動條件,勞動者處于用人單位單方決定勞動權限之下。為保障勞動者經濟利益,必須將此點納入勞動者權益保護范圍;其次,勞動者至少具有與用人單位相同的人格從屬性,故應將用人單位的懲戒權納入考慮因素;再者,用人單位提供的報酬應與勞動者提供的勞動保持對等性;最后,為滿足用人單位經營需求,勞動者提供的勞動不得由他人代替。
(二)弱勢群體特殊保護標準
我國勞動關系主體存在強弱對比地位,具體特殊認定標準概括為:經濟標準,即勞動者不具有工資支付決定權和協商權,其收入相對強勢勞動者而言處較低水平。職位標準,即勞動者所處職位往往是用人單位勞動強度大的底層工作。擇業能力標準,即勞動者在與用人單位的工資博弈中無法獲勝時,其經濟狀況和收入往往處于弱勢。
(三)非典型勞動者認定標準
非典型勞動關系主體類型增多凸顯了我國勞動主體制度的不足,致使諸多勞動者無法得到有效保護。為保護此類勞動者,應在加強用工關系基礎上判定其與用人單位間的從屬性;其次,出租車司機與公司之間存在從屬性。為有效保障出租司機權益,應認定出租車司機勞動者的主體地位,享受最低工資保護及社會保險待遇;再者,體力勞動者工作報酬實行計件制度。用工單位為逃避法律責任,往往以承攬名義掩蓋雇傭事實,此時應區別認定此類勞動者主體地位,如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需接受雇主考核。
三、新型勞動關系認定策略分析
當前新型用工模式下的勞動關系是否屬于傳統形式勞動關系范圍,此問題在理論界和司法實務界均存在爭論。目前,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相對擴大了勞動法的保護范圍,但制度本身的缺陷并不足以有效解決經濟社會呈現出的各種勞動糾紛問題。因此本文在勞動法原理基礎上結合網絡平臺的新型用工特點,對如何緩解新型勞動爭議提出幾點建議。
(一)設立中間類型勞動法保護主體
因互聯網服務性質的不同衍生出多種行業。從事不同行業的勞動者應實行差異化協調機制,對符合勞動關系的要素進行充分保護。同時針對新型勞動糾紛中的未知領域,可以借鑒部分歐洲國家通過立法建立三分式勞動法保護主體。在現行法律體制內,設立中間類型勞動法保護主體制,進而維護更多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二)強化網絡平臺企業的社會責任
多數網絡平臺愿意與勞動者建立民事法律關系,但實際網絡平臺與勞動者并非處于平等合作地位??紤]到經濟依賴性及雙方主體地位不對等的因素,政府應強制引導網絡平臺履行相應的企業責任,比如要求相應網絡平臺企業給勞動者購買商業保險,繳納職業災害保險、勞動保障基金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進而更好地保障勞動者權益。
(三)建立勞動網絡法院體系
若雙方發生勞動關系糾紛,既而迫使當事人去勞動仲裁,易導致其產生厭訴心理。我國現已通過設立管轄普通民事糾紛的網絡法院,既可以降低當事人耗費的各種成本,同時還可以很好解決雙方的勞動爭議。當事人在舉證時只需提交電子證據,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案件審理效率。
四、討論
我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轉型期,加之法律自身固有的滯后性、在處理勞動關系案件時進行形式主義判斷的局限性,傳統勞動法理論不能完全適用于網絡平臺與勞動者之間的關系界定,對于網絡平臺經濟中出現的各種形式的新型用工模式未能及時回應。但由于新型勞動關系原則上符合傳統勞動關系判定方法,所以還需要綜合考慮個案的全部事實進行具體分析,從而對傳統勞動關系的界定方法進行完善。為更好地維護網絡平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必要構建一種綜合的識別標準以應對現實的變化,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