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儉
【摘要】分析目前經濟背景,不斷深化改革醫療體制情況下,不斷擴大物價醫保監管工作內容以及范圍,物價醫保監管工作風險不斷加大。因此,如何將信息化技術合理應用在物價醫保監管工作中,是重中之重,應用效果與物價醫保監管工作水平息息相關。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價醫保監管;原則
【中圖分類號】 R19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0.13.284
對各大醫院現狀進行分析,在財務方面,在業務方面,均實現了計算機管理數據。應用數字化平臺,可將醫院運行環節、流程、手段等改變。新形勢下,物價醫保監管工作面臨挑戰巨大,尤其是數據方面,依靠傳統方法,存在諸多問題,難以事前預防以及事中控制。因為,本文研究運用信息技術提升物價醫保監管的相關內容。
1 概述
對物價醫保監管工作進行總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對本院醫保物價收費管理工作進行全面負責,將相關計劃管理制度制定,做好及時匯報工作,做好總結工作,負責宣傳以及解釋醫保政策,對醫院按照《北京市統一醫療服務收費標準》的醫療服務內容項目以及價格收費進行監督,對分解項目、自立項目以及自行調整收費標準等亂收費、多收費行為進行糾正,對臨床各科室執行醫保管理制度進行檢查,對醫保病人出院標準、入院標準進行充分掌握,依照目錄規定并執行醫療收費標準,為醫保病人提供醫療收費,負責按照相關規定報銷結算病人在醫院期間發生的費用[1]。
對物價醫保監管原則進行總結,具體包括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是客觀性原則。對物價醫保監管進行分析得出,有效反饋的必然要求是及時、全面、準確,因此應在物價醫保監管過程中堅持客觀性原則,物價醫保監管主體是保證觀念以及意識客觀,在監督及檢查物價醫保期間,客觀詳細分析發現的問題,將偏差原因及時找出,在得出物價醫保監管結論時實事求是,確保結論客觀真實;第二是經濟性原則。由于物價醫保監管可以將醫保服務行為規范,因此在開展監管工作過程中堅持經濟效益原則,開展監督活動時,根據組織機構規模來開展,根據監督問題大小將相應物力、人力以及財力投入,另一方面,物價醫保監管人員應對關鍵性問題進行監督,合理配置監督資源。
2 信息技術重要性
落實以及建立信息監管,可將物價醫保監管不力的被動局面有效緩解,利用先進技術方法,能夠有效篩查醫療服務信息,將隱蔽的違規、漏費行為及時發現,快速、準確、全面統計數據,可以將物價醫保監管過程中存在的漏查風險規避,結合網絡篩查以及現場檢查,可確保物價醫保監管工作效率提升。在監管物價醫保過程中,將信息技術使用,可將物價規則知識庫完善,利用標準化稽核監控系統,可標準化數據挖掘以及分析模型,規范采集數據以及分析結果全流程,將數據可比性以及通用性明顯提高。對于工作人員來說,作為知識工作者、信息者以及自身共享者,工作中應注意應用數字[2]。
將醫療價格體系初始構建屬于建設醫院物價管理信息化的基礎工作,將核定的價格作為主要數據存入物價醫保信息系統中,系統中應包括服務收費標準目錄、物品價格目錄、新醫療技術報備價格等,將不同文件中的相關標準做好解釋,形成具體醫療收費項目,有利于調查者訪問查詢,將物價醫保信息透明性提高。在監管物價醫保信息化期間,采用醫療價格信息化管理,利用電子病歷,可以全過程記錄以及監測病人診療,首先信息化藥品出入庫價格、醫療服務項目、價格目錄等,將醫療各個環節服務準確性以及時效性有效提高,其次有機結合物價信息系統、電子病歷系統以及醫囑系統,根據醫保、農合、城鎮居民醫保等不同政策,將差異性組合物價模塊制定。
監管人員要知道,通過信息技術完成監管工作,并不能將一切問題解決,信息監管主要核心是知識庫規則庫,對于使用人員來說,擁有較強物價醫保管理水平,將信息系統靈活運用,才能有機結合信息監管以及檢查,將信息監管物價醫保水平以及效率相應提高。另一方面,醫院HIS系統以及三大基礎數據庫要實現動態維護以及同步建設,HIS系統隨著提高信息技術會逐漸換代升級,因此,原來維護好的數據庫以及套餐等設置會改變,需要對這些改變有一個清楚認知,可將信息監管財務風險下降。單靠先進技術并不能完成信息監管物價醫保,需要物價醫保監管人員靈活應用系統,升級系統,將信息化監管重要性作用充分發揮,充分利用醫療保險信息智能化數據挖掘工具[3],將多種統計分析過濾數據模型制定,分析醫療服務人次、病人開藥人次、醫療費用等現狀以及發展趨勢,將問題趨勢找出,將違規傾向找出,有利于做好物價醫保監管工作,將方向正確指出,將重點找出。
醫院醫保費用可以利用醫保報表對其進行客觀真實反映,在過去,醫院為了對管理醫保需要進行適應,財務部門每月會將相應的醫保財務報表編制,然而隨著信息化時代到來,將醫保信息業務編碼標準統一,將醫保標準化體系構建,有助于醫保信息化建設數據支撐推進[4],可將公共服務水平以及醫保治理能力相應提高,預計可將三個貫通實現,第一是醫保業務之間數據貫通,第二是國家與各省市之間的數據貫通,第三是各統籌區之間的數據貫通[5],將編碼統一后,全國共享一個數據池,共用一個標準,可將全國層面的醫保大數據分析應用形成。
綜合以上得出,經濟背景呈現為大數據情況,在企業生產經營當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十分重要,也可應用在物價醫保監管過程中,我們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于物價醫保監管的重要性,利用合理方法,將監管物價醫保信息化水平相應提升,對醫療機構收費行為進行規范,才能將醫患矛盾有效緩解,將醫療機構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楊曉芳.運用信息技術提升物價醫保監管探析[J].財經界,2020(28).
[2]李雪.關于信息化在醫院醫保管理中的應用[J].福建質量管理,2019, 000(022):283.
[3]李俊梅,周蕾,袁蕾.信息技術在醫保醫療服務監管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 2019,006(018):282.
[4]信息技術在醫保醫療服務監管中的應用[J].飲食保健, 2019, 006(018):282.
[5]韓磊.發揮信息化管理優勢提升醫保監管效能[J].新商務周刊, 2019(9):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