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茜,郝 模,張 翔,李伯陽,李程躍,馮占春
(1.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醫藥衛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30;2.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農村健康服務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303.復旦大學衛生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上海 200032;4.健康相關重大社會風險預警協同創新中心,上海 200032)
物力資源指房屋、床位、藥品等可供使用的基本設施設備[1],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以下簡稱“慢病”)防控工作有效發揮作用的基礎條件和重要保障。然而,物力資源數量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磨損消耗未及時更新等問題,給慢病防控工作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本文以山東省和河南省為研究對象,對兩地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進行評價與比較,分析兩地異同及原因,探討物力資源配置的適宜程度對慢病防控工作的潛在影響。
在中國知網數據庫,限定時間段為2007-2017年,利用[SU=山東OR山東省]、[SU=河南OR河南省],分別AND(SU=高血壓)進行檢索;遵循“系統”和“窮盡”的原則,通過查找政府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專業機構等官方網站以及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2],系統收集國家和魯豫兩地公開發布的與慢病防控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文件和相關文獻,確保所涉及資料的完整性。
所有資料使用Excel 2016進行摘錄、整理并建立數據庫,運用統計軟件SPSS 23.0進行分析處理,使用一般描述性分析、Spearman相關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驗證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與高血壓患病率之間的關系。采用“缺失值替換”對部分年份高血壓的缺失值進行補充。檢驗水準α=0.05。
2007-2017年魯豫兩地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不足的文獻情況,見表1。山東省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的不足情況在逐漸改善,截至2017年,2/3的文獻認為該省不存在物力資源數量不足的問題。河南省物力資源數量的文獻結果顯示,2017年未出現認為該省物力資源數量不存在問題或不嚴重的文獻,故更應重視改善慢病防控的物力資源數量不足情況。
表2顯示,山東省2007-2017年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由14.0%上升至31.6%,高血壓患病率由32.70%下降至22.20%;河南省2007-2012年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由27.0%上升至41.4%,2017年下降至29.7%,高血壓患病率由33.20%下降至20.86%。
如圖1,2007-2017年魯豫兩地高血壓患病率雖均呈現波動趨勢,但總體上是下降的,且河南省低于山東省。山東省2008年最高,為39.50%;2016年最低,為21.05%。河南省2007和2008年均較高,為33.20%;2017年最低,為20.86%。從高血壓患病率與慢病防控物力資源適宜程度的變化看,兩地走勢基本吻合。
Spearman 相關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山東省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與高血壓患病率之間呈負相關(r=-0.688,P=0.019),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可以解釋高血壓患病率下降47%的變異R2=0.470);尚不能認為河南省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與高血壓患病率之間存在相關性(r=-0.551,P=0.079>0.05)。

表2 2007-2017年魯豫兩地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的

圖1 魯豫兩地血壓患病率、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變化趨勢
當前我國已進入慢病的高負擔期,呈現出“患病人數多、醫療成本高、患病時間長、服務需求大”的特點,慢性病在疾病負擔中所占比重達到了70%[3]。然而從總體上看,魯豫兩地慢病防控領域的物力資源數量適宜程度較低,最高值也僅達到1/3,表明兩地物力資源的數量有待增加以匹配當地慢病防控工作的實際需求。聯合國《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總體意見指出,必須有足夠數量的、行之有效的公共衛生設施、商品和服務,才能滿足評估健康權中的“便利”標準[4]。2012年5月8日,衛生部等15個部委局聯合印發的《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2012-2015年)》指出,當前我國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要安排必要的慢性病防控經費,增加公共投入,加大對西部和貧困地區慢病防控工作支持力度[5]。分析魯豫兩地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不足的原因可能有:相比京滬等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魯豫兩地政府對慢病防控的財政投入力度不夠,而相較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兩地缺乏中央財政的支持和政策的傾斜。因此相關部門應重視魯豫兩地的慢病防控物力資源配置,制定科學合理的衛生資源配置方案,加強組織實施,增加財政支持力度,根據實際需求合理配置慢病防控的物力資源[6],從而為慢病防控工作提供充足的物質保障,為居民公平、可及地獲得慢病防控服務奠定基礎。
盡管魯豫兩地慢病防控的物力資源數量適宜程度較低,但兩地高血壓患病率總體呈下降趨勢,且山東省Spearman 相關分析顯示二者間呈較強的負相關(r=-0.688),提示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對于降低當地高血壓的患病率有一定的貢獻。1999年以后,國家陸續發布慢病防控的規劃、指南、條例等[7],加大對人、財、物的投入,在全國創建慢病防控示范區。山東省近年來積極開展減鹽防控高血壓項目、啟動基層高血壓防治“三位一體”的醫防融合體系、制定免費發放高血壓藥物政策等[8],從干預目標、組織架構、管理機制、功能服務等多方面入手[9],有效控制了該省高血壓患病率。
Spearman 相關分析結果顯示,河南省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適宜度與高血壓患病率間尚不能認為存在相關性,其原因可能是:一是從衛生系統宏觀模型看,健康結果的輸出是環境、組織、資源、服務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物力資源數量適宜可以保障人力、財力、信息等資源發揮作用,又與組織框架、管理運行等相互作用,通過服務提供、系統結果,共同促成當地高血壓患病率的下降。因此,物力資源數量適宜有可能對河南省高血壓患病率的下降起到間接作用,研究者不能僅從物力資源數量這一單一因素進行研究,還需結合其他因素進行深入研究。二是2011-2015年河南省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處于較好水平,但反觀高血壓患病率卻是2016-2017年處于較低水平,提示二者間的相關性并不是同步的,存在滯后性。物力資源數量適宜與組織、運行機制等因素環環相扣,經過一段時間量變后共同作用于衛生系統關鍵靶點發生質變[10],最終體現于健康結果的改善。三是雖然河南省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較低,但河南省相關部門在防控高血壓的各個方面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如構建省-市-縣三級高血壓防治網絡、全面實施HEARTS高血壓防治項目、建立高血壓防治中心信息平臺等舉措使得高血壓患病率下降。
慢病防控是社會行為,是一項造福于民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的“理解、重視、投入”[11],需要多部門整合形成合力[12],全民參與。但目前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動員、全民參與的工作機制尚未完善建立[13]。基層缺乏物力資源的保障,勢必會導致慢病防控工作的低效率和低質量。因此,要加大政府對慢病防控的投入力度,購置基層所需物力資源;多渠道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慢病防控;實現多地區物力資源的互通互享,提高物力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浪費。此外,還應兼顧東、中、西部地區慢病防控物力資源數量配置,提高資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綜上,本研究以兩地公開發布的所有政策文件為依據,從具體公共衛生問題出發,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則,按照統一標準進行量化分析。量化指標具備系統性、客觀性、邏輯性、可信性與可操作性[14],所得結果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表明以量化的物力資源適宜程度評價慢病防控狀況是可行的。然而,居民健康結果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物力資源數量的適宜程度僅是其中之一,其在慢病防控過程中起到多大作用,在后續研究中可采用多因素分析等方法進行具體的量化和探討,且對魯豫兩地物力資源種類的齊全程度、質量保證與及時更新程度、物力資源配置狀況的演變等尚需進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