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霞
摘要:在新版部編教材所提倡的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的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的歷史學習應注重從學習過去實際上發生了怎樣的“事實性”知識,轉向學習關于“歷史這一門知識從何而來”的程序性知識。要求我們充分挖掘歷史教材及其他多種歷史細節資料,透過這些細節資料引導學生去認識真正的歷史。
關鍵詞:歷史課堂;細節;困境;有效價值
《周易》有句話叫“感而遂通”。我覺得學習就是一件感而遂通的事情,我們普遍認為學習是一個理性思維的過程,所以我們今天的學習注重理性的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卻往往忽視感知、情感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人的高級心理活動是由最基礎的感覺開始的,感性的感覺、感知、感情在學習中起到了一個觸發理性思維活動的作用,所以說學習的過程是感而遂通。激發人的感知、感情的參與,能將學習變成一件有趣的、愿意主動探索的過程。而文科的學習,感知、感情的參與顯得尤其重要。
一、目前我們歷史教學中的一點困境
歷史很廣博,歷史也很細微,沒有細微不足以理解它的廣博。可歷史課本給我們的往往更多的是宏觀,是框架,是抽象的理論,加上時空的久遠,很難觸動人的情感,也很難引發人的共鳴。我在備課的時候,非常注重從歷史知識中找尋能觸動學生情感的切人點,盡量的給抽象的理論尋找形象有感的歷史資料,或加以進行形象具體的解釋,以求拉近遙遠的時空距離。在我的課堂實踐中,我覺得視頻資料是最有時空代人感,最容易使單調、抽象的文字理論變的形象立體的一種教學資源。考試內容注重結論性知識的記憶使得平時教學中歷史知識更加空泛華,這也導致了學生對歷史課普遍缺乏興趣。據教育部1997年對北京市2107位學生的調查,在學生對“最不愿學的課”的排序中,歷史課居前三位之列;在學生對15門課程喜歡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序中,歷史課居第2位;在學生對“枯燥、沒意思的課”的排序中,歷史課居前5位。這種狀況與我們沒有充分利用教材的細節資料及多種歷史課程資源的狀況是有很大關系的。
近20年來,英國在歷史教學理念方面最重要的一項變革,就是認識到“歷史科的中心是在于發展學生對于歷史探究的方法或過程的理解”,在新版部編教材所提倡的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的理念的指引下,我們的歷史學習應注重從學習過去實際上發生了怎樣的“事實性”知識,轉向學習關于“歷史這一門知識從何而來”的程序性知識。要求我們充分挖掘歷史教材及其他多種歷史細節資料,透過這些細節資料引導學生去認識真正的歷史。
二、挖掘歷史教材及歷史視頻資料的有效價值
我在平時備課期間,常常發現歷史教材中的一些細節,也常常搜集一些歷史視頻資料在課堂中使用,下面就兩個教學實例談談挖掘細節資料對于歷史學習的價值。
歷史教材中的一些細節資料,雖然不是課程標準里的知識重點,也不是重要考點,但是這些細節資料對于理解宏達廣闊的歷史有極大的幫助作用。比如,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對于國家和民族來說發揮著重大作用的偉大的黨?這一話題,好像對人人來說都是一個司空見慣的甚至不需要去理解的話題,所以很多人也覺得這是一個空洞的甚至虛假的話題,但如果你對歷史的細節由了解有體會的話,你會覺得這是一個真實地歷史事實,而不是空洞的理論。我在備課中,注意到教育部新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4課的課文中有這樣一段:“五四運動的勝利發展,使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不少知識分子開始走向工人群眾。他們幫助工人組織工會,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工人階級的覺悟。馬克思主義開始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這一段文字中我認為有價值的地方在于共產黨成立之初所從事的這些不起眼的“開辦勞動補習學校和工人識字班”所謂的“小事”,我們平常頭腦中的中國共產黨一定是和“偉大”這樣的字眼分不開的,我們只知道“偉大”,可不知道偉大從何而來,這段資料讓我們看到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光輝壯闊的事業是從如此不起眼的小事開始干起的,這一點不僅能讓我們明白生活中平凡的道理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也能幫助我們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性質一一是廣大無產階級的同盟者,對于理解后面共產黨所領導的工人運動、土地革命、長征都有幫助作用,對于后面的世界史一馬克思主義理論部分的學習也是有很大的鋪墊作用的,這樣一來,宏大的、廣闊的歷史在細節資料中得到真實化。
在使用視頻教學時還有一個對我觸動較大的發現,在講述《五四運動》這一課時,關于五四運動的起因和爆發課本上的文字描述對于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可學生在觀看了《我的1919》中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的發言及《建黨偉業》中五四運動的爆發這兩段視頻合輯后,我發現這個“理解”可以大不一樣,對于同樣一段教材文字,如果沒有視頻,在知識目標上來說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可能會達到同樣的課堂效果,可是這中間的過程又是不一樣的,哪里不一樣?8班學生看完后,忍不住濕潤的眼眶和抽泣聲告訴了我答案。那節課,課堂沉浸在一種略有壓抑和悲嘆而又嚴整有序的氣氛中,學生課堂環節開展的比往常更有主動性、積極性,我想這就是情感在學習活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我經常會渴望安靜的課堂上學生的眼睛里突然迸發出熠熠的光芒,這光芒是他們殷切的求知欲望,也是我與他們心靈碰撞的火花,相信這樣的火花會使我們課堂更有生命力,這也是我愿意為之努力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