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婷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和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要求教師注重基礎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引導學生規范日常行為習慣,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質與道德品質,讓學生成為有道德、有修養、有品質的人才。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將實際生活與德育教育相結合,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要及發展需求,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本文針對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措施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措施
小學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與優秀意識的關鍵階段,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成長有深遠影響。當前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加強實踐生活與德育理論知識的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理解基礎的理論知識與抽象的道德規范,已經成為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
一、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小學德育教育的主體,所以教師實施德育生活化教學時,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關注學生,注重智育和德育的共同發展,即:引導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明確假丑惡、真善美的標準,獲得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的發展。傳統的德育教育多是采用灌輸式方式,忽視道德行為的養成,只關注道德知識的傳授,導致教育效果不佳,而生活化的德育教育倡導學生勤于動手、主動參與、敢于實驗、樂于探究,幫助學生掌握解決問題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尊重和關愛學生,保護學生的創造性、主動性、自主性。
二、豐富生活化的德育資源
要想實現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教師必須要以生活為基礎,對德育課程資源進行豐富和充實,具體要做到:①結合真實生活情況實施德育。目前的小學德育存在明顯的知行背離現象,究其原因就是德育教育與實際生活有顯著不同,因此教師在德育課程資源開發環節應該積極融入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感悟。例如:開展書法比賽活動時應該秉持公開、公正、公平等原則,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強化德育課程的深化;講述節能環保的內容時,教材中的實例講述明顯比不上生活實踐,所以教師可以開展變廢為寶、節能標語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意識到節能環保的意義,最大限度發揮出德育的目標。②結合真實道德事件來豐富德育資源。在小學德育教學中既要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也要善用真實的道德案例,如:在愛心捐款活動中,很多學生希望家長多捐一些,但家長實際的捐款數目達不到學生的期望,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案例進行德育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好事情就是獻愛心。
三、注重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環境是小學生在校生活和學習的主要環境,尤其是校園文化氛圍的建設,對學生接受德育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想完成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目標,必須要注重校園自然環境的優雅美感、整潔干凈,對校園文化環境的積極向上、健康舒適也要予以重視,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德育素質的熏陶,學會自覺約束和完善自己。例如:借助校園板報宣傳德育知識,如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尊老愛幼等;張貼具有立志意義的標語,如團結文明、誠實勤奮等;擺放代表一些精神的繪畫或雕塑;在閱覽室、走廊等場所張貼學者和科學家的智學教育名言等。總之,只有從規劃到設計都以生活化德育教育為目的,方能打造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及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優良品行,實現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四、善于聯系生活小事
通常小學生道德素養的發展很少表現為大是大非層面,這是因為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相對簡單,尚未經歷人生中的重大抉擇,所以教師在德育教育環節要善于從生活中的小事出發,讓學生結合細小的事情來分辨是非善惡或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為此,在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為依據,結合學生感興趣或關心的事物來尋找相應的案例,指導或鼓勵學生思考與道德相關的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及道德行為表現;或者是對學生日常行為表現進行觀察,尋找代表性的案例來吸引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和認知。
五、加強實踐教育
實踐是學生將所學德育理論知識內化為德育素養的重要方式,學生在實踐中能認識到良好道德品質對社會、對生活的作用,進而自覺主動地規范自身行為,獲得德育素養的提升。鑒于此,教師應該注重實踐教育,對學生的實踐環節加以關注,引導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定期安排學生參與“我為家里做點小事”等實踐活動,對活動的形式和主題加以豐富,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擦桌子、端碗、洗碗、擇菜等,并記錄自己做完這些事的心得體會。通過這樣的實踐教育,學生能主動為父母分擔,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德育素養。
六、結束語
綜上言之,德育是小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德育教育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時,需要教師從實際情況出發.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豐富生活化的德育資源,注重校園文化建設,善于聯系生活小事,加強實踐教育。只有這樣,方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接受德育知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及思想水平,實現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澤會,淺談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方法的研究[J].散文百家(下),2019(03):31.
[2]陳娟,關于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J].科教導刊一電子版(下旬),2019(03):51.
[3]賈守恒,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新課程·上旬,2019(07):288-289.
[4]陳劍峰.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8(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