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薇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下文簡稱《指南》)中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下文簡稱《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痹凇吨改稀放c《綱要》的引領下,幼兒園教育將游戲與環境相結合,開創了區域游戲——在幼兒園設置不同的區域,投放相應的材料,供幼兒自主游戲。通過開展區域游戲,幼兒的動手能力、組織能力和創造能力等都能夠獲得提升與發展。因此,區域游戲的開展與優化也是幼兒園教育關注的一大重點。
區域游戲強調兩點:一是環境創設,二是自主游戲。在區域游戲中,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能夠自主選擇游戲材料開展游戲。但是,小班幼兒入園時間短,自理能力尚且處于探索發展的階段,在區域游戲中的整理意識和整理能力較差。常常出現的情況是,游戲結束后,幼兒完全沒有整理游戲材料的意識,隨意將材料擺放在活動區內,即使有些幼兒已經有了整理的意識,也不知道如何擺放材料。經過園內的相關調查以及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圖標作為一種具象的符號,能夠對幼兒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如果將其投放在自主區域游戲中,可以對幼兒提供一種無聲啟示。因此,為了挖掘區域游戲對幼兒發展的作用,提高小班幼兒的整理能力,我從環境創設、實踐過程以及評價反思三個方面提出運用圖標的具體策略。
案例一:剛剛上小班的幼兒非常喜歡玩角色扮演游戲,因此,游戲區的幾個娃娃一直都是他們青睞的玩具。每次幼兒們進入游戲區,都會爭先恐后地搶娃娃玩。然而,每次游戲結束后,他們都不能夠及時將娃娃放回原來的位置,娃娃們常常被四處亂放。觀察到這個現象之后,教師制作了一些規則圖標,如將娃娃放進收納箱的漫畫圖片,并且配了一些“你帶我玩,也要送我回家”“不要將我一個人留在街上”的標語,將其貼在墻上。之后再次觀察幼兒們的游戲行為,教師發現幼兒“物歸原位”的意識明顯增強了。
環境創設是指教育者根據教育的要求以及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創設能讓幼兒與環境互動的活動場景。就幼兒教育的目的來看,環境教育迎合了幼兒社會化發展的需要,它能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發展多方面能力,是課程設計與實施的重要因素。區域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環境創設——根據不同區域的主題,創設不同的環境,投放不同的材料。要想提高小班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整理能力,教師應當利用圖標在不同的游戲區域創設不同的環境,引導幼兒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形成整理意識。案例一中,教師了解到幼兒的整理意識薄弱之后,想到了設計相應的圖標貼在墻上,營造整理環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與此同時,我們要注意兩點:一是應當結合小班幼兒的思維能力現狀,選擇最簡單明了的圖標方便幼兒理解圖標的內涵,進而產生整理意識和行為;二是盡量結合區域主題,使之與區域更加協調,不破壞區域原有的環境。
案例二:積木是小班幼兒非常喜愛的一種游戲。在區域游戲中,幼兒常常會用各式各樣的積木搭建自己想要的造型。我園的積木材料是根據不同圖形來投放的,幼兒自主選擇自己需要的圖形進行搭建。然而據教師觀察,小班幼兒在使用完積木之后,雖然會產生整理行為,但常常是將積木隨意堆放在整理箱中。這樣一來,下次游戲的時候,不同圖形的積木就會混在一起,當幼兒需要某個圖形的積木時就會到處亂找,極為影響他們的游戲效率。因此,教師就在擺放積木的工具箱上貼了一些步驟圖標,如在擺放正方形積木的盒子上貼了一個正方形圖標,并且寫上標語:“正方形寶寶們的家”;在擺放三角形的積木盒子上貼個三角形的圖標……這樣一來,幼兒們在整理積木時就會知道將哪種圖案的積木放在哪個框內了,整理也變得更加高效了。
不少小班幼兒上幼兒園之前在家庭教育的影響下,已經具有初步的整理意識,然而受年齡特點等因素的制約,他們缺乏整理的能力。尤其在區域游戲中面對一些復雜的整理內容時,他們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進行整理,因此,就會出現放棄整理或者將玩具、材料整理得一團糟的現象。如案例二中的幼兒們,不知道將不同圖形的積木放到不同的整理箱中。對于這種現象,教師要繼續發揮圖標的引導作用,制作相應的步驟性引導圖標,引導幼兒更便捷、更高效地進行整理。如案例二中,當教師發現了幼兒之所以將積木整理得一團糟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將不同圖形放入不同的整理箱。于是,教師立即制作了代表不同圖形的圖標貼在不同的整理箱上,這樣一來,幼兒們在整理積木時自然就會明白應當如何擺放了。
評價是一個反思、提升的過程——了解自己在活動過程中優秀的表現與存在的不足,同時不斷鼓勵自己和改正不足。區域游戲的開展強調幼兒在游戲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也應當發展幼兒自我評價的意識,引導他們反思自己在游戲中的行為,改正自己的不足。教師可以制作一張游戲材料整理表,引導幼兒在游戲開展之后根據表中圖標的提示內容進行材料整理,并且結合整理的情況對自己進行評價:在自己使用并且整理了的圖標后面打鉤,使用了卻沒有整理的圖標則畫上叉,一次游戲下來算一下自己整理了多少個圖標,最后再評選出“整理小能手”。這樣一來,既能夠促進幼兒對游戲進行反思,發展他們的整理意識和整理能力,也能夠幫助教師有效地了解幼兒在整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而幫助他們及時解決問題,在后面的區域游戲中更好地整理材料。
結合對小班幼兒的觀察我們發現,小班幼兒具有對事物充滿好奇心、更容易受周邊事物影響等特點,他們的思維也更加具象。在小班幼兒的區域游戲中,運用圖標培養其整理習慣正是一種通過周邊環境的影響來發揮教育效果的教育類型,如果圖標運用得當,則能夠很好地達到教育目標。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將圖標運用在小班幼兒的區域游戲中,達到提高小班幼兒整理能力的目的。除了本文提到的幾個能夠在小班幼兒區域游戲中有效運用圖標發展幼兒整理能力的方法外,教師還要積極挖掘圖標的其他作用,探討更多能夠將圖標運用在區域游戲中的方法,如將圖標應用到美工區的垃圾分類中、科學區的實驗步驟中等,通過運用圖標不斷完善幼兒的區域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