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巴倫周刊》11月11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在線約會App是門大生意,媒人正從中分得一杯羹當徐美英(音)考慮利用以前經常成功為人做媒的技巧改行時,她已經快退休了。之后她啟動相親生意,將自己的聯系信息發給需要幫忙找對象的人。兩年后,徐成為中國最成功的職業媒人之一,擁有25萬粉絲。她向每名尋愛者收取166元至999元的費用,但她拒絕透露年收入。
徐面臨大量競爭。對中國的更年輕群體來說,這種競爭者大都意味著約會App。中國的約會App行業與美國有相似之處:都是四五個主要玩家,且每個都在尋求填補特定細分市場。對中國年輕人口中更隨意的約會者來說,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陌陌是行業領軍者。陌陌后來收購競爭者探探,但后者因名聲不佳被從App商店下架。此后二者都尋求淡化有關(不良)名聲。
艾瑞咨詢預測,中國的整個在線約會和相親市場規模明年將達到73億元,遠高于10年前的10億元。中國的約會App基本上把業務局限在國內,而美國同行業務已遍及全世界。在中國,(美國最火的約會App)Tinder正被一些人用于尋求更具國際背景的伴侶。
就在這些交友軟件尋找吸引不同群體的細分市場之際,徐美英這樣的(傳統)媒人表示,她正提供前者沒有的兩種東西:信任和面對面服務。“相親和婚姻值得更大程度的社會關注。我能確保人們不會被欺騙”,她在談到人們對約會App的一種常見抱怨時說,她要求(參與者)提供身份證、離婚證和視頻等證據。
盡管徐有許多更年輕的客戶,但她仍專注于未能獲得相關服務的群體——上年紀的尋愛者和農村居民,“他們甚至往往不知道如何使用相親App”。
無論中國約會App的前景如何,這個國家迅速老化的人口變化趨勢都有利于徐的生意。同時,徐選擇的行當成全了自己,“我就是在網上與我老公相識的”。▲
(作者坦納·布朗,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