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這說明,移動端新媒體已成為輿論引導的主陣地之一、移動傳播方式成為當前傳播格局中的主流方式。在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移動數字媒體的制作方式必須有自身的獨特之處。然而,習慣了傳統媒體寫作的新聞人對移動數字媒體制作存在諸多誤區。
目前,承擔政務新聞傳播任務的移動新媒體大多是從傳統媒體派生出來的,通過新舊媒體的分工、合作、融合,搭建出一個新平臺,一般是報社、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根據自身媒體資源推出移動數字媒體,做相關范圍的政務新聞報道。這些移動新媒體正因為是由傳統媒體派生出來的,往往容易“換湯不換藥”。換上新傳播方式的外衣,新聞內容是把報社、電臺、電視臺等傳統媒體的新聞消息,直接“拿”過來不加修改,然后發布出去。這種“拿來主義”雖節省了部分人力、物力成本,但是即使新舊媒體融合表面似乎看起來很到位,卻仍存在一些弊端。個別有傳統媒體從業經歷的新聞人認為,同一個新聞消息,只要復制粘貼換個傳播方式就可以了,但移動優先視角下的數字媒體新聞消息,不是穿件“馬甲”就可以解決的,而是要進行更加細致的“煎”“炒”“烹”“炸”等后廚加工,才能從新聞中央廚房中做出有個性的飯菜。
傳統媒體和新聞網站的傳播方式有些相似,就像傳統的百貨商場和專賣店,受眾都是主動來到這里進行采購。而此時百貨商場和專賣店的品牌效應、影響力以及公信力等決定了顧客的到訪量和依賴程度。同樣傳統媒體和新聞網站所制造的新聞產品完全是靠品牌效應來驅動傳播的,這個新聞產品是在紙上、電波上、屏幕上還是網站上進行傳播,取決于受眾的購買習慣、信任程度和品牌影響力。移動數字媒體新聞產品是靠單條傳播為主,平臺傳播僅僅起到輔助作用。就好比網購一樣,往往是某一條產品信息把消費者引導到某個平臺,產生消費行為。所以,移動數字媒體要用自己獨特的創作方式,打造出適合自身傳播方式的一件件單品,才能收到預期效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沒有自己的創作方式,僅借用傳統媒體的手段傳播,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
傳統媒體、新聞網站政務新聞消息以嚴肅正統著稱。政務新聞消息寫作也是中規中矩,標題、導語、內容主體各部分有板有眼,彰顯其權威性。因為正統、嚴肅、嚴謹,所以傳統媒體的新聞數量有限,而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量劇增。據IDC(國際數據公司)的一項研究結果可知,全世界互聯網能夠提供的信息量已達到40ZB,約合390億TB(1ZB=1萬億GB,1TB=1024GB)。可是,平均每個人一生實際需要的信息量只有幾十個TB,這約390億TB的信息量,對于個體來說就是信息海洋。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每個人能獲取的信息量已遠遠超過了其自身所能處理信息量的上限。因此,作為信息提供者的政務新聞移動數字媒體必須研究政務新聞的制作方式,以適應信息傳播規律,讓用戶便于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新聞信息。
移動數字媒體的新聞制作就好比一個項目總策劃的撰稿人,整個制作過程包括圖片、音頻、視頻、圖表、色彩搭配等多媒體信息元素的融合和構架。這就要求多種要素參與,多媒體技術做保障,最終呈現的是圖、文、音頻、視頻、互動等動靜結合的立體化新聞產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遵循如下幾方面規則。
新聞素材真實,表述嚴謹。無論新聞以什么形式呈現,通過什么渠道傳播,有一條鐵律不容改變,即保證其“真實性”。有些移動數字媒體新聞寫作思路混亂,毫無章法,甚至把新聞事實與作者個人情感摻雜進來,這是新聞寫作的大忌。
移動數字媒體為提高閱讀量和點擊率,標題可以活潑、幽默、俏皮,但不可以編發文不對題的“標題黨”新聞。
新聞一定要準確標注新聞來源,否則將導致新聞真假難辨,甚至變成網絡流言。
新聞內核。就像廚師燒菜一樣,不管佐料怎么搭配、火候怎么掌控,原始的食材質量必須得到保障。不管移動數字媒體新聞形式上如何千變萬化,“真材實料”永遠是做出“好菜”的根本。
要起好菜名——點亮新聞標題的眼睛。傳統媒體把新聞標題比作新聞的眼睛。其實在移動數字媒體政務新聞寫作中,眼睛更加重要。就像一道好菜,沒有一個響亮的菜名,也不會被人記住。在移動數字媒體的信息海洋中,一條閃光的新聞標題是大海航行中的燈塔,令受眾眼前為之一亮,能夠一下鎖定這條新聞甚至快速、頻繁地轉發。那么,究竟如何做好標題呢?
一、提煉核心性標題:把新聞事實最核心的內容提煉出來做標題。許多政務新聞涉及領導同志到基層調研的過程,移動數字媒體在編發這類新聞時,完全可以把受眾關心的調研內容、具體情況、進展程度、調研結果等核心內容提煉出來做為標題,增加與受眾的貼近性。
二、懸念式標題:用省略、反問或設問等形式制造懸念引起受眾的注意,刺激受眾的興奮點。這樣的標題往往更能引起受眾的閱讀興趣。當然,這種標題制作的前提是以厚重的內容做保障,要做到標題與新聞事實相符,避免故弄玄虛,造成“標題黨”嫌疑。比如《上海大調研謀啥大事?改革開放再出發!》。
三、親歷體驗式標題:多數讀者無法親臨新聞現場,這就給記者真實還原新聞現場提供了空間。移動數字媒體政務新聞具備的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多種表達形式為一體的特點,為立體展示新聞現場提供了便利。因此,記者對某些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完全可以用體驗式采訪確定標題。比如《記者親歷北鎮路釘子戶拆除全過程》。
四、攻略性標題:把受眾最關注的內容梳理分類,做成整個事件的全部攻略,以滿足受眾快速掌握事件全貌的需求,由此制作成“某某事件攻略”類標題。比如《北京最全核酸檢測攻略:要不要測,怎么預約,咋看結果?》。
五、圖表式標題:為了讓一些枯燥的政務文件生動起來,可以把一些政務文件總結歸納,以圖表的形式把關鍵點、流程、方式等提煉出來,供讀者簡略閱讀,由此可以制作出“一圖了解某某事件”類標題。比如《一張圖教你讀懂2018遼寧省政府工作報告》。
制作、編發新聞必須堅守的具體流程。有了好的新聞素材,也找到了好的切入角度,下一步就是如何在移動數字媒體上把政務新聞表達出來。移動數字媒體新聞是新媒體技術與新聞素材相結合的產物,把文字故事敘述作為主線,圖片、視頻、音頻等作為內容,進行時空延伸,最終打造出立體化移動數字媒體新聞產品。這不是新聞記者單兵作戰的寫作過程,而是一個由文字、攝影、攝像、錄音和編輯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的寫作過程。
一、總體框架。由文字記者把整體報道文案寫出來。這個文案要像電影腳本一樣,把切入角度、文字內容、照片表達和視頻、音頻延伸等都規劃出來,構建一個總體報道框架。
二、素材選擇。根據平面總體報道框架,編輯把現有的素材如攝影、攝像、錄制等進行剪切加工,然后選擇編輯出相應的圖片、視頻、音頻等內容。
三、新媒體編輯。由編輯操刀,運用第三方軟件對報道內容進行編輯。根據平面總體報道框架,編輯可以根據整個敘事需要,把相關內容分類或分段,做好長段文字間圖片搭配,在適當位置添加視頻、音頻,做好內容延伸以及版面美化等。
四、校對推送。移動數字媒體新聞整體預覽出來后,由專業人員進行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校對,校對無誤后推送。
五、轉發推廣。作品推送后,一般記者認為自己的工作已經結束。其實還缺少一個關鍵步驟,就是轉發推廣。只有進行大量的轉發推廣,才能最終實現政務新聞消息的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