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以地市級廣電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遭遇困境。如何在肩負“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中闖出一條新路,進一步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宜春廣播電視臺在新使命中創新擔當,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主戰場,助力全市工業強市戰略,策劃推出“贛西品牌計劃”,探索出自我發展的新思路,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探索。
江西省宜春市科學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踐行新發展理念,大力實施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提出把宜春中心城區打造成湘鄂贛區域中心城以及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醫藥器械等先進制造業基地,努力在新一輪的區域競爭中贏得先機、贏得未來。作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喉舌”,擁有電視臺、廣播電臺、宜廣傳媒、廣電報、融媒體平臺和專業編采隊伍的宜春廣播電視臺,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利用自己的媒體宣傳優勢,創新擔當,主動融入經濟發展主戰場。
從2018年7月開始,宜春廣播電視臺抽調精兵強將,組建“贛西品牌計劃”策劃小組,推出了“贛西品牌計劃”方案,“贛西品牌計劃”分“專精特新企業篇”“標桿企業篇”“精準扶貧篇”“十大馳名商標篇”“旅游品牌篇”“特色農業”等,實施三年來,效果明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企業的高度肯定。
品牌是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在實施計劃中,宜春廣播電視臺策劃思路是:用實際行動積極融合經濟發展的熱潮中,拿出最優質的廣播、電視、廣電報、新媒體等媒體資源,服務于全市最好的一批企業,參與到企業品牌的智造,打造區域特色產品文化,形成贛西區域特色品牌,推動他們成長得更快,做得更強更大,然后成為家喻戶曉的、能夠代表贛西走出江西走向全國甚至全球的特色品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充分發揮好官媒的公信力,打造出“宣傳+政務+服務”的融媒體平臺,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服務功能。
“政治立場要用傳播效果來檢驗”,宜春廣播電視臺在加快發展品牌事業、品牌產業,全力打響“贛西”品牌,充分激發贛西品牌創新創造活力的工作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宜春的改革發展提供有力輿論支持,助力宜春提升經濟創新力、產業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
以“專精特新篇”為例。目前,宜春市共有135家專精特新企業,這些企業或專注核心業務,具有“人有我專”的核心競爭力;或生產精良產品,具有“人有我精”的行業優勢;或采用獨特的工藝、技術、配方、原料,做到了“人無我有”;或不斷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通過“人有我新”決勝市場。宜春市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培育扶持的舉措,進一步鼓勵這些企業創新轉型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和核心競爭力,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發展之路。可是由于大部分的企業缺少專業的宣傳策劃人員,陷入“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困境,甚至到了本地市民都不了解不知道的地步,更不要說購買、使用他們的產品。
在“贛西品牌計劃”——“專精特新企業篇”中,第一批經過宜春市工信委精心挑選的20多家小微企業,通過廣播、電視、新媒體的宣傳,大大提升了企業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廣泛傳播他們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創新發展之路,讓更多的微小企業從中學習借鑒,帶動更多的微小企業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產業發展,打造更多專業化“小巨人”企業。江西樟樹老窖酒業公司是樟樹第一家從鄉辦企業順利改制的民營酒業公司。在聽完“贛西品牌”策劃小組為企業定制系列的策劃宣傳介紹后,樟樹老窖酒業董事長陳小根激動地說:“企業急需策劃、宣傳,企業常年只負責生產,從未做過品牌宣傳,產品大量積壓。現在,電視臺主動上門來指導我們企業的策劃宣傳,為企業‘傳經送寶’,可幫大忙了。”于是當場表示,希望與電視臺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實現共贏發展。
江西奧德川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自動化停車設備等設備安裝、維修、技術研發和進出口以及計算機軟硬件等。經宜春市工信委推選,參加“贛西品牌計劃”——“專精特新企業篇”宣傳后,其品牌形象、品牌影響力、品牌聲譽大大提升。江西奧德川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哈文介紹,有位企業負責人原打算到外地采購一批自動化停車設備,無意中從宜春廣播電視臺獲知在樟樹就有這么好自動化停車設備企業,直接來到江西奧德川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采購了一批公司需要的自動化停車設備,解決了他們公司一個大問題。在看到品牌宣傳的效果后,該公司還積極與電視臺合作,洽談合作事宜,借助宜春廣播電視臺的媒體陣地,宣傳企業的創新,宣傳企業文化,讓自動化科技品牌深入市場、深入百姓心中。
這種與政府、企業多方合作的模式,打造出“宣傳+政務+服務”的融媒體平臺,最大限度地服務政府、服務企業。
二、全媒體傳播帶動影響力和公信力上揚。
如何提升媒體的傳播力,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答案”,但本土化、貼近性、家鄉情結是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最大優勢。“贛西品牌計劃”的實施正是抓住了這些優勢。在對“贛西品牌計劃”各企業進行宣傳時,宜春廣播電視臺采取了全媒體組合編排方式,播出平臺有電視各頻道、廣播各頻率、微信公眾號、App、官方網站等,以專題片、流動字幕、新聞報道、企業形象廣告等形式密集呈現。特別是在廣播宣傳中,宜春廣播電視臺對這些企業進行了最為有效的多層次碎片化信息宣傳,使得企業的影響力逐步加大。與此同時,看到了宣傳效果的企業也對媒體的播出內容與方式進行反哺。在第一批入圍“贛西品牌計劃”的企業中,已有不少繼續與宜春廣播電視臺合作節目互動、線下營銷等,進一步帶動了宜春廣播電視臺全媒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上揚,提升了媒體的傳播力。一些原來從不做廣告宣傳的中小企業開始投入廣告,從而開拓了廣告新市場,發展壯大了自己。據不完全統計,三年來,贛西品牌計劃帶動廣告創收以10%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廣播廣告增長是過去的近兩倍。
三、實現了新的產業化模式和公共服務模式,同時加大了對受眾的引導力。
“精準扶貧篇”是“贛西品牌計劃”中的一個公益性內容,入圍的產業扶貧項目或者產品都是由宜春市扶貧辦和各縣市區推選出來的。這些項目和產品具有品質好、帶動性強的優點,但是缺少必要的包裝宣傳和暢通的銷售渠道,市場打不開,制約著發展。宜春廣播電視臺用公益廣告的形式來貫徹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戰略”,策劃包裝貧困縣村組農產品,利用媒體矩陣,通過免費或優惠的廣告宣傳,將地方土特產品推向市場,形成名優產品效應,以產品帶動產業發展,推動村組脫貧,助推打好脫貧攻堅戰。這種合作打破了以往廣告資源買賣的傳統關系,實現了深度產業戰略合作,從單一廣告模式向廣告+產業模式、利益共享模式的轉變。“贛西品牌計劃”的廣播新微商和電視新零售有效分擔了政府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的壓力。而在這個過程中,宜春廣播電視臺也充分利用自身的公信力和資源優勢,有效地加大了對本土受眾的引導,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并認識本土品牌,并積極參與到支持本土品牌的行列中。
總之,宜春廣播電視臺開始實現新聞理念的轉變,積極推進“宣傳+政務+服務”轉型、借力更廣闊的平臺,從單純的“宣教者”拓展為“信息服務提供者”,實現更為有效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