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往往是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短時間甚至瞬間讓事物、環境和人的生存狀態發生急劇變化。融媒體時代,正確、及時地做好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不僅是對新聞媒體的考驗,也是對新聞記者的挑戰。新聞記者應該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掌握輿論主動權,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把握“時度效”,搶抓現場,依托“互聯網+”,發揮主流媒體輿論主導作用,使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有效融合,讓傳播影響力實現增值效益。
“時度效”是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標尺。主流媒體把握“時度效”,就是要把握時機、快速反應、以效果為導向,在突發事件的輿論場中搶占話語權,當好引導者。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各類信息的傳播尤其是互聯網新媒體空間的傳播非常活躍,這使得人民群眾每日接觸的信息量非常大。與此同時,人民群眾對中央精神和防控疫情政策方針、手段方法、防控進程等十分關注,因此,主流媒體需要發揮權威性與公信力,掌握輿論的主導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群眾更多知道黨和政府正在做什么、還要做什么,對堅定全社會信心、戰勝疫情至為關鍵。”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主流媒體發布的內容對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安廣播電視臺日播欄目《吉安新聞聯播》節目時長由每天15分鐘延長到40多分鐘,全力聚焦疫情動態、防控疫情部署、權威部門發布的疫情防控信息、各地抗疫防控行動等,引導公眾理性、正確看待和分析疫情形勢,科學地做好疫情防護措施,凝聚起全市人民眾志成城、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能量,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的輿論氛圍,為全市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輿論支持,體現了主流媒體的權威性。
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最重要的是來自前方記者在事發現場的一手采訪素材。2019年6月,吉安各地遭遇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其中,吉安縣天河鎮毛田村因為暴雨引發山洪,村子成了一座“孤島”,50多名村民被困失聯。危急情況下,吉安縣委副書記、縣長解芳云帶領11人組成的救援隊徒步12公里抵達毛田村,將被困村民全部安全轉移。記者扛著十幾斤的攝像機,跟著救援隊不顧危險挺進“孤島”救援,記錄下了險象環生的救援細節,有強烈的現場感和視覺沖擊力和感染力。一幅幅動人、抓心的救援場景,展示了在大災大難面前黨員干部的使命、責任和擔當,傳遞了滿滿的正能量。作品在央視和江西衛視的多個欄目播出,在自媒體客戶端、朋友圈等廣泛傳播,得到一致贊譽,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果。
2019年12月20日中午12點,吉安廣播電視臺記者接到熱線電話稱,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一輛小汽車和一輛三輪車相撞,路人沖入火場冒死救出三輪車司機。記者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找到事發時兩車相撞的監控錄像和市民用手機拍下的救人珍貴畫面,并迅速聯系到兩名救人者,對他們進行了視頻采訪。危難之時,面對的是隨時可能發生爆炸的現場,兩位路過市民挺身而出將被困者救出。前后不過30秒,現場卻是驚心動魄,極具表現力、感染力和說服力,弘揚了正能量、展現了人性的光輝。這條新聞《生死30秒》獲得了江西新聞獎一等獎。
在融媒體發展趨勢下,面對重大突發事件不能單一媒體獨自作戰,要想獲得最佳傳播效果,無論是人力、內容,還是傳播手段,都需要進行全媒體的整合,使單一媒體的傳播力變為多媒體共同的影響力。在媒體融合的傳媒新樣態下,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廣播電視臺記者必須加入融媒體思維和技能,做強新媒體元素,做響融媒體產品。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宣傳戰役中主動發力,媒體融合使輿論引導的效果更為突出。央視新聞24小時不間斷地直播特別節目《共同戰“疫”》,在“央視頻”“央視新聞”客戶端、“抖音”“快手”等移動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全面、準確、及時地直擊疫情防控第一線,吸引了全國各地觀眾實時互動,實現了輿論引導的傳播效果。央廣中國之聲推出疫情特別節目《天使日記》,以白衣天使們的語音自述,記錄一線醫護人員直面新冠肺炎疫情、與死神賽跑的正能量故事。《天使日記》同時上線“喜馬拉雅FM”音頻平臺,并在中國之聲微博、微信公眾號上發布,其微博單條最高獲贊1.9萬人次,微信公眾號閱讀量累計超過34.4萬人次。
面對疫情,吉安廣播電視臺充分利用“愛吉安”客戶端、“微吉安”微信及抖音等平臺,創作了《治愈出院的吉安女孩現身說法:這個病不可怕,要有信心!》《連續兩天0確診!吉安全面取消道路卡點,并不意味防疫工作放松!》《關注!市長在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發布這些信息!》《(H5)我是不是“無癥狀感染者”?看完這些就明白了!》等一批“10W+”爆款作品。創意活動《防護小衛士,宅宅更健康親子健康微視頻創意大賽》得到了100多個家庭的踴躍參與;創作的《援鄂醫護故事丨與懷孕6個月的妻子話別》微視頻,被新華社客戶端推送,瀏覽量50多萬。該短視頻還被學習強國、人民網人民視頻、贛云、中國江西網等國家級、省級新媒體平臺選用播出。
在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都需要共融共通的融媒體視野下,記者在突發事件中的現場報道必須從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簡單相加”向“融為一體、合而為一”的全媒體傳播新格局轉變,要在權威性上下功夫,為新聞事實賦能,在關鍵時刻主動回應熱點問題、解析焦點難題、引導輿論熱情,牢牢把握輿論話語權,搶占輿論制高點,彰顯出主流媒體應有的社會責任和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