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普及,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持,以及手機智能終端的技術迭代,以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短視頻行業快速發展。短視頻開始以碎片化的呈現方式傳遞給用戶信息,同時也不斷地改變著用戶的溝通和閱讀方式。移動媒介時代的到來,短視頻的迅速發展,催生出短視頻視聽傳播的新業態,而豎屏這一呈現形式的出現,成了短視頻行業快速發展的風口。
移動媒介時代,在移動設備、通信網絡的支持下,人們的社交方式也同時發生著改變。2G到3G網絡時代,是文字向圖文形式的轉變。目前,5G網絡數據傳輸速率的巨大突破,讓信息生產方式及信息量與4G時代相比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同時,移動終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可以迅速加載和傳播更多的信息。
移動媒介時代的傳播具有基于場景服務的特點,除了傳播內容和用戶社交之外,場景化的體驗也逐漸成為各個移動媒體關注的傳播重點。在用戶使用移動媒體產品的過程中,對產品場景化的需求越來越高,也更加追求使用過程中的沉浸感。橫屏視頻呈現畫面開闊,有更多的空間可以展現,且展現的畫面層次更豐富。與橫屏視頻相比,豎屏視頻呈現的畫面會比較狹長,空間的展現、層次的豐富都較為簡單。除此之外,豎屏視頻在畫面呈現上,雖然不能用于展現較為全面的場景,但可以呈現更直觀的微觀場面,并以其獨特的畫面比例,焦點集中的鏡頭語言,給短視頻創作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網絡“速食”文化的形成,受眾接受信息的時間被碎片化,短視頻這一傳播形態的出現,正好順應了受眾“輕量化”閱讀習慣的需求,使其在短而有限的時間內更快捷地接受信息,同時享受沉浸式的視聽體驗。因此,豎屏短視頻逐步發展為主流視頻形式之一,與橫屏視頻共筑短視頻新生態,成為移動媒體時代的新選擇。
物理及生理的便利性。用戶在日常使用手機的過程中,絕大多數情況,都會在豎屏狀態下使用。而豎持是人類從古至今都保持的生理習慣,手機長方形的豎式外觀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符合這一習慣。智能手機不斷迭代,手機在保證基本通話功能的基礎上,增加了許多附加功能,觀看視頻就是其中之一。
基于人的生理習慣和手機的物理設計,用手豎向掌機操作仍是人們最常見的使用方式。人們縱向觀看橫屏視頻難以獲得最佳的觀看體驗,傳統的橫屏觀看形式需要將手機進行旋轉,將視頻畫面反轉為橫屏,增加了人們觀看的操作步驟;傳統的寬屏視頻格式,與手機屏幕的尺寸存在差異,人們無法在豎式應用場景下,獲得更好的適配以及更優質的觀感。除此之外,在用戶使用手機拍攝時,旋轉手機橫屏拍攝這一動作,可能就讓用戶無法抓拍到想要記錄的瞬間。相比之下,豎屏視頻會更加符合手機設計的物理性便利,也能滿足人們的生理習慣需求,從而得到人們的快速接納。
視覺與心理的極致融合。對于短視頻來說,視覺沖擊力與情緒感染力是影響觀眾觀感的重要因素。視覺沖擊給觀眾短時間內帶來視覺快感,也能更直接地傳遞信息,吸引受眾。情緒感染力能讓視頻內容更大限度地給觀眾心理上的共情。豎屏視頻則將兩者做到了極致的融合。
從豎屏視頻呈現效果來看,往往會受到屏幕的限制,對于遠景和全景的呈現是不佳的,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中景和特寫鏡頭的呈現效果。豎屏視頻通過視覺聚焦的方式,營造出強烈的包圍感、主觀感以及封閉感,牽引用戶的注意力,同時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沉浸式體驗。全屏格式下的內容呈現,放大了畫面細節,整體的視覺觀感大幅度提升,而細節的表達往往也更能觸及觀眾的心理,為他們帶來更強烈的情緒感染力,引發觀眾對內容的情感共鳴。
復制性的集體模仿。在互聯網“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下,豎屏短視頻提供給人們“復制”的機制,短視頻應用則提供了一個“模仿”平臺。人們可以通過需求,根據拍攝主題、對象等,選擇特定的視頻道具,或者虛擬場景。通過虛擬呈現、技術強化使短視頻不斷創新發展,為用戶提供豐富虛擬場景的選擇。用戶在拍攝制作過程中可以添加虛擬場景,或者增加虛擬人物、裝飾貼紙、變化道具等,用多種特效豐富短視頻內容。用戶通過各類場景的變化,創作出個性化的視頻作品,同時提供給其他用戶“復制”“模仿”的模板,再通過應用平臺傳播。以抖音為例,近期“變身漫畫特效”迅速走紅于網絡,各大應用平臺也相繼跟風上線。在“變身漫畫”推出前,抖音已成功參與打造并引爆了變身情侶等諸多特效,這些特效道具結合定制化音樂bgm和臺詞的創意玩法,大大降低了用戶參與“模仿”的門檻,而頭部用戶又會對音樂、臺詞、動作進行重新排列組合,加以視頻剪輯技術的包裝,不斷豐富平臺內容池,建立更多可“復制”的機制,以吸引更多用戶的集體模仿和病毒式傳播。
注重PUGC內容生產。一種新媒介出現在大眾視野,必將經歷從現象到藝術的過渡。國內目前的豎屏短視頻市場還只是形成初期,需要不斷產出大量的內容來帶動豎屏短視頻這一現象的流量。正如我們所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UGC生產作品占據著豎屏視頻的主要市場,但是大多數作品質量不高。內容產出質量較高的PGC,則在產出數量和更新周期上又存在問題,難以滿足需求。而PUGC結合了UGC廣度和PGC深度,在模式上更為成熟,既可以避免UGC內容生產質量低、同質化嚴重等情況,也可以解決PGC更新周期長、產出數量低的問題。因此,豎屏視頻平臺應在鼓勵UGC生產的同時,增大PGC的生產力度,通過調整內容的播放形式,優化內容推送模式,進而最大化地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從而達到“雙贏”局面。
以短帶長,促進平臺合作。目前,單純的豎屏視頻并不能滿足平臺變現的需求,但豎屏視頻作為一種新的視頻傳播形式,擁有獨有的“短帶長”的產品模式。用戶在被豎屏短視頻內容吸引后,會主動去延伸觀看長視頻內容。既增加了短視頻的播放量,又能補齊短視頻缺乏專業和深度的短板,同時也能滿足部分用戶對高質量內容的需求。
各長、短視頻平臺應創建多樣的合作方式,進行聯動生產與內容分發,實現橫屏和豎屏的有機結合,提升各平臺多渠道融合的商業變現可能性。此前新浪微博宣布與優酷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就是很好的案例之一。由新浪微博超級話題社區作為對接優酷的平臺轉入口,或在新浪微博提供的正片入口,用戶可以一鍵接入優酷開啟完整追劇,這種“以短帶長”的模式,達到了用戶雙端的良性流轉,也促進了兩大平臺在用戶和內容上的快速增長。
豎屏視頻創作拍攝的思考。豎屏視頻與橫屏視頻相比,在畫面呈現上仍受較大的限制。在觀看視頻時,會出現上下部分黑屏的情況,這樣的播放頁面讓內容信息在傳播效果上受到影響。面對終端和畫幅的協調問題,豎屏視頻更注重對呈現對象的展示,從呈現畫面來看,也更適合簡單直觀的場面,側重體現節奏的緊湊性和聚焦性,以其節奏的特性帶給受眾不一樣的觀看體驗。
在進行豎屏視頻創作時,還應注意避免用豎屏鏡頭對水平運動物體進行呈現,或者是在畫面當中表現復雜的人物關系和空間場景,畫面主要關注少數特定的對象。豎屏因為其狹窄的呈現區域,會放大橫向運動的呈現效果。所以,在創作過程中,不能過于關注水平運動,應該運用豎屏視頻拍攝的特性,在對物體、場景拍攝時,保持其擁有的垂直屬性拍攝。在縱向框架內進行畫面構圖創作以及內容敘事時,要更為注重對細節的刻畫,要用細節描述帶動觀眾的情緒。
在移動媒介時代,我們理應認識到豎屏視頻給人們物理使用及生理習慣上帶來的便利,觀看時視覺及心理的滿足,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以便抓住豎屏視頻發展趨勢。要克服其短板,對內容進行專業化、精細化深耕,并充分發揮“以短帶長”的模式,積極推進全平臺聯動生產與傳播,促進豎屏視頻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