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生
摘 要:傳統數學教學方式中,存在重學生認知教學,輕學生訴求與興趣培養的問題,這種自上而下的單向的知識傳遞過程,不僅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也不利于小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因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培養邏輯思維、促進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主體性;主動性
目前,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的方法已經成為小學教育中日益受到關注的一個問題。小學階段作為學生認識與理解世界的初級階段,教師應該成為溝通學生世界與成人世界的橋梁,通過一種自然的方法將學校與真實世界聯系起來,而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為它不僅僅是通過語言來實現的,教學過程存在于教師的每一個行為及其所傳達的情感和態度中。同樣,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過程也不是簡單地運用大腦吸收知識的過程,而是在交流中、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實現的,會受到環境、關系的影響。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由于數學相較于小學階段的其他課程來說需要不同的思維方式,故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實現課程目標,就更加需要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誘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需求,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一、提升課本知識的社會相關性,鍛煉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順應師生關系的轉變、適時調整教師角色定位。這意味著教師在課堂中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興趣與需求,以教材為基礎,讓學生能夠通過課堂學習獲得實際的生活能力。
1.要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學習需求
雖然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但是,當數學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背景相關時,教師就可以設置與問題相關的實際模型,幫助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問題進行觀察與思考,鼓勵學生用課堂中學到的內容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例如,在百分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簡單介紹利息的相關知識后留給學生一個問題,“如果讓你把自己的壓歲錢存入銀行,你會選擇哪種方式?”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雙休日的時候去銀行存一筆錢,讓學生直接去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關系,存期長短與利率的關系。在實際調查中,一些學生會發現不同存款方式下的利率水平不同,進而會引起他們進一步思考,“哪種存款方式的利息更高?”或者“我更適合哪種存款方式?”
2.要讓知識回歸生活,實現知識的實際應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相信: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可以在生活中發揮作用。對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模擬生活實踐,讓學生在真實場景和實際需求中應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例如,在加減法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進度與學生實際,用一節課的時間舉辦一次班級“跳蚤市場”,讓學生把自己的閑置物品帶到教室、定好價格,進行簡單的物物交易。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相互詢問價格,也可以討價還價。通過這種對市場活動的簡單模擬,不僅增添了課堂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學生的社會經驗,教學效果要優于單純的知識傳播式教學。
培養學生用數學方法和數學思維來感知實際生活,就必須兼顧課堂內外、兼顧直接學習與間接學習兩種途徑,讓數學教學具化為生活實際,讓生活經驗抽象為數學知識,通過生動活潑的數學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
二、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數學教學,鼓勵組內討論與組間交流,不僅可以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學習積極性。
1.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明確學習要點
小組合作是為了更好地就某一問題進行討論與交流,因此在問題的選擇上要有開放性,問題描述時要有具體性,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習主動性。
2.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確定合理小組人數,科學分組
小組規模要讓每個成員都有充分表達自己意見以及進行交流的機會,成員選擇也要能夠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優點,在相互學習中實現問題的解答。
3.把握學習方式,鼓勵在合作研究中獲取答案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要作用則是調控。當小組合作出現困難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原因與解決問題;當小組討論偏離主題時,教師要及時制止;當小組成員產生矛盾時,教師要幫忙調節。對學生而言,他們的主要任務則是各抒己見、各盡其責。前者意味著每個成員都有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理解,讓小組從信息共享中受益;后者則要求每個成員對自己承擔的工作負責。通過讓每個成員有事可做、有話可說,小組就能夠在交流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合作中讓任務順利完成。
4.及時進行結果評價
通過教師對小組的評價,以及小組內成員間的互評,及時發現與總結小組學習中經驗與問題,促進日后合作的順利展開。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提升數學教學的直觀性
小學數學相較于其他課程,需要一定的抽象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這使得一些學生難以充分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對于這些較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視頻等形象生動的多媒體工具,將抽象的知識用具象的圖像表達出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主動思考。例如,在教學長方體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各種不同擺放位置的長方體物品,通過直觀感受加深學生的空間感知能力,讓他們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圖形也不相同,進而真正掌握多面體圖形的內涵,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徐斌艷.數學課程與教學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羅洪瓊.略論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中文信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