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蘭
摘 要: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依然占據課堂教學主導地位,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不高,使得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不高,所以高中生物教學成果不夠理想。為了在實際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就必須采取科學化的教學方式。針對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展開分析,提出相關培養策略,希望為有關人士提供有價值性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學生理性思維;培養方法
新課改的推進與深入,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將其許多弊端暴露出來,已經無法滿足現階段我國教育的需求。對此,教師在實際生物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訓練學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維習慣,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其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1]。
一、理性思維的基本內涵分析
理性是人類心理過程和心理活動的重要體現,最開始源自生活中失敗經歷和挫折經歷等。根據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在經歷過失敗和挫敗之后出于對自身的潛在保護意識,通常會采取相關措施預防再次受到傷害,因此,理性就是人類避免失敗和挫敗的心理活動。
理性思維是基于對事物或是問題開展深入觀察、分析之后形成的思維方式。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力度,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水平的提升。
二、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依然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對新課程的認知度不高,在教學方式上比較落后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轉變自身角色,將傳統教學主導者的身份轉變為教學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充分尊重和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但實際教學現狀則是很多生物教師對于新課程理念標準的認知度不高或是有所認知但模糊,還是沿用以講述為主的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主體地位不夠重視,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熱情,而且也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導致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水平無法得到確切性的提升。
2.教師無法準確掌握生物教學內容
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是生物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基礎前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生物教學新內容核心要求通常無法準確掌握,加上新生物課程標準的提出,使得生物教學內容和要求增添了更多的內容,但很多生物教師認為這些內容的抽象性較高,并且在可操作性上的實用度不高,從而導致生物教師自身對生物教材更深層次的內容無法有效掌握,這使得他們在選擇與新課程內容相匹配的輔助教材時無法做到準確有效。因此,生物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的提高使得生物教師無法對其進行更好的掌握。
3.生物教學資源匱乏
生物實驗活動的開展是生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關鍵內容,是幫助學生鞏固、加深對所學知識理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在進行生物理論課教學的同時也要加強生物實驗課的教學。但是,由于相關實驗設備資源的困乏,使得生物實驗課程的開展受到限制,很多生物實驗的教學不能得到有效實施,這不僅對高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影響,也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工作產生阻礙。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方法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實踐活動
生物作為高中時期重要的科學知識,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在實際的生物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動手實踐活動中去,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調動學生參與生物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生物知識學習中,保障了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教師在實際的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活動之間的結合,鼓勵學生多動腦、勤動手,促使學生對問題開展深入性的探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4]。
2.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是確保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師要用具體的生物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實際生物課堂教學中,利用問題情境的設立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與主動性,在加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理解和認知的同時,有助于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提升。
3.加強對學生系統化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系統化理性思維具有復雜性、多元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學生系統化理性思維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理性分析能力的提高,這樣學生對生物學科中產生的隨機問題和現象就可以做出科學合理的分析[5]。
如教師在講授光合作用時,學生已經知道光合作用強度在缺水的狀態下會下降,在針對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展開分析時,很多學生會認為缺水導致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數量上的減少會給光合作用帶來不好的影響。但是學生所分析的內容只是表面上的,學生對于問題產生的主次因素沒有分清,在思考和分析問題時只能考慮到部分因素。但是植物本身就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在水分不足的情況下,植物通常會進行自身氣孔大小的調節,對水分蒸發量進行控制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體內水分的流失與消耗。另外,氣孔開放程度不斷縮小的情況下,其對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就會相應減少,使得光合作用減弱,這些科學合理的分析都是系統化理性思維的結果。所以,教師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講解練習題的環節中,就要引導學生以自身思維作為出發點分清問題主次因素。
4.在生物實驗中加強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中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傳授生物理論知識,也要重視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開展,在豐富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提高學生理性思維的能力。
如教師在開展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活動中,通過不同溶度的蔗糖溶液對質壁分離的影響可以找出最為標準的濃度。另外在分析和研究其實驗過程時,注重在濃度高的情況下對細胞自身所產生變化的觀察,在經過實驗對比后能夠發現濃度過高就會導致細胞本身水分的大量流失,細胞死亡,使得質壁分離復原實驗無法進行;而濃度過低的情況下又無法有效取得實驗現象[6]。在實際的生物實驗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對硝酸鉀的使用進行相關試驗,從而將質壁分離自動復原現象展現在學生眼前,同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將培養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和積極探索實驗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提升,也能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實驗技能,進而有效地提升生物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四、結語
總之,隨著新課程的深入與推廣,教師需要創造新的生物課堂教學方式,重視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加大對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力度,在保障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確保學生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蔡寶宏.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嘗試[J].科技風,2019(6):36.
[2]朱利紅.高中生物學教學中理性思維的培養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8.
[3]劉文奇.高中生物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嘗試[J].中學生物學,2018,34(5):79-80.
[4]徐茂穎.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的實踐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5]鄭琦長.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的方法[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33(7):79-80.
[6]楊敏.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進行科學方法教育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