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美術教育活動是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美育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
一、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的現狀分析
目前大多數幼兒園的美術教育存在一些誤區:以訓練美術技能技巧為主的范畫教學,使幼兒喪失主動自我表現的信心,扼殺了創造性;把美術教育變成一個單向的技能傳授的灌輸過程;不能讀懂幼兒的繪畫作品,作品評價大而化之;著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視幼兒繪畫過程中的情感體驗等。
(一)美術活動開展時間不充足,材料不夠豐富
幼兒園美術活動開展的時間分配不充分,在班級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引導幼兒欣賞作品及自由創作的時間較少,欣賞活動一般集中在美術教育活動的導入環節或者后幾分鐘,活動后很少有延伸,美工區開放時間較短。幼兒園美工區材料的提供不夠豐富,雖然大多數班級設有美工區,但是通過我們觀察后發現,多數幼兒園的美工區僅提供簡單的畫紙、水彩筆、油畫棒、記號筆、少數量的橡皮泥、彩色折紙供幼兒手工制作,呈現出材料偏少以及材料種類不豐富的狀況。
(二)家長美術教育觀念片面,幼兒主體性發揮不充分且缺乏創造力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分析,在與家長的交流中不難發現大部分家長培養幼兒綜合素質的思想較為薄弱,評價幼兒作品的標準還停留在像不像、好不好、顏色亮不亮等,正是這樣的評價限制了教師組織美術活動的大膽創新,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美術教育活動中,大部分幼兒并沒有動腦思考,而是直接被動地吸收教師所講述或者示范的內容,導致作品同質化比較嚴重,缺乏創意和閃光點。
(三)內容選擇不夠全面,活動形式過于單一且教師指導過于高控
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記錄,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選擇的內容大部分以繪畫為主,美術欣賞和手工制作較少。此外,美育活動多以集體教育活動形式呈現,教師高控、全部示范、指導過多,活動組織形式單一,僅在美工區幼兒有些許的自主創作機會,但是參與的幼兒數量卻少之又少。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空間較為局限,多數園所僅僅集中于活動室和美工區中,很少運用室外資源以及家庭和社區資源,體現出空間利用不當以及拓展和延伸不足的現狀。
二、理念引領,構建快樂美術課程體系
理念是文化的靈魂,具有內在的凝聚力和驅動力。我園開設快樂美術游戲化課程的核心理念是“樂其天性,順其自然”,體現了尊重幼兒天性,順應幼兒成長規律的教育理念。幼兒美術教育回歸生活是幼兒園開設快樂美術游戲化課程的契合點,事實證明在美術活動中貫穿生活化教育,幼兒的感知會更直接、更深刻。
(一)課程融合,尊重幼兒
我園教師將省編教材的活動主題和快樂美術課程做了巧妙結合,既完成了主題活動又將快樂美術課程融入其中,將其貫穿幼兒一日生活。我園幼兒美術集體教育活動強調美術教育的欣賞價值,重視美術創作的過程,主張通過美術創作促進幼兒健全發展。倡導教師不應干涉幼兒美術的學習,不要試圖教幼兒如何畫畫,而應按照其發展的階段及年齡特點,為他們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選擇適當的表現主題與材料,引起并維持幼兒創作的動機,讓他們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進行自我表現,發展美術素養能力。
(二)轉變觀念,拓寬思路
我園實施快樂美術游戲化課程改變了教師對幼兒作品最傳統的評價方式,主張教師應用兒童的眼光來審視幼兒的美術作品,不再以“是否符合具體真實的形象”“像不像”“準不準”來衡量幼兒的繪畫作品,而是要把握不同類型的繪畫個性,理解幼兒的構思,看作品是否有獨特的想象力、創造力。注重評價的語言藝術,用激勵式的語言來評價幼兒的作品,激發幼兒繼續大膽作畫的欲望和熱情。
三、快樂美術游戲化課程實施成效
經過快樂美術課程的探索與實施,不管是幼兒園整體環境的美化還是幼兒及教師自身的發展,都初有成效。首先,通過課程實施對幼兒自身的影響,形成了我園一系列的幼兒作品展,分平面作品和立體作品。其次,通過課程開設對園所整體環境和區域環境的影響,不管是環境的吊飾、墻面布置還是色調的搭配上,我們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形成了具有自己園所文化特色的環境。最后,課程的開展對教師業務及理論構建的發展,體現在教師論文的發表、教師公開示范課的展示等方面,尤其是我園教師執教的各領域公開課在全市乃至全國都取得了一等獎的可喜成績,年輕教師的發展穩步提升。
總之,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還很多。在幼兒園快樂美術課程的建構實施中,我們旨在培養幼兒快樂自由的想象創作力,促進幼兒美術素養的提升,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美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幼兒自我表達內心世界的重要方式。美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折射,如果美術脫離了生活,作品就會空洞,缺乏真實情感。我園立旨“一切皆能美術”教育精神,打破傳統美術活動的教育觀念,從生活經驗入手,開發與幼兒周圍生活緊密相關的美術教育內容,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美術教育課程內容體系。
參考文獻:
[1]虞永平.生活化是幼兒園課程的根本特性[J].教育探索,2009(10):9-10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410.
[3]張黎明.生成性教學在兒童美術欣賞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美術教育,2003.
[4]孫瑛.利用生活化材料感受幼兒創意之美[J].早期教育(美術),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