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濤
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大數據分析是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集團財務部門運用其分析功能,能夠為高級管理層提供更多變量的實時動態,提高管理效率和質量,使它們成了集團公司的戰略核心位置,這對集團財務管理工作受到非常重大的影響,使得集團財務管理載各個方面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熟練掌握和利用大數據下的數據分析平臺,優化財務管理工作調整,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要求,滿足企業可持續發展要求,提高集團企業財務管理質量和管理水平。本文闡述大數據時代下集團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分析其存在的安全風險,探究集團財務管理風險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集團財務管理 ?意義 ?風險 ?應對策略
在數字化和信息化時代下,大量的數據信息不斷涌現,給人們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大數據技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方式,普遍的關注和推廣。想要實現企業更好的發展,需要熟練掌握大數據分析方式,借助大數據技術增強運營能力,加強自身決策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企業管理成本。因此,在集團財務管理中,應當有效利用大數據技術,完善信息和數據體系,加強財務管理風險識別和控制,實現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大數據時代下集團財務管理改革的意義
大數據概念最初是在美國提出,全球著名的資訊公司麥肯錫給予的定義,認為數據是重要的生產元素,在每個領域和部門滲透。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容,借助相應的軟件抓取相關內容,對其進行管理和處理。大數據時代是信息化時代的改革,有效利用數據流,對其經營模式進行新的思考和定位。在集團財務管理中,大數據技術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是對大數據的挑戰,也是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挑戰。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集團財務管理和傳統財務管理有著明顯的差別,一般來說,財務管理模式是根據企業整體目標設計的財務管控模式,實現組織分工以及管理結構等有效結合,對財務決策權限進行劃分,如融資決策權力、投資決策權力、資金管理權力以及收益分配權力等。大數據背景下,集團公司可以對數據進行篩選和分析,掌控權屬集團公司生產運營能力和預測,摸清客戶的實際需求,適應市場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有效改善集團企業經營情況,規避或降低各項風險,為集團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因此,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發展環境發生變化,經營目標也在變化,財務管理應當結合集團企業變化做出相應的改變。大數據具有速度快、實效性強的特點,也是最為顯著的特征。在實際的財務管理中,如果僅僅使用現有的技術難以高效處理海量數據。如果對數據信息缺乏針對性處理和使用,使得數據信息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應用,將造成集團企業資源浪費。因此,大數據時代下,企業決策、管理以及控制實現數據驅動的轉化,深入發掘數據價值,為企業決策提供幫助。借助各種類型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分析,將數據展示給用戶,實現數據的有效應用。財務數據是企業中的核心業務數據,通過財務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保證財務管理和控制有效開展,幫助管理人員更好的理解和應用數據,有效規避集團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實現集團企業的突破發展。
二、大數據時代集團財務管理中的風險分析
1.數據集中化安全風險。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實現大數據平臺的構建,海量數據集中存儲環節面臨新的安全問題,如大量的運營數據、財務數據以及客戶數據等,使得數據泄露的風險增加。同時數據的量和大小對存儲成本有著很大的影響,對數據備份、設備穩定運行等有著直接的影響。面對大量的數據信息,采取常規備份方式和恢復手段消耗的時間比較多,難以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如果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對企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2.管理安全風險分析。在敏感數據所有權和使用權的界定中,根據大數據進行分析,深入考慮其問題。大數據技術不僅僅可以幫助企業運營,同時給企業發展帶來管理安全風險。對于企業組織結構設計相應的大數據平臺用戶和角色,明確其職責權限,明確其相應的數據權限,避免敏感數據的泄漏。同時,對于數據的脫敏措施,避免開發人員和運維人員接觸相應的生產數據,使得敏感數據發生泄漏,是財務管理中思考的重要問題。
3.非法入侵風險分析。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更加關注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逐漸形成相應的業務決策流程,更多的決策結果源于大數據的分析和建議,對于領導層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如果采集的數據信息被篡改,或者系統邏輯被控制,那么對數據信息的采集、存儲、管理和分析等已經沒有意義,使得大數據下財務管理風險增加,影響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和水平。
4.數據運營者管理風險分析。面對海量的數據信息,其管理工作對于運營者來說有著非常大的挑戰。在企業內部網絡中,大數據成為網絡攻擊的第一個場所,使得大數據的集中存儲風險增加,一旦攻擊成功可以獲取很大的信息,使得黑客攻擊成本降低。大數據的應用也就意味著對海量數據的采集,數據信息中隱藏著更加復雜、敏感的信息,會引來更多的潛在攻擊風險。
三、大數據時代下集團財務管理風險的應對措施
1.構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數據應用權限體系建設。第一,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構建。大數據下集團財務管理工作中,完善相關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時,結合數據定義、數據采集、數據分析以及數據應用等環節,不斷完善安全管理和控制流程,對數據信息中的崗位、職責以及權限進行明確和梳理,提供更好的安全技術服務,如安全策略管理、安全認證和密碼服務、安全授權和訪問控制以及安全審計和監控等。在大數據環境下明確運維方法、流程和周期,不斷完善相關工作。對數據信息使用和管理人員,加強安全基礎知識普及,構建更加安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形成包含制度、環境、技術和管理等完善的整體。第二,構建完善的數據使用權限體系。在大數據時代下,使得數據不斷豐富的同時,也使得信息泄露事件頻繁發生,對于泄露問題來說,內部的威脅更大。因此,需要加強數據使用權限體系構建,注重授權制和責任制的完善,明確不同管理環節的責任人,做好各項財務信息存取關的把握工作,通過對其角色和權限進行定義,完善相關的大數據功能。通過對數據瀏覽和訪問權限的設置,保證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同時,應當遵循網絡安全和數據自主預防并重的原則,解決大數據環境下的安全問題,保證數據不丟失、不泄露的就上,加強大數據安全管理盲區的監控工作,構建更加全面的一體化安全管理方案,有效預防集團財務管理風險。
2.加強數據審計工作。在數據的處理和應用環節,存在著大量的數據調用情況,在調用環節有著很大的安全威脅和風險。面對這樣的情況,保證本地和網絡鏈接更加細膩,保證數據源頭的純凈性,有效避免數據安全威脅,做好相應的管理風險防范工作。數據審計工作主要有自身設計和數據訪問設計兩個方面,在數據自身審計中,主要是對數據變更軌跡進行跟蹤,結合相應的規則,對數據來源進行審計,分析數據變更情況,明確變更操作的用戶、設備以及網絡等信息,有效避免數據被篡改,快速找出數據非法篡改的源頭。在數據審計工作中,主要是對訪問數據操作的合法性進行確定,如數據操作來源、設備、角色以及用戶等,保證其合法性,明確數據訪問的時間、周期和訪問數據范圍等,通過相應的統計和分析,避免非法入侵風險的發生。如果出現非法入侵的情況,可以對其攻擊全過程進行掌握,快速采取有效的對應措施,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有效遏制攻擊擴散。
3.優化財務部門工作內容設置。在集團財務管理中,想要實現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需要長期的堅持。作為財務人員,需要對財務信息進行全面掌握,摒棄傳統的數據處理方式,實現財務部門工作內容轉型,改變傳統的記賬領域,將信息采集、數據處理和分析等工作作為會計工作的重點,保證后續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同時,應當制定相應的管理會計部門,推動企業管理會計發展,提高管理會計人員地位。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說,企業發展呈現多元化,借助現代化管理方式,保證財務管理質量和成效。
4.做好財務管理人員培訓工作。大數據時代下集團財務管理中,對財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有效預防財務管理風險,應當加強財務管理人員整體素質培養,保證大數據技術的有效應用,保證財務管理效果,提供風險防范能力。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和進步,網絡經濟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對企業內部財務管理不夠重視,財務管理工作不符合時代發展特點,影響財務管理工作質量。在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員管理理念缺乏科學性和實用性,人才流失較大,使得財務管理人員素質得不到提高。因此,在大數據環境下,應當提高財務管理人員人事,深入了解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結合現階段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人員工作素質和專業素質培養。在財務管理職位招聘中,需要對其專業素質和職業道德進行考核,入職之前開展相應的事前培訓,完成培訓后開展人與考核,考核通過者才能夠上崗,如果考核失敗則被淘汰,保證上崗人員各項素質高,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工作要求。同時,財務管理人員需要加強自身素質提升,適應現階段的大數據環境,全面了解掌握市場情況,加強財務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培養,有效控制財務管理環節的失誤,盡可能避免財務管理風險發生,適應大數據環境下管理理念,推動集團企業更好的發展。
四、結語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給集團企業財務管理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同時帶來了新的財務風險,這些財務風險存在財務管理的每個環節,任意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使得風險轉變成損失,對企業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集團企業財務管理中,應當構建相應的預警制度,保證財務管理工作有效開展,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控制和降低財務風險,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浩.大數據時代集團財務管理風險及應對策略探析[J].現代商業, 2017(3):151-152.
[2]孫敏.大數據時代集團財務管理的風險探究[J].新商務周刊, 2017, 000(014):29,31.
[3]成檸茜.大數據時代:集團公司財務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國際商務財會, 2015, 000(004):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