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陸鄭義 劉卿 許佳佳
◆摘 ?要:當前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了互聯網信息時代,企業的內外部發展環境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對于農村企業來說,如果能夠緊緊把握“互聯網+”所帶來的機遇,就可以推動企業內部運營體系實現較好的創新發展,具有較強的綜合收益。本文先闡述了我國農村企業的發展現狀,接著分析了“互聯網+”給農村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最后從積極融入“互聯網+”相關理念、實現自身企業產品技術的創新、全面拓展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塊、逐步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拉起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五個方面,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企業發展的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企業;電子商務;信息化建設
農村企業對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顯著的推動作用,同時也是我國全面推動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但在當前行業市場環境中,農村企業也遭遇了較為顯著的發展困境,很難取得預計的發展成效。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農村企業缺乏必要的發展資源,同時也很難拓寬市場渠道,最終也就很難在復雜市場環境中取得顯著優勢。在當前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互聯網+”相關理念給農村企業帶來了非常多的發展機遇。因此,各個農村企業在后續時間里應該加強自身對于“互聯網+”體系的融入水平,實現自身的戰略發展布局。
一、我國農村企業發展現狀
結合我國農村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很多農村企業在當前市場發展過程中,都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這里也進行綜合分析。
第一,農村企業的經營產品主要以初級產品為主,產品蘊含的技術層次比較低。這種情況也使得農村企業很難在復雜市場環境中取得較好的競爭優勢。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農村企業自身的規模有限,同時由于區位限制,導致企業很難吸收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導致企業無法構建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遭遇了較多發展困境。
第二,農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遭遇了非常顯著的資金困境,同時也很難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資資金。這主要是因為農村企業的經營規模有限,并且也沒有高價值的擔保,無法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最終也就很難取得充足的發展資金。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企業雖然可以通過P2P融資等渠道獲得額外資金,但這些資金的使用成本比較高,會給企業帶來更高的壓力。
第三,農村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雖然開始發展電子商務,但很多農村地區都缺乏電商基礎設施,同時在電商運營人才方面也有一定的缺失。這些情況使得農村企業對于電子商務的認知水平比較有限,同時也很難充分發揮電商平臺的價值。特別是企業領導者自身信息化素養的缺失,導致企業內部信息化水平顯著不足,無法支撐電商平臺的全面貫徹,同時也很給網絡營銷活動提供較好基礎。
第四,農村企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一般都比較有限,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這種劣勢也會出現顯著擴大。特別是農村企業的同質化水平一般都比較高,很難在市場環境中形成自身的獨立品牌。在這種情況下,農村企業在互聯網環境中面臨的競爭壓力就會更高。
第五,農村企業高層領導對于“互聯網+”理念的認知水平都比較弱,導致“互聯網+”相關理念很難在企業內部得到全面貫徹。特別是很多農村企業都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企業發展前期雖然具有較強的內部凝聚力,但在企業發展壯大以后也會受到家族成員自身素質的制約,不利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企業的創新轉型發展。
二、“互聯網+”給農村企業發展帶來的機遇
“互聯網+”背景給農村企業發展帶來了非常顯著的機遇,如果能夠緊緊把握這些機遇,那么就能夠實現企業在后續時間里的戰略創新發展。
第一,“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模式開始進入農村企業的運營環境中,打破了傳統線下供應鏈,使得農村企業的產品流通環節顯著減少,降低了企業進行產品銷售的成本。不僅如此,電子商務模式的貫徹應用也能夠顯著突破市場環境中的信息壁壘,縮小農村企業跟城市企業的差距。
第二,“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企業也能夠通過網絡營銷渠道宣傳自身產品,降低了自身進行產品營銷的成本。特別是自媒體平臺的快速發展,使得農村企業可以通過抖音、微信等平臺,進行產品的營銷宣傳。相較于傳統線下營銷活動來說,網絡營銷的效果更好,這對于農村企業來說也是一種機遇。
第三,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地區的雙創戰略也有了更好的推進,給農村企業進行創新發展帶來了較多的機遇。對于農村企業來說,如果能夠緊緊把握這些機遇,結合行業環境和市場需求進行針對性的創新活動。
第四,“互聯網+”時代背景帶來了較多的新型經營理念,有利于現代管理理論在企業內部得到全面貫徹。因此,依托于“互聯網+”理念,企業就可以實現較好的戰略轉型,有利于農村企業的現代化發展。
三、“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企業發展的策略
(一)積極融入“互聯網+”相關理念
農村企業的中高層領導者在后續時間里也應該充分明確“互聯網+”帶來的諸多機遇,并將其納入到戰略體系中。這也需要農村企業在高層會議中積極召開“互聯網+”的話題,同時還要在會議中充分引入真實企業案例進行分析,能夠讓高層領導者直觀認識到“互聯網+”給企業發展帶來的轉變。在必要的時候,農村企業也可以考慮積極組織內部管理團隊前往同行業成功企業進行參觀學習。這樣以后,管理團隊在后續進行企業戰略決策管理的時候,就可以真正把控“互聯網+”帶來的機遇。除此之外,農村企業還要結合“互聯網+”的相關理念,實現企業文化的創新,推動“互聯網+”理念在企業各層員工群體中都可以得到全面貫徹。
(二)實現自身企業產品技術的創新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農村企業可以借助于互聯網渠道將自身產品銷售市場拓展到全國各地。而立足于全國市場來看,農村企業就必須要積極進行產品技術的創新調整,才能夠在“互聯網+”背景下取得更好的市場競爭優勢。由于農村地區的資源優勢,大部分農村企業都為農產品相關企業。因此,這里也以農村的農產品企業為例,進行產品技術創新的深入分析。對于農產品企業來說,單純進行農產品原材料的銷售是很難取得較好效益的,同時也容易在“互聯網+”背景下遭到市場的淘汰。因此立足于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力的角度來看,農產品企業一方面可以考慮對農產品原材料進行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但這種方式通常需要企業具有高精尖加工技術,同時也要對高檔食品市場具有較高的研究,對于大部分農產品企業都不適用。另一方面,農產品企業可以大力發展精品農業、綠色農業等模塊,通過轉變產品類型來實現創新。當前我國社會民眾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都有了顯著提升,開始關注食品安全。因此立足于精品農業和綠色農業的技術創新也能夠取得更好效果,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也具有更強競爭力。
(三)全面拓展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塊
對于各個農村企業來說,在“互聯網+”背景下也要全面拓展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塊。農村企業由于區位原因,周邊市場資源非常有限,只能跟周圍生鮮超市等主體簽訂銷售合同,限制了企業的發展。而在“互聯網+”背景下,農村企業如果能夠積極建設電子商務模塊,就可以取得較好的發展成效。這也需要企業能夠在平時積極跟電商平臺進行合作,并學習電商平臺商鋪的經營方法,拓展電子商務的發展模塊。與此同時,農村企業在電商經營過程中,還要做好網絡營銷活動。在策劃網絡營銷活動的時候,企業應該合理使用網絡社交營銷、病毒營銷、口碑營銷等多種方式,將自身的產品品牌快速傳播到市場消費者群體中,跟電商營銷模式形成合力。
(四)逐步加強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我國農村企業也應該逐步加強自身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給“互聯網+”的各項戰略決策提供較好的基礎支撐。特別是農村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需要進行線上業務創新以及網絡營銷深化拓展,這些活動都需要企業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才能夠取得較好的戰略成效。在硬件建設方面,企業應該注意更新網絡設備,主動淘汰那些陳舊的網絡設備,而不是等到設備真正無法使用以后再淘汰。在軟件布設方面,企業應該加強財務信息系統和ERP信息系統的建設,同時還要貫徹業務財務一體化戰略,實現兩者的聯動。在系統設計方面,需要融入大數據等數據分析模塊,針對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海量行業信息和運營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形成具有較高戰略決策意義的數據信息。
(五)拉起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
對于我國農村企業來說,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也應該加強內部人才隊伍的管理,最終能夠形成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一方面,農村企業應該在平時的時候通過外部招聘,積極吸收行業市場環境中的高素質人才。事實上,隨著我國各個高校全面貫徹擴招戰略,社會環境中高素質人才的數量與比例都有了顯著提升。因此農村企業使用較低成本就可以獲得高素質人才,補充自身在這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農村企業在平時的時候,也可以考慮積極使用內部培訓活動,不斷提高內部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水平。在這個過程中,農村企業應該加強對內部員工的“互聯網+”的相關培訓,同時還要在拓展互聯網線上業務的時候進行針對性教育,提升內部員工的互聯網素養,保證企業關于“互聯網+”的各類戰略舉措都能夠得到充分的貫徹。
四、結束語
綜合來看,“互聯網+”背景給農村企業帶來了較為顯著的發展機遇,需要各個農村企業充分關注自身發展現狀與困境,并積極融入“互聯網+”的相關元素,實現自身經營發展的創新。在這個過程中,農村企業一定要積極拓展電子商務模塊,使得自身各項業務能夠延伸到互聯網環境中。這也需要農村企業的高層領導者能夠將“互聯網+”納入到自身戰略體系中,同時還要加強內部信息化建設,給自身互聯網運營提供較好的環境支撐。除此之外,農村企業還要積極開展內部人員的培訓教育活動,能夠在以后的時間里逐步形成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這樣以后,農村企業就可以更好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實現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魏括.“互聯網+”時代農村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創新思路[J].農家參謀,2017(21):216.
[2]劉釗泉,黃麗寬,雷嘉瑋,等.“互聯網+”浪潮下農村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基于廣西的調查分析[J].中國商論,2017(13):144-145.
[3]朱彪.“互聯網+”背景下農村小微企業發展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28):6-7.
[4]楊靜.“互聯網+”時代農村小微企業融資體系重構[J].經濟論壇,2016(10):46-50.
[5]戈詠,丁邵勛,楊小軍,等.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零售企業開拓農村市場的策略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25):18-19.
作者簡介
李丹(1986.05—),女,漢,貴州安順人,學歷大學本科,職稱高校新聞傳播學講師,現工作或學習單位安順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專業建設,傳播推介。
項目來源:安順職業技術學院一般基金項目,項目編號:C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