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紅
摘 要:語文學科有其自身的獨特性,教材中有很多優秀的文章,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念、德育思想等。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還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德育。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語文教學;德育功能
新課標理念,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要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外,還要將語文的德育功能發揮出來,加強對學生的德育。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三觀”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需要對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問題引起重視,將德育貫穿到語文教育中,從而實現語文德育的目標。
一、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必要性
1.是實現小學德育目標,促進德育工作有效開展的需要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德育目標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勞動、講文明的思想情感;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意志品質;培養學生誠實守信、團結他人、與人為善、勤勞節約、遵紀守法等良好習慣。小學德育目標中習慣品質的培養與語文教學的目標具有一致性,在小學語文學科中能直接體現出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小學德育目標開展語文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從而實現小學德育目標[1]。
2.是完善小學德育內容,豐富小學德育手段的需要
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小學德育內容包含孝敬父母、尊敬師長、集體教育、愛國教育、安全教育等內容。新課程標準中的德育內容是從宏觀角度來確定的,在具體實施階段,還需要進一步細化,讓其更具操作性。而這些德育內容,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直接體現,并更加直觀化、全面化。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揮德育功能,能夠進一步完善小學德育內容,讓小學德育手段更加豐富[2]。
3.是解決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重視度不夠問題的需要
小學語文教學是發揮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小學語文教學中并未重視德育,大部分教師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從而忽視了德育的作用。同時,還有些教師在實際教學時只是對一些簡單的知識進行講述,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并未深入挖掘課本中的德育內容。此外,還有些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水平有限,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影響了德育功能的發揮[3]。
二、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措施分析
小學生年紀小,自我約束和辨別能力不強,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從而走上歧途。因此,在語文教育中,教師需要加強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現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1.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挖掘德育內涵
基于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學目標、內容的一致性,語文教學要有效借助語文課本挖掘德育內涵。這就需要學校和語文教師注意如下幾點:一是學校要認識到在小學教學過程中德育的作用和價值,并加強宣傳教育,讓語文教師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從而對德育工作引起重視,能夠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挖掘德育內涵,開展德育。二是小學語文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觀念,重視德育,在正式上課前要深入分析語文教材,對教材內容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能夠結合教材內容開展德育,這是發揮德育功能的基礎和前提[4]。
小學生年紀小,價值觀念還處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對生活現象、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因此,語文成為他們了解各種現象、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縱觀現在的語文教材,既有謳歌愛國英雄的《狼牙山五壯士》《小英雄雨來》等,又有贊美祖國大好河山的《美麗的小興安嶺》《富饒的西沙群島》等,還有贊揚親情的文章《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等。所以,教師需要緊扣教學大綱,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涵,為更好地進行小學語文德育創造條件[5]。
2.利用課堂教學環節,發揮德育功能
語文教材中的語言文字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將德育內容滲透到語文教學中。
具體如下:其一,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方式的指導,從標題入手,標題反映了文章的中心意旨,是敘事的線索,選取這些優秀文章的培養目標是一致的,就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孝順父母的優秀品質等。學生清楚了標題的含義,更利于他們把握文章內容;抓文眼,其一般出現在文章首尾段,也可以將文章的主旨體現出來,引導學生抓文眼,理解文章內容;注意特殊句式。一些記敘文章中往往都會對人物神態、動作等內容進行細致描寫,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引導學生弄清這些特殊句式,更利于他們理解文章,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心情,這樣,更利于他們理解文本內容。如,在對《慈母情深》這篇文章進行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并能夠孝順自己的父母。在教學時,為了將學生的內心情感調動起來,我引導學生去品析文章中的語句。在讀到“我發現母親極其瘦弱,母親用龜裂的手將錢塞給我,立刻又陷入忙碌,我鼻子一酸,拽著錢跑了出去……”時,我帶領學生品析這句話。在描寫母親的手時,作者用了“龜裂”而沒有用“裂開”等詞,當母親塞給我錢后,又立刻開始忙碌,作者用了“立刻”而不是說“過了一會”,當看到母親這樣的工作情景后,我為什么會“鼻子一酸”,通過對字詞的理解,感受母親工作的辛苦及我對母親的愧疚與愛。在作者寫道“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時,學生可能會存在疑問,為什么在短短的一句話中,作者寫了兩次我的母親。于是,我引導學生去品析這段話,讓學生通過對比去品味:“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與“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在比較中,讓學生對勤勞、純樸的母親形象的印象更加深刻,更能體會到母親的勤勞,感受到母親的偉大,知道要孝敬自己的父母[6]。
其二,在語文課本中,有很多的內容較為抽象、復雜,學生剛接觸時,難以理解透徹。為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圖片等功能,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加直觀、形象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更直觀地掌握文本內容。以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寫景文章為例,文章中有很多的優美語句,我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體會西沙群島的美與富饒,借助多媒體播放了由海底珊瑚、魚蝦等構成的美麗畫面,我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自己來到了海底世界,看到的珊瑚、魚蝦、海參是什么樣的,被大自然的美景所吸引,激發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7]。
3.巧設課下作業,將德育滲透到生活中
德育應從課堂學習延伸到生活實踐活動中,由課文學習延伸到寫作中,這樣才能全面滲透德育。如,在教學《父愛之舟》這篇文章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看看文章寫了哪些事,并將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找出來,說說自己的感受。通過閱讀文章學生能夠快速地找出文中所寫的內容:在廟會中,父親帶“我”逛廟會;父親在雨雪天背“我”上學。接著,我將文章中描寫父親心理活動的句子讀出來,讓學生體會父親對“我”的愛。將學生帶入作者所描繪的情境中去,然后,我將自己小時候父親送我上學、給我做玩具等比較普遍的事情融入語文教學中,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父親,并布置讓學生回家之后幫家長勞作的實踐作業,親身體會父母平時勞作的不易,之后寫一篇關于父愛的讀后感;在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些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文章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節假日期間,在家長的帶領下到這些地方去旅游,親身感受壯觀的河山美景,并寫一篇旅游作文;在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寫一篇讀后感,當作文交上來后,同學們都被五壯士的精神所影響,他們覺得自己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幸福的,并為自己沒能好好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不認真學習,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就退縮而深感慚愧。在每次正式開始上課前的5-10分鐘內,我會選擇幾篇有代表性的作文進行朗讀,學生認真聽,并談談自己聽后的感受。通過在寫作中滲透德育,讓我們體會語文教育中德育滲透的重要作用[8]。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長時間進行德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青少年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是祖國的未來,德育影響著廣大青少年的情感和道德修養,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要。對于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來說,需要牢記自己的使命,為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葉瓊,王于興.加強小學語文教育,發揮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J].科教文匯,2016,10(8):125-129.
[2]張曉薇,劉雨薇.小學語文教學中強化語文教學德育功能的點滴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7,8(6).
[3]劉永宙.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的德育理念滲透探微[J].大眾文藝,2018,22(5).
[4]閆夢,丁春光.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心得[J].劍南文學(下半月),2017,12(10):321-336.
[5]王繼鋒,劉輝.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有效策略[J]教育觀察,2018,10(2).
[6]張放.潤物細無聲:淺談如何將德育滲透于小學語文課堂中[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8,3(12):325-336.
[7]王雪韻,楊明劉.小學語文教科書選文系統中道德教育內容研究[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18,12(7):305-432.
[8]徐軍,李瓊.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淺談小學品德教育與語文教育的有機整合[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2):30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