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瑗
(新疆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46)
本文數據采集地——烏魯木齊市,其原名為迪化,1953 年之后才改為現用名。此地名來源于蒙古語,意思是美麗的牧場。烏魯木齊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溝通新疆南北,連接內地、中西亞和歐洲,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城市,近些年來,已經成為大陸綜合實力排行第十六的新興城市。基于烏魯木齊市所劃分七個區的500 個地名,在語言景觀視域下定量分析其語言使用特征,總結命名規律。
音節是人們在聽覺上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語音單位[3]。在對烏魯木齊市地名分析統計中,沒有發現兒化和合音現象,音節與漢字是一一對應的。通過表1 對烏魯木齊市地名音節構成的統計,發現烏魯木齊地名在音節構成上呈現多元性,但是有所側重,雙音節到八音節兼具,三、四音節占比較為突出。從韻律學角度出發,雙音節是漢語的標準音步,專名區別性較強,不容易產生重名。三、四音節的專名區別性更強,但是對民眾的記憶負擔程度有所增大,因此,五音節及以上的地名數量逐漸減少。由此看出,三、四音節應該是便于記憶,而且具有較強區別度的最佳長度的地名。

表 1 烏魯木齊市地名音節構成統計
地名由專名和通名兩部分構成,專名是修飾語成分,通名是中心語成分[4]。在對烏魯木齊市地名的分析統計中將其用字分為了通名用字和專名用字。
地名中的通名有路、街、胡同、里、巷五種類型。街和路通常泛指較大的街道,而胡同、里、巷泛指較小的街道。通過表2 觀察烏魯木齊市地名,可以看出其大部分由街路巷構成。

表2 通名用字統計
通名定類,而專名定位主要在于其指向性,因此,專名是更加注重實效性的。以下將通過方位類和美好希望類來分析其專名的用字特點。
通過對方位類專名用字的統計,分析發現了兩個用字特點:第一是方位類用字頻率最高。在500 個地名中,7 個方位詞的占比就達到了51.2%。第二是方位類用字的使用頻率分布不平衡,北南西東中后前,且地名中的方位詞多數還是由于其方位功能使用,不僅可以和通名組合來表示方位,如公園南街、和平南路、龍泉街南巷、南站路、南灣路,也可以和專名組合,位置前后皆可,如中環路、東環路、后泉街、米東路、寬北巷、克西街。
通過表3 對美好愿望類專名用字的統計,發現烏魯木齊市地名中表達美好希望類的專名用字共17 個,占比20.2%。從表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新”“和”是使用頻次最高的,而這些美好希望類用字也充分體現了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烏魯木齊市地名表意豐富,有表達對生活的美好憧憬,如團結路、友好路、民主路、富康街、幸福路等,也有的表達對經濟發展的希望,如建設路、前進路、躍進路、勝利路、烏昌路等。

表 3 美好希望類專名用字統計
對烏魯木齊市地名中專名的語法性質進行分析,發現專名主要是名詞性詞語、動詞性詞語和形容詞性詞語三類詞語組成的。在烏魯木齊市地名中,占比突出的是名詞性詞語,而動詞性詞語和形容詞性詞語占比偏少,組合方式分為以下三類:
名詞性詞語可以指稱人、物、時、地等。在烏魯木齊地名中,名詞性詞語比較普遍,占總數量的75.2%。對其語法結構和語義特征分析,發現兩個特點:一是定中結構和方位結構突出,如東門街、國際大巴扎、東風路、公園北街等。二是語義來源豐富,通常來源于城市名、景點、建筑物、商業街區、河湖、山名等,從而地名的指向性更加明確[5]。分為如下六類:
(1)城市名+通名:如北京路、黑龍江路、和田街、喀什路、阿勒泰路等,此類地名約占33%,是構成數量最多的地名。
(2)景點、建筑、商業街區+通名:如紅山路、紅光山路、水磨溝路、水泥廠路、紅廟子路、紅雁池路、高鐵路、地王中路等,此類地名約占30%。
(3)河/湖+通名:河灘公路(烏魯木齊河)、頭屯河區、南湖東路等,此類地名約占14%。
(4)山名+通名:如鯉魚山路、騎馬山路、蜘蛛山巷、雅山北路等,此類地名約占15%。
(5)民族語言+通名:如烏拉泊、沙依巴克區、國際大巴扎等,此類地名約占3%。
(6)姓氏+通名:如明園、王家溝、金家灣等,此類地名約占總數的5%。
以動詞性詞語作為地名的數量不多,只占總數的8.6%。對其語法結構和語義特征進行分析后,發現兩個特點:一是動賓結構和狀中結構較多,如迎賓路、勝利路、長勝東街等。二是語義帶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如解放南路、解放北路、建國路、革新巷等,從名稱中反映出新中國成立后人們歡欣雀躍、建設祖國、愛我中華的時代風貌。
形容詞性詞語表示性狀,在街道名稱中多是作修飾成分,而由形容詞性詞語直接成為專名的只有總數的 16.2%。經過語法結構和語義特征的分析,發現兩個特點:一是聯合結構較多,如富康街、吉順路、和順巷、榮盛街等。二是多數由兩個語義相同或相近的形容詞性詞語組合而成,主要表達人民對生活的美好希望和時代訴求,如光明路、和平路、幸福路、友好路等。
烏魯木齊作為各民族聚居城市,其地名研究具有獨特的價值。本文通過對烏魯木齊市500 個地名的定量分析,分別統計出其在語音、用字和語法三方面的特征。在語音方面,三四音節的地名較多;在用字方面,分為了專名用字和通名用字,專名用字多為街路巷,通名用字多為表方位和美好希望類;語法方面,名詞性詞語較為突出,動詞性和形容詞性詞語較少。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黨的十九大”會議的召開,烏魯木齊市作為新疆的省會城市,其城市發展和文明建設不斷加快。作為城市語言符號的地名,發揮著公示語的作用,其在城市發展和文明建設中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有關部門應做好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和辦法的宣傳,強化地名管理執行力度,清理地名中的不規范現象,通過地名地址庫建設、地名標志設置等工作,進一步規范地名,使烏魯木齊市地名在展示地域文化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