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勝男
(石家莊市神興小學,河北石家莊 050000)
小學的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通過因材施教,以提升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為目的,進行多維化的設計課后作業,保證學生課后學習效率。
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一門新的語言要從實際應用入手。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出發,讓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進而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實用之處。在小學中高年級的英語課外作業的布置上,教師要花費心思將課外作業與生活聯系起來,增加學生完成課外作業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小學三年級“My Family”這個單元的學習時,本單元需要學生能夠掌握基本的外貌表述,并利用所學內容進行簡單對話,要求學生熟練掌握“I have a new friend.”“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等重點句型。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要著重考慮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要讓學生帶著好奇與創新的心理來完成作業,這樣就能避免學生對于課后作業的厭倦。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后用所學的新句型,教爸爸、媽媽、兄妹等學習,通過利用小學生喜歡與人交流的特點,以“小教師”的方式,學生會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將所學知識交給別人。在學生教給他人學習時,自己的頭腦中對知識有進行的復習,并且“溫故而知新”,通過運用于講述,又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所以,教師在布置小學英語作業時,聯系實際,讓學生在實際中具體運用英語,通過讀英語、說英語來強化學生的記憶。
與實際相聯系的課外作業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更容易讓學生積極的去完成。對于學生不喜歡做課外作業、偶爾還會出現不完成課外作業的情況,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際生活中,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來完成課外作業,進而提高課外作業的效率。
將課外作業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并不是學生說不做課外作業就不用做,而是教師要設計多樣化、不同層次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去選擇。這樣就改變學生必須完成教師的作業的心理,教師設計出不同的作業供學生學則,讓學生覺得自己有選擇的自由,而且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完成課外作業,極大地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例如,在小學四年的教材中“Let's make a fruit salad”這一單元時,主要涉及了很多種類的水果,并且提問最喜歡的水果的句型。教師在課上講解后,要巧妙的設計不同層次的課外作業類型來供學生選擇,教師在設計課外作業時要從因材施教的角度出發,給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難度的課外作業。教師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來設置課外作業,第一種,要求學生抄寫并記憶單詞,并在卡片上繪制不同的水果,并在上面標注上對應的英語單詞,然后拿到課上比一比,誰做的既漂亮又準確;第二種,還是讓學生在記憶單詞的基礎上,將修飾水果的定冠詞“a/an”標注出來,可以用畫圖連線的方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表示出來;第三種,讓學生自己利用所學的句型與單詞,自己編對話,并以小組的方式表演出來。這三類課外作業時按照循序漸進的難度進行設計的,讓學生不僅僅在完成英語作業,而且還結合了繪畫、創新、實踐應用等,讓學生提起做英語課外作業的興趣。
教師將設計好的課外作業形式供學生選擇時,學生就會按照自己能完成的程度來選擇作業種類。為了避免存在個別學生有僥幸心理,挑選簡單的作業來完成,教師要做好獎罰機制,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掌握水平是具有一定了解的,所以對于認真、盡自己最大能力完成作業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可以采用發小獎品的方式激勵學生繼續認真完成課外作業,提升英語學習水平。
小學生對于新鮮的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強烈的,所以教師要在布置課后作業時,要保證課外作業形式的新穎,抓住小學生樂于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提高學生課外作業的完成度。
例如,在小學四年級中學習的“I like dogs”這一單元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表達自己看法進行訓練。在課外作業的布置上,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愛的動物和不喜愛的動物編成一個小短文。僅僅這樣的作業要求與普通的日常作業并沒有什么區別,所以教師要注意強調,在自己編輯的小短文里的內容是要真實的,要給出證明,要求學生拿出曾經去看動物的照片,自己收集有關于小動物的資料,可以是現在收集的,或者其他任何形式的證明都可以。教師這樣布置課外作業,既達到了讓學生鍛煉本單元句型的目的,同時也讓小學生開動自己的小腦筋,整理出自己喜愛的動物的圖片,收集自己喜歡的動物的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動物,培養學生喜歡小動物的愛心。
教師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鼓勵學生養成正確運用網絡來獲得知識的習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獨立完成課外作業的能力,幫助學生打下以后學習英語的基礎。
在以往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以至于在布置課外作業時,依然是背單詞、背課文等枯燥無味的作業,對于小學生來說,在聽到教師布置這樣的課后作業時,就已經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教師不能僅僅以達到教學目標來布置課后作業,教師要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
例如,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觀看帶有英文字幕的動畫片,學唱帶有中文字幕的英語歌曲,以及學習歌曲的舞蹈。這種促進學生身心共同發展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勞逸結合。讓學生在放松的、舒適的心態下,高效的完成課外作業。學生在學習兒歌時,看到自己學習過的單詞,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可以讓學生從潛意識里提高對學習英語的認識,讓學生知道學習的英語知識是能夠用到的。在兒歌或者帶中文字幕的動畫片中會出現學生沒有學過的單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對生詞進行主動性的記憶,這樣又拓展了學生的單詞量。
這種課外作業的形式,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大量的英語詞匯,對學生欣賞歌曲的情操也進行的培養。同時在學生全神貫注聽歌跳舞的同時,既鍛煉的身體,也培養了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做事情的習慣。通過勞逸結合的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從多個角度充分調動學生完成英語課后作業的積極性。
作為一門語言來說,學習的主要目的是能夠運用語言來進行交流,這是教師要明確的一點教學意識。在新課改的不斷改革之下,仍然存在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大量的布置枯燥無味的課外作業,只以學生考試成績的高低來評判學生的好壞。教師要改變這種錯誤的觀點,要以英語這門語言的實用性出發來進行教學和布置課外作業,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為主要的教學目標。
教師不僅僅要帶領學生掌握課內的單詞、句子等,還要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每天課后尋找兩個生活中遇到的單詞,搜集起來,拿到課上教師進行講解后,積累下來。例如,電視機是每個家庭都有的家用電器,在電視機的遙控器上會有“on/off”的按鈕;在電腦鍵盤上會有“delete”等單詞。只要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就會發現很多單詞。學生搜集整理,教師講解后,學生就會熟練的掌握這些單詞。學生掌握了日常經常出現的單詞,就會意識到英語的實用性,進而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的信心。
通過這種開放式的課外作業形式,不僅增加課學生的詞匯量,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還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生活的習慣,這不僅僅對于學習英語這門科目有幫助,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課外作業是教學中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既是檢驗課堂知識的有效手段,同時又是彌補課堂不足的重要手段。作為小學的英語教師,要從多維的角度出發,設置適合小學中高年級的課外作業。教師要善于運用豐富的手段,如唱歌、繪畫、創造情境等,從學生的多個角度來激發學生完成英語課外作業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響應新課改的要求,更新自己教學觀念,不斷吸收新的教學理念,注重從英語的實用性出發來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教師要借助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積極細心觀察生活,動手動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