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如/鄭州財稅金融職業學院
翻譯學實際上是一門專門研究語言翻譯規律與藝術的學科類別,也是實現各個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有效手段。英語文學作品翻譯,就是指在翻譯的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性質、作用、標準、原則等對實際翻譯過程進行描述,而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翻譯的質量以及精準度,在整個過程中也會對語言背景下文學作品的藝術性、人文性等進行探索,實現文化互動、溝通與交流,以適應時代發展潮流[1]。通常情況下,文學翻譯是對詩歌、散文、小說、戲劇、具有文學性的雜文等等來進行翻譯,因此在翻譯時必須要把握翻譯技巧,深入了解文化背景,才能夠將這些文學作品中所傳達出來的精神、內涵、情感等等方面充分展現出來,具有較大的實踐難度。
在英語文學作品中,作者主要是通過文字、語言來對人物、事件、物體進行生動、形象的描述,這些生動而形象的描寫,主要是為了揭露社會現實,并利用技巧來渲染氛圍,為讀者營造一種身臨其境之感,使得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同身受,進而更深層次的了解文章含義。例如美國小說家梭羅的著作《瓦爾登湖》中的一段文字:The bullfrogs trump to usher in the night, and the note of the whip—poor—will is borne on the rippling wind from over the water.這一段文字翻譯過來的意思是:牛蛙叫起來,黑夜應聲而至,夜鷹的啼鳴在水波粼粼的湖面上飄蕩。作者在創作的過程中,使用了一系列動詞,對牛蛙的叫聲、夜鷹啼鳴聲進行精準描述,尤其是trump這一動詞的使用,是指牛蛙所發出的聲音叫好像小號一樣,使得人們可以通過作者的描述來加以想象,為讀者提供了較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情感是人們自身所具備的重要表征,也是文學作品中經常會體現出來的內容,不管是在描寫人物,還是對景物進行描寫,都或多或少會融入情感方面的內容,而閱讀者通過景物、人物描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共鳴,為讀者帶來更為良好的體驗[2]。就目前英語文學作品的實際情況來看,則情感抒發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方式,即為直接抒發、間接抒發這兩種,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翻譯工作者也需要考慮到這一方面的因素,必須要將文學作品中的情感充分展現出來。
含蓄也是現如今英語文學作品較為具有代表性的一個特點,主要是指在創作中,不只是對人、事物來進行針對性、細節描寫,而是通過有限的文字內容,來達到描寫目的,營造意境,并且將更深層次的內容用含蓄的方式表現出來,令讀者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啟示,充分發揮文學作品自身的積極作用。音律性主要是指,作者在文學創作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的構思,運用一些鮮明的語言節奏,使得文學作品可以為翻譯帶來更好的體驗,起到突出作品重點、吸引讀者興趣、增強語言感染力等作用,提高文學作品自身的存在價值。
基于上述分析,文學作品翻譯也可以被理解為是文學領域內,兩個語言社會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交際,其主要目的是促進文化的共同發展,實現文化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就目前英語文學作品翻譯的實際情況來看,主要是會應用到以下三種技巧:
由于語言之間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若是想要將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描述完全表現出來,就要結合具體情況,采取有效方法。歸化法就是一種英語文學作品翻譯的有效方式,是指在翻譯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民族中心主義,將外國文本翻譯成符合譯入語文化價值,并將原作者帶入譯語文化,使得譯文能夠以更為簡潔的方式呈現出來[3]。比如“He made you for a highway to my bed;But I, a maid,die maiden—widowed.”這一段中,出現了“to my bed”一類的短語,若是直接翻譯,可能會出現一些禁忌詞匯,這時就可以將其翻譯為相思,以更加符合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即翻譯成“他要借著你做牽引相思的橋梁,可是我卻要做一個獨守空閨的怨女而死去。”適應中國人對于英語文學作品的理解。
異化法就是指,利用非種族主義,將外國文本的語言文化特征強加于譯入語的文化價值,是一種可以將讀者帶入到外國環境、情境的一種翻譯方式。翻譯者為了更好的適應英語文學文本內容,可以考慮在保留異國色彩的同時,對文本內容進行翻譯,使得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并對文章內容有著更深的解讀。比如“Up Broadway he returned,and halted at a glittering café, where are gathered together nightly the choicest products ofthe grape, the silkworm, and the protoplasm.”這一段文本內容中,出 現 了“the choicest products of the grape”、“silkworm”、“protoplasm” 等于生物相關聯的詞匯,無法直接翻譯,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根據國外的語言環境、生活習慣來進行翻譯“他拐到百老匯路上,在一家燈火輝煌的飯店前停下,那里每晚都匯聚著美酒佳釀,華麗服飾和顯貴人物。”在保留原意的基礎上,還充分表現出了英語文本中的豐富語氣。
英語文學作品往往有著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且有一部分內容描寫十分抽象,若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采用直譯法,就很容易出現一些難以理解的翻譯部分,影響讀者對于文學作品的實際閱讀情況。為了避免出現這一種情況,翻譯工作者往往是會根據文化背景、生活條件與環境等等各方面因素,在不影響文學作品愿意的基礎上,對翻譯句子進行調整,使得讀者可以更好的理解、感受英語文學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減少讀者的閱讀難度。比如“His fi re, the tumultuous ring of his eloquence, seemed to go out of him.”這一段話,通過意譯法翻譯成中文就是:他的火一樣的熱情和滔滔不絕的辯詞似乎從他身上消失了。其中Fire就是指火的意思,然而若是將其直接進行翻譯,則難以理解,而將其意譯“像火一樣的”就可以清晰的了解,這里的“火”就是指主人公的情緒。
綜上所述,隨著當前時代的快速發展,文化傳播速度有所增加,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若是想要更好的實現文化交流,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是一種有效的方式。目前,英語文學主要是具有生動形象、情感抒發、含蓄性與音律性等特點,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而現下常見的文學作品翻譯技巧主要是有歸化法、異化法、意譯法三種,需要翻譯工作者根據英語文學作品的特點,來對翻譯技巧加以有效選擇,為文學傳播、交流與溝通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