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堯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根據歷史和現實情況選擇的發展道路,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和特有姿態,它集中華風骨、中國實踐、中國創造、中國智慧于一身。澄明中國道路的特有姿態和獨特優勢,對于深入領會“五個絕不答應”的內在命意和開創社會主義發展的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姿態;中國智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人民根據歷史和現實情況選擇的發展道路,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相對于傳統的、現代的、理想的、國外的其他道路來說,有著自己獨特的姿態:“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1]344,它集中華風骨、中國實踐、中國創造、中國智慧于一身。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中華風骨,但又不是中華傳統社會道路的簡單化延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中華風骨,不僅緣續了中華傳統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脈,而且還承襲了中華智慧和中華氣質,但不是中華傳統社會道路的簡單延續。中國傳統社會所走的是一條建立在宗法制基礎之上的封建君主集權專制的道路。這條道路,在經濟上實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基礎上的個體小農生產,在政治上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和地主階級專政,在文化上采用以儒家思想為主的“綱常名教”思想,多元文化并行發展。這是一條皇權至上、專制主義的集權治理道路,它維護著以土地占有為特征的封建統治階級的專政統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與中國傳統社會道路,既有割不斷內在聯系,同時也有巨大的差別。其聯系在于現代與傳統面臨社會發展條件的一致性、歷史文化上的傳承性、治理模式上的相似性。我國在社會發展條件上民族多、人口體量大、人均資源少,歷史文化上都奉行和合文化,在治理上都具備中央集權與地方自治相結合的體制性特征,在民族精神傳承上都十分推崇團結統一、和諧穩定、獨立自信、中華風骨。這些方面的相似性,導致中國發展道路與世界各國發展道路的不同,而在歷史上又有著割舍不斷的、中國獨有的文化緣承性。然而,當今中國在國家治理的政治理論基礎、階級基礎、生產力發展狀況、科技水平、生產關系的結構、外部環境條件、經濟結構以及人口數量、素質都與傳統社會有著巨大的差別。在階級基礎上,現在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改變了以往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境況;國家政治制度也是為了維護廣大人民利益的,不再是少數地主剝削階級的專制統治了,國家公職人員不再是“主人”而成為“公仆”,國家行使權力的方式也朝著民主、法治的方向發展;在經濟發展方面,當今的科技飛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市場的形成,使得我們當前的生產力發展水平遠遠超過傳統社會,經濟結構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文化方面,儒家一統天下的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馬克思主義占據著主流意識形態地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成為當今中國文化三大組成部分。因此,在當今經濟、政治、文化基本條件發生本質性變化的條件下,如果再簡單延續中國傳統社會的發展道路是行不通的。因此,在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能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源于中國實踐,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道路的生搬硬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中國具體社會治理實踐中開創的,但決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計的理論道路的照搬照套。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發展理論起源于空想社會主義理論。早在1516年,托馬斯·莫爾就在空想社會主義的奠基之作《烏托邦》中對“羊吃人”的私有制社會進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并設想了一個沒有私有制,人人愛勞動、實行各盡所能的理想國度。19世紀初期,法國的圣西門、傅里葉、英國的歐文更是對未來社會提出了“實業制度”“和諧制度”“公社制度”來替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等積極合理的設想,使空想社會主義的發展達到了高峰。雖然空想社會主義在思想方法上還局限于唯心史觀,在具體社會發展道路上也受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局限,然而它模糊地認識到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恩格斯稱這些空想社會主義者們“處處突破幻想的外殼而顯露出來的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體現了不少“共產主義思想的微光”。空想社會主義所包含的科學成分成為“直接共產主義的理論”來源,也為后世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提供了理論參考。
社會主義經歷了300多年空想階段的發展,到19世紀40年代進入到科學社會主義時期。這一時期,資本主義進入到大機器工業化時期,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充分暴露,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指導工人運動的實踐中,逐漸認識到要把社會主義建立在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基礎上,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正式誕生。在其理論指導下,20世紀上半葉,世界上多個國家紛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運動席卷全球。但是,由于科學社會主義的某些理論也包含有空想的成分,科學的理論設想也沒有完全與現實社會主義道路實踐相吻合。這些情況表明,我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的時候,千萬不能迷信和照搬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道路所作的個別結論,而應從本國的具體實際出發,大膽地走自己的發展道路。對此,恩格斯深刻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2]691。從中國道路實踐來看,無論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實踐,還是中國改革開放實踐,都沒有因循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道路。面臨新時代,新的國際環境和中國發展實際也要求中國道路從新的、發展了的實際出發,因此,在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能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獨特創造,不是他國社會主義道路和實踐的模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體實踐的獨特創造,它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模仿或者再現。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也走過一條飽經血與火考驗的不平凡道路。十九世紀歐洲工人運動風起云涌,“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工人階級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最早以無產階級政權形式向資本主義發起暴力奪權革命運動的當推法國的巴黎公社,而真正成功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是列寧領導下的蘇聯。列寧是在充分總結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革命政權——巴黎公社的革命經驗教訓基礎上走向革命成功的。列寧早在1905年就指出了巴黎公社與俄國十月革命道路之間的關系:“我們大家都在沿著公社所開辟的道路前進。”[3]311毛澤東也曾對此指出:“巴黎公社是開的光明的花,俄國革命是結的幸福的果——俄國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繼承者?!盵4]34無獨有偶,在中國革命運動早期,1931年的蘇區政權建設可謂中國版巴黎公社的實踐探索和嘗試。雖然巴黎公社僅僅存在了72天,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延續了近70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只延續了近7年,但是他們在無產階級革命歷史以及世界共產主義運動歷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筆,他們既一脈相承,又創造出各自的輝煌。
放眼全球,世界上選擇社會主義的國家也走出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既有通過暴力革命奪取國家政權而后再圖建設和發展的,也有通過和平的、民主的、議會的途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進而謀求穩步發展的;既有走了一段社會主義道路之后又放棄了的,也有一經選擇就無論多么艱險曲折仍義無反顧堅持走到現在的;既有政治經濟穩定發展、綜合國力迅速提升、成為影響世界格局舉足輕重的力量的,也有綜合國力以及國際影響力升降劇烈波動變化的,還有徘徊在國際影響力邊緣地帶默默發展的。應該說各國社會主義道路各具特色。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從自由階段進入壟斷階段。俄國馬克思主義者列寧把馬克思主義與這一時代的俄國具體情況相結合,提出社會主義在落后的俄國可以首先取得勝利的論斷,并成功地領導了俄國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首個社會主義國家。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領導蘇聯建成了社會主義,形成了高度集權的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并在幾十年的發展中,打敗了法西斯的入侵,把蘇聯這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可以與美國相抗衡的、擁有核武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工業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東歐8國在蘇聯影響下也紛紛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然而,在不到50年的建設發展過程中,由于照搬蘇聯社會主義模式,導致困難重重,最后紛紛倒在了西方和平演變的詭計里。二戰后,朝鮮、越南、老撾、古巴等國家也同中國一樣,在20世紀中葉前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v觀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發展歷史,各具特色: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改革中改向,發生了顏色革命;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和美洲的五個社會主義國家則積極奉行社會主義革新道路,努力突破資本主義勢力封鎖和影響,結合本國國情,走出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因此,在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具體實踐的獨特創造,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智慧的表征,不是發達國家現代化道路的機械沿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不斷凝聚民族智慧、不斷革故鼎新、不斷融入全球化發展、不斷提升現代化水平的實踐創造,它不是發達國家現代化道路的機械沿循。迄今為止,人類社會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的過渡,主要出現過三種模式:原發式,后發式,新發式。原發式國家以英國、法國、美國為代表,其發展動力來自社會內部矛盾。后發式國家以日本、德國為代表,其發展動力主要來自外部壓力。中國可謂新發式國家。中國的發展有其特殊歷史文化條件和現實基礎,在選擇現代化道路時不能機械效仿這些發達的國家道路。中國的道路抉擇不得不從文化與現代化關系以及意識形態與國情關系這兩方面去考慮。
從文化與現代化關系角度看,中國和合文化的傳統決定了不能采用西方征服文化的掠奪性發展進路去獲得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同于英國、美國、日本等國資本主義、殖民主義、侵略擴張的現代化發展道路。這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歷史上都曾以侵略戰爭和殖民貿易手段來實現資本的原始積累。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道路,對內實行民主和法治政策,對外奉行和平和合作原則,通過豐富科技含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態結構、生發良性動力、增強互尊互信、擴大開放包容、維護公正安全等手段來獲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從意識形態與國情關系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在與中國國情結合和與西方發達國家結合的社會主義結果樣態存在巨大差異。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不同于一些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和發達現代化國家里的社會主義道路。發達現代化國家里的社會主義主要有三種典型道路:一是以瑞典模式為代表的民主社會主義道路,這條道路的特色在于:通過“職能社會主義”確立社會保障制度、調整收入分配以克服資本主義弊病;通過“福利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全民免費教育、社會救濟和“充分就業”;通過推行“基金社會主義”實現工人對資本所有權的控制,增加就業和福利,最終實現社會主義。二是歐洲共產主義法國道路。法國共產黨是歐洲共產主義的典范,它提出了模式新、道路新、組織原則新、聯盟政策新的“新共產主義”,并成功實現了參政。三是以色列的基布茲?;计澥且陨刑赜械囊环N社會經濟組織,它產生于20世紀初,由一些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的猶太移民根據民主、平等、公有等原則建立起來的。它是猶太復國主義的歷史產物,但在實際運作中不自覺采用了社會主義的做法,被譽為“成功的烏托邦”,受到世人關注。這些發達國家的社會主義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他們也各自面臨一些困境和問題??傊?,世界上發達國家現代化道路給我們提供了許多有借鑒意義的參考,但畢竟中國有著與他們不同的國情和歷史文化習俗,我們不能機械沿循發達國家現代化道路,因此,在新時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斷凝聚民族智慧、不斷革故鼎新、不斷融入全球化發展、不斷提升現代化水平的實踐創造,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
社會主義道路并非定于一尊、一成不變,而是隨著各國具體實踐展現出不同的道路姿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中國人民既立足現實、兼顧傳統,又展望未來的發展道路,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姿態:它雖然具有中華風骨,但卻不是我國歷史文化母版的簡單延續;它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但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它虛心借鑒和吸收人類文明一切智慧和經驗創造,但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它立足本國具體實踐,是本國現代化道路的獨特創造,但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這條道路吸取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充分借鑒吸收了國外一切發展道路的經驗和教訓,是一條展現中國智慧、中國魅力、中國價值和中華民族自由豪邁精神的創新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列寧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