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昕 黃月 楊松
摘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嚴峻的機遇和挑戰(zhàn)。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擔當精神教育,發(fā)揚偉大的抗疫精神。
關鍵詞:疫情防控;思想政治教育;抗疫精神
作者簡介
趙方昕(1996-)女,江蘇東臺人,沈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黃月(1980-)女,遼寧沈陽人,沈陽理工大學團委副書記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楊松(1964-)女,遼寧東港人,沈陽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高校思政專項)“重大疫情應對中高校輿情引導機制構建研究”(項目編號:L19BSZ002)階段性研究成果。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在這個特殊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看到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學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在疫情防控視域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疫情防控視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教育主要陣地。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僅改變了人民的生產(chǎn)生活方式,學校的教育也一度被按下了“暫停鍵”。網(wǎng)上授課異軍突起,成為疫情期間教學的主要形式,學校做到了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網(wǎng)絡的大量使用,使廣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大大提升,對“中國精神”理解的更加深刻。然而,事物的發(fā)展都具有兩面性,網(wǎng)絡中有紛繁復雜的網(wǎng)絡信息,其中不僅包含著抗疫的正面新聞,也包含著大量負面報道。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鑄魂育人的重要作用,因此在疫情防控期間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確引導,幫助學生自覺抵御錯誤思想的侵襲。
抗擊疫情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能量。在抗擊疫情期間,中國政府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本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幸福生活是最大的政治,生命至上、人民至上,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一原則,迅速采取了“封城”、進行地毯式排查、檢測,這些舉措不僅大大縮短了中國抗擊疫情的時間,也為世界其他地區(qū)避免疫情擴散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此外,中國人民也身體力行的參與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如張文宏醫(yī)生為民眾拍攝專業(yè)醫(yī)療咨詢視頻,借此緩解民眾的焦慮情緒;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qū)鼓樓社區(qū)年輕黨員郭芋良,挨家挨戶的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河南民警樊樹峰接到戰(zhàn)“疫”命令后,在疫情防控一線連續(xù)奮斗17天,最終累倒在“戰(zhàn)場”上,不幸離世;以及在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zhàn)當中,“明知山有虎”,卻“偏向虎山行”的廣大醫(yī)護工作者。這些最偉大的普通人,在疫情來臨時,他們沒有選擇后退,而是用自己的身體保護著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xiàn)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xiàn)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贊譽”[1]這些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們,用自己的行為彰顯著什么是“中國精神”。“中國精神”為這次抗擊疫情注入了精神動力,這次抗擊疫情同時也賦予了“中國精神”新的時代價值——偉大抗疫精神,它必將成為鼓舞和激勵人民永遠奮斗的新的精神力量。這股偉大的精神力量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能量,同時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合理的將這股精神力量注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二、疫情防控視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亦是“中國精神”的核心。“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2]2018年3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會議上對“中華民族精神”作出了高度凝練與清晰闡發(fā)。習近平總書記認為,所謂中華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fā)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這一“歷久彌新的”中華民族精神,涵括“四種偉大精神”,亦即“偉大創(chuàng)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與 “偉大夢想精神”。[3]這些民族精神,正是中華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然而,在這個民族精神系統(tǒng)中,“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4]因此,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不同歷史時期賦予愛國主義精神不同的時代內涵,在革命戰(zhàn)爭年
代,愛國情懷體現(xiàn)為保家衛(wèi)國、勇赴國難;在國家建設時期,愛國情懷體現(xiàn)為奮發(fā)圖強、自力更生;在抗震救災之時,愛國情懷體現(xiàn)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在抗擊疫情期間,愛國情懷體現(xiàn)為奮不顧身、無私奉獻。[5] 奮不顧身,無私奉獻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是無數(shù)醫(yī)療工作者,解放軍戰(zhàn)士,科技工作者,奮斗在抗戰(zhàn)一線的黨員,志愿者以及普通群眾對國家、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社會主義的深沉熱愛,是引導學生成長的寶貴精神財富。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抗疫故事,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教育,引導學生自覺把個人命運同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擔當時代責任,練就過硬本領,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中,逐漸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加強擔當精神教育。擔當是一份責任,更是一種精神。一個人沒有擔當就無法立足于世,一個國家沒有擔當就無法自立自強。在這次抗擊疫情中,中國無疑顯現(xiàn)出了一個國家,一個大國的擔當,彰顯了負責任大國形象,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國在抗擊疫情之初,就秉持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勇敢地站在了抗擊疫情最前線,對疫情展開了全力阻擊,為保護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生命安全筑起了抗擊疫情第一道牢固防線,盡最大努力把病毒“圍堵”在中國境內,為全球抗擊疫情爭取寶貴的時間,為全球抗疫做出了巨大的自我犧牲,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我國始終高度重視與國際衛(wèi)生組織及其他國家的密切合作,本著公開透明、信息共享的原則,及時向全世界通報疫情信息、分享治療經(jīng)驗和科研工作的每一步進展情況。這不僅展現(xiàn)出對中國人民的責任擔當,對世界人民的責任擔當,更是對全球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責任擔當。中國此舉體現(xiàn)了大國擔當,彰顯了負責任大國形象,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了巨大貢獻,贏得了世衛(wèi)組織和世界多數(shù)國家的高度信任。
在國內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廣大黨員干部秉承著“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干部我參加”“這個時候我們黨員不沖上去誰沖上去”的使命擔當;廣大志愿者主動擔當起家周圍疫情防控,宣傳抗疫知識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宣傳踐行疫情期間的中國擔當、中國力量,將其深深的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勵志報效祖國,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并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關注全人類的問題,致力于全人類的幸福。
加強偉大抗疫精神教育。在這場史無前例的疫情大考面前,偉大的中國人民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為疫情防控鑄就了堅強的防線,中國精神也在新時代得到升華——誕生了偉大抗疫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深刻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時代孕育了偉大抗疫精神精神,偉大抗疫精神也必將推動我國新時代偉大事業(yè)的發(fā)展。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也處于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的關鍵時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計劃的收官之際。全黨全社會只有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講好偉大抗疫故事,我國才能在國際社會,在我國的發(fā)展進程中做到“任爾東西南北風”。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推動我國偉大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一環(huán),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系統(tǒng)化的對偉大抗疫精神的時代價值、歷史邏輯、精神實質等進行學習,推動偉大抗疫精神入廣大青年學生之腦之心。
三、疫情防控視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
將抗疫精神融入課堂
首先,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將抗疫精神融入課堂,“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科學精辟概括出的偉大抗疫精神,深刻闡明了偉大抗疫精神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作為科學指引,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領導的黨中央集體的領導下,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對偉大抗疫精神內涵的研究與理解。其次,教師要將自己所學、所悟的抗疫精神轉化為具體行動,以身作則,增強抗疫精神的說服力和實用性。再次,教師應把黨領導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實踐以案例分析、人物故事和理論闡釋等方式充實到課程教學中,使學生深入了解抗疫精神產(chǎn)生的背景,深刻體悟抗疫精神的時代意義,進一步領悟中國制度、中國力量、中國治理和中國貢獻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7]
將抗疫精神融入社會實踐
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時,不僅要內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要在實踐中踐行抗疫精神,在實踐中發(fā)展抗疫精神。學校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積極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方艙醫(yī)院”等抗疫遺存地參觀學習,從而更加深刻的了解廣大醫(yī)務工作者不畏艱險、頑強不屈的奮斗史;還可以組織學生到醫(yī)院、部隊、社區(qū)基層等地,通過談話學習等方式加強學生對抗“疫”精神的理解與把握;還可以把抗疫人員請到學校作報告,用他們的親身經(jīng)歷宣傳偉大抗疫精神等。廣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在校園、在社會展示偉大抗疫精神,使之融入青年學生學習生活中,注入學生的血脈中,滲透學生的靈魂中。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2-24.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3]習近平.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3-21.
[4]習近平.習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N].人民日報,2015-12-31.
[5][7]陳晨.抗疫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教育探索,2020(4)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報,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