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要想成功做一件事,時機是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時機隱藏于各個實踐活動,自然也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論述思想政治教育時機的理論透視和把握應度,首先厘清思想政治課教育時機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透視,追溯思想政治教育時機的理論淵源,進而創造性地提出捕捉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時機的向度: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把握審時應度;要把握度勢應度;要把握鼎新應度。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時機;理論透視;把握應度
作者簡介:
王靜慧(1996-)女,河北省唐山市人,石家莊鐵道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6年12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因要求”——“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1]]捕捉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機,現已成為新時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時機的理論透視
思想政治教育時機的內涵。什么是時機?《辭海》解釋為“具有時間性的機會(多指有利的)”。孫孔懿認為:“時機,是以時間為主導因素的契機”。思想政治教育時機,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從兩個方面——內心自覺或者外部因素引起的,想尋求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時間。教育者應正確地捕捉、把握和創設教育時機。
思想政治教育時機的理論淵源。中國古代許多教育家或多或少地提及過教育時機。孔子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啟示教育者遇到教育對象思維活躍、求知心切時,及時進行引導,傳授知識和經驗,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孟子的“如時雨化之”,也表達了一個教育者應該合理識別教育時機。荀子的“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傲,可與言而不與言謂之隱,不觀氣色而言謂之警。”這句話是說教育者不察顏悅色就草率解決問題,實為盲目。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詩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也表明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需要,講究時機。
二、思想政治教育時機的把握應度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捕捉和把握時機對于教育者有三個方面的基本要求。
把握審時應度。以激勵的時間節點為標準,獎勵可細分為及時獎勵和滯后激勵(又稱延時激勵)。[[2]]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實施正面和負面激勵,對激勵客體心理需求的及時把握,進行及時鼓勵。如評選優秀干部、取得優異成績、獲得獎學金等時機,對受教育者給予的物質獎勵和精神上的肯定,會使其提高積極性。在受教育者所處環境遭受重大變故或者自身遭遇困難的時候,教育者需要主動了解情況,充分利用受教育者的心理特點,對其進行適當的激勵,鼓勵其振作精神。
當受教育者違反校規校紀時,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盡快對其進行負面激勵,不但要讓犯錯的受教育者意識到錯誤,也要給其他的受教育者樹立反面教材,讓他們不犯同樣的錯誤。為其創造改正錯誤的條件,使其從心理上轉變。
同時,國內外出現重大經濟、政治、文化事件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幫助受教育者明辨是非,不被一些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所迷惑、欺騙,做出不理智、不正當的行為;當發生災害、車禍、重病乃至死亡等意外事故時,是進行生活態度教育、集體主義和人道主義教育的極好機會;教育者帶領受教育者參觀革命遺址等,學生看到、感受到先輩們艱苦奮斗的環境,及時進行民族精神教育、歷史教育。當舉行重大競賽、隆重集會時,使其強化集體榮譽感和使命感。
把握度勢應度。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必須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提高用網治網水平,”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9年6月,中國網民手機應用使用率最高的是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和網絡新聞。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善于抓住和利用大數據、信息碎片化這一時勢,大致參考螞蟻森林。2019年,支付寶宣布螞蟻森林5億用戶共同在荒漠化地區種下1億棵真樹,種樹總面積近140萬畝,[3]成效有目共睹。以螞蟻森林為原型,可以設想創建養成——社交型思想政治教育APP。
第一,操作流程:讓每個手機APP用戶領取、設計一個虛擬卡通形象,將其擬人化,賦予趣味。首頁可分為三個版塊:思想政治教育養成、思想政治教育社交和思想政治教育公益。思想政治教育養成版塊細分為政治觀、道德觀、法制觀三個部分,主要是對這些內容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等形式系統地存儲、展示,并不斷更新,供人們利用卡通物象進入查看,觀看答題后可獲得獎勵,用來升級自己的物象等級。
思想政治教育社交是一個集發公開信息、個體用戶之間PK、組隊去養成版塊答題多種功能的虛擬社區。在社區,每個用戶可以依法發布動態,每個用戶可以互加好友,互相競賽,獲勝一方可以選擇對方的一件倉庫里的物品,失敗方可再次發起競賽。
等到該用戶的卡通物象成長到了一定等級,可以兌換禮品或者將其派到公益版塊從事“公益勞動”,如何寓樂于教,產生公益效果,可以讓用戶各抒己見。
把握鼎新應度。一方面,創造時機。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僅可以捕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時機,也可以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需要,對受教育者進行客觀分析的情況下,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尋找合適的場合,根據自己的主觀意愿和特定的原則、方法,創造思想政治教育時機,以提高教育的時效性。
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注重“懂得時”、“抓住勢”的同時,還要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第一,厚實的專業知識底蘊。第二,強烈的責任意識。第三,果斷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即“教師對工作中發生的瞬息萬變的情況,能敏感、迅速而準確地判斷,能正確、機敏而妥善地處理,從而取得良好教育教學效果的能力,是教師對事物敏銳的感覺和恰到好處的判斷”。[[4]]
總而言之,教育者捕捉、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時機,要學會鑒貌觀色,順勢而動,“因時”施教,認真選擇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時期,增強教育活動的效果。同樣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事業中,要把握彈性與力度,認識到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時復雜的心理狀態,如懷疑、緊張、冷漠和興奮等,避免一味的“命令——鎮壓”式說教引起教育對象的“超限效應”。最后要求教育者保持熱情、堅守信心和追求,以受教育者為中心,將收集的最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成果進行分析提煉,傳授給學生對于時機把握的方法、技巧和規律。
參考文獻
[[1]]顧海良.因事而化 因時而進 因勢而新——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體現的理論品格和思想方法[N].北京日報,2019年11月15日.
[[2]]李曉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勵機制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17年6月.
[3]支付寶螞蟻森林用戶數達5億,種真樹1億棵總面積近140萬畝.中新網.2019-04-22.
[[4]]中國教育報社基礎教育部.捕捉最佳教育時機[J]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第2頁.
[4]張耀燦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