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琴 姜明房
摘要:活到老,學到老。游學作為一種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教育形式,社區教育的游學體驗項目,宣傳終身教育思想,提升廣大群眾文明素養和生活品味。深入挖掘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現代社區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途經和動力。江都邵伯大運河“走運之旅”列入省級首批游學項目,旨在挖掘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地方文化元素,精心設計教學模塊,充分發揮現代社區教育傳承優秀文化的積極效應,實現社會化教育模式的價值。
關鍵詞:社區教育;傳統文化;教學設計;游學項目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蘇省社會教育規劃立項資助課題(區域開放大學社會教育游學項目研究與實踐--江都為例)(課題編號JSS-C-2017018)研究成果之一,主持人:陳志琴。
社區教育是運用本社區教育、文化等資源,面向本社區全體公民,以促進本社區人的發展與社區發展為目標的各類教育活動。社區教育是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產物。社區教育是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理想途徑之一,社區教育的靈活性、適應性,在教育現代化、推進普通教育的進步與普及、發展高等教育并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發展職業教育、轉崗培訓方面,已經顯示了所具有的優勢。
優秀傳統文化對社區教育發展的重要意義
充分利用社區教育的優勢,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及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需要文化精神的凝聚,人與人之間通過文化相傳進行思想觀念傳承、延續、拓展、深化和加工。不斷發展的燦爛文化的智慧需要我們代代延續。然后文化傳承與社區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社區教育中要充分整合社會資源,引入市場機制,創新建設模式,努力實現資源共享,達到弘揚優秀文化教育目的。
社區學院利用現有資源,豐富社區教育內容,為了破解鄉鎮旅游資源、教育資源相對零散,急需集成的問題,我們按照“將鄉鎮資源串珠成鏈”,“將游與學有機融合”的工作思路,提出“騎綠道識植被,賞花卉盆景親體驗,學菜肴品美食,大運河走運之旅”的體驗互動學習線路,灌輸居民終身學習的理念,通過服務示范及引領的作用,成立終身學習體驗基地,包括紅色文化、科普文化、文化藝術、智慧生活、手藝創作、服飾文化和創意手工,將其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深入挖掘,設計教學模塊,在趣味紛呈的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達到學習目的。
“損益盈虛,與時偕行”。優秀文化教育與社區教育相互融合,首先,是以節日文化為載體開展社區活動,使大家對自己居住的社區有歸屬感。例如民俗文化節,驚蟄時候“春雷響,萬物長”,小動物都蘇醒了。社區里組織孩子們扮演小蜜蜂、小蚯蚓、小蜻蜓等各種動物,無形中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其次,是以大講堂的形式,開展中華經典社區大講堂。主題有孝道,跟現實問題緊密結合。還有舉辦培訓式的研討會,組織對社區傳統文化推廣感興趣的人,邀請專家講課,培訓骨干人員,用他們的力量擴大普及面。
游學體驗項目是現代社區教育的重要途經
體驗式游學已經成為世界各國一種傳統的學習教育形式,在文化游學中采用體驗式方式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體現“生活即學習”的理念,搭建大平臺、打造大課堂,努力讓更多的社會成員能夠參與游學。因為文化游學將知識習得、文化熏陶、情感養成及技能訓練為一體,在互動體驗中獲得學習的樂趣,這是一種主動的學習。社區中重要的群體就是老人和孩子們,孩子們對于傳統文化習得非常關鍵,我們利用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的力量結合起來,共同培育孩子,我們可以利用課余及寒暑假世界,在社區里開設日日學堂、興趣班、閱讀樂園,講求“自然而然”,讓孩子在自然中成長。
江都大運河“走運之旅”得到江都區教育局、農業委員會和旅游局及江都職教集團的大力支持,給予項目策劃、場地、經費和人員等方面保障。區社區學院負責統籌項目經費,開展項目人員培訓,加大宣傳力度,結合年終評估,以獎代補經費支持。游學項目路線設計對于選點非常重視。將當地主導產業、特色產業、休閑產業等核心資源納入其中,依托地方自然和文化遺產,突出文化、旅游、環保及科技等要素,便于市民參與學習及體驗。同時,市民游學項目在社區教育工作中進行推廣、展示、這樣的資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學校資源與社區融合,圍繞服務地方、社會發展,多層面、全方位開展活動。
江都邵伯“走運之旅”游學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江都邵伯大運河“走運之旅”游學項目設計思路源于大運河成功申遺,大碼頭、鐵牛、明清運河古堤、故道等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完好保存從古運河到淮揚運河不同歷史時期的河道,依然發揮作用,歷代人民在此留下大量的水工遺存。作為揚州市級首批特色小鎮,美麗的景致,深厚的歷史痕跡和文化記憶,還有著傳奇的色彩。通過整治運河遺產周邊環境,修復文化遺存、保留原住民生活狀態、展示非遺文化、植入傳統特色業態等多種手段,再現古鎮愜意生活;依托現有水系,建設水月街市,導入精致淮揚美食、特色小吃、主題客棧,打造運河美食集聚區;依托運河堤防,建設運河生態公園,修建生態綠道,遠期規劃建設水世界主題樂園、文化創意、時尚休閑項目,進一步打造愉悅的“走運”之旅、“美食”之旅、“文化”之旅。
協同推進文化項目發展。首先,積極爭取政策支持。邵伯大運河“走運之旅”游學項目在實施過程中,爭取列入江蘇省首批游學項目,后被授予“江蘇省社會教育游學基地”稱號。同時向市民征集游學項目宣傳輔導老師、志愿者,獲得區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整合地方各種資源,協同推進項目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精心編制試點方案。確定游學每一個模塊的方案設計,經費等保障措施、活動組織安排和宣傳工作等,與各學校、社區及政府,確定試點實施對象,收集調查報告,提出寶貴意見加以修正。最后,游學文化體系建設。根據試點工作總結不足,加強文化游學整體方案設計,深入挖掘現代傳統文化資源,為后續正式開展大運河游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由于國家的力倡,民眾們也越來越關注到傳統文化魅力,無論是電視中常見的漢服、茶道等傳統文化普及節目,還是越來越火爆的傳統文化課程班,都顯示了國家和民眾們對傳統文化的青睞。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追溯和發展,寧靜典雅的文化氣質越來越影響到民眾的生活,在忙碌的生活中,對傳統文化的回歸讓民眾們逐漸體驗到“慢”節奏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