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華
摘要: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良好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夠對學生的生活和工作進行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價值觀,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教學工作已經無法適應日益變化教學環境。再這樣的背景下,應該及時進行有效變革,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親和力。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完整相關課程的深入學習,因此本文對警體課程進行嵌入式思政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讓思政教學工作能夠深入人心。加強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傳統文化上學習到思政課程的精神內核。
關鍵詞:傳統文化;警體課程;思政教學
優秀的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在其主張的愛國、誠信、自強等精神品質的感召下,英雄的中華兒女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災難的勝利。作為最有價值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中國人民奮勇向前,推進中華民族的發展。因此在利用中國傳統文化對警體課程進行嵌入式思政教學中,首先要做好傳統文化對嵌入式思政教學的重要性分析工作,將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的相通的部分進行深度加工,并且放置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中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潛移默化中培養自己的過硬的思想政治覺悟。
1警體課程進行嵌入式思政教學的簡單概述
思想政治教學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雖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總體情況相對良好,思政教育工作能夠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思想過硬的人才,能夠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進行有效指導,使社會主義價值觀得到有效衡量。思想教育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為己任,并且積極尋求變革,在不斷的實踐中進行探索。使其成為個人在學習以及工作中的堅強后盾。但是從目前來看,日益突出的文化生活也對學生以及高校課程教學產生了一定影響,出現了了一些問題,對課程的教學工作有著一定的影響。再這樣的背景下,需要結合時代特征,融合學生的個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親和力。使思政教學工作能夠深入人心。而嵌入式思政教學主要是的一種集合各種教學資源,以教育案例或者實踐教學為手段,使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夠進行不斷學習的教學模式。該模式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平臺[1]。
2 中國傳統文化對嵌入式思政教學的重要性分析
深厚的文化底蘊讓的思政教育更加立體。傳統的思政教育講究理論知識,并且和現實生活有著一定的割裂性,不能夠讓學生直觀明了的理解思政教學核心內涵。而我國的傳統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能夠表現我國的各族人民的精神風貌。通過對傳統文化的解讀,能夠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順暢自然,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另外,我過傳統文化中和思政教育工作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如詩人的愛國情懷,常常在詩句中體現,就像岳飛的《滿江紅》等,這些具體的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都能夠對思政教育工作有著巨大的幫助。使生硬的教學工作更加立體,更能夠打動學生的內心,。讓學生在學習傳統文化的同事,深切的感受愛國情懷。
中華傳統文化對思政教育課程的互補作用。在日常的思政教育階段,學生對于純理論知識的了解并不是很充分,這就造成了學生們不能夠有效的理解思想政治課程的精神內核,還有就是由于思想教育課程主要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有著具體要求。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是缺乏一定的補充。而傳統文化課程的出現能夠彌補思政教育工作的不足,通過一些傳統文化的價值的熏陶,讓學生能夠了解文化背后的深刻內涵,從而對傳統文化以及思想政治課程有著準確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思政教育工作的真正內核。另外,思政教育工作對學生開展的是正面教育工作,而傳統文化更能在潛移默化中不自覺的規范學生的具體行為,幫助學生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內核[2]。
3 中國傳統文化對警體課程進行嵌入式思政教學
突出教學內容的體系化。積極運用中華傳統文化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體系化研究,充分發揮出傳統課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探索出利用中華傳統文化課程進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徑,達到思政教育的目標。在體系化建設中,對于教學內容需要進行準確選擇,突出系統性,并且在課時安排、教育形式方面要逐步形成一個課程體系。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授課。創新科目,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思想教育資源。將傳統文化中的仁義禮智信等融入到教學中去,從而使中華傳統文化,于思政教育課程能夠有效配合,充分發揮出課程的育人功。如一些課程的實施,可以引入中國傳統的詩詞,就像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文章句子,都可以體現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使學生感受到的精神文化的洗禮。通過“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的課程研究方式,并結合對這些詩詞的解讀,讓學生更能夠清楚的認識到思政教育的精神內核,從而實現教學內容工作的體系化[3]。
突出教學工作的實踐性。思政教學不能夠簡單的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應該積極的指導實踐工作,這就需要能夠突出其實踐性,在積極的實踐中學習理解理論知識。特別是在進行傳統文化課程的改革中,要積極的推動實踐性教學工作。聯系理論與實踐,構筑多元的課程實踐體系。教學模式的轉變要充分聯系實際,如教學形式的上可以增加,對歷史文化的理解,具體的可以表現為參觀文化歷史古跡,名人故居以及歷史博物館等。還需要的將社會生活的各種問題引入到學習中去,嘗試用學到的知識對其進行解讀。積極做好的對實時熱點新聞的分析和論證,從而和理論知識相聯系。教育工作也可以同時引入一些的社會調查工作。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融入到學習中去,培養學生進行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并且知道自身的日常工作,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4]。
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論實際。思政教育工作具有較強的政治色彩,具有一定的嚴肅性,這就給學生以距離感,難以對其中的精神內核進行準確的把握,再這樣的背景下,教師更應該的積極運用馬克思的一般原理對黨建重點教材進行解讀。通過對各種科學理論知識體系的有效研究,使中華傳統文化課程能夠服務于馬克思的理論體系,并且還要進行宣講瓜工作,定制固定的體系以及流程,讓被教育者積極主動的學習知識,并且還要強調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清晰的認識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集合各種教學資源,提供豐富的教育案例和實踐教學,使學們能夠培養出為扎實的理論功底,并且和實際相結合,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思想政治學習環境[5]。
總之,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改革中,要充分把握住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并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突出教學內容的體系化工作,對于教學內容需要進行準確選擇,組織并完善課時安排、教育形式、課程體系突出系統性。按照標準進行授課。還有就是在進行傳統文化課程的改革中,注重聯系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構筑多元的課程實踐體系。增加教學形式,融入教師歷史文化的理解。教師學會運用馬克思的一般原理對黨建重點教材以及時下熱門的社會新聞事件進行解讀。研究各種科學理論知識體系,使中華傳統文化課程能夠服務于馬克思的理論的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張玉. 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實教材"課程思政"內容淺議——以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農業類高職教材為例[J]. 新聞傳播, 2020, No.370(01):79-81.
[2]祝源, 劉柳. 高職院校物業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的設計與實踐——以《物業管理法規與案例分析》為例[J]. 通信與信息技術, 2020, 000(002):91-92,65.
[3]滿炫.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分析——評《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9, 39(06):2-4.
[4]劉麗琴. 公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以傳統文化中墨子職業教育思想為視角[J]. 廣西警察學院學報, 2020, 033(002):P.108-112.
[5]王田田. 基于"文化自信"的"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以通識課程《中國傳統文化》為例[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9, 000(011):P.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