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 要: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實施開展的過程中,通過積極生動的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對歷史與社會問題的認識、理解、思考、分析、判斷、綜合等過程中,在潛移默化的教學滲透中,不斷強化學生的空間感知意識,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促進學生的綜合思維,提升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1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核心素養推進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既要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又要提高教學的實踐意義,通過內外結合的教育滲透,培養學生建構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能力和素養。歷史與社會學科教師在創造性的教學實踐中,通過形象地理知識的分析,利用地圖、圖表等培養學生的“空間感知”思維;在橫向和縱向的問題分析和討論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歷史考證、歷史理解、歷史評價的意識,從而在科學的問題分析和理解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強烈的歷史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縱向綜合、橫向綜合、時空綜合等多角度的分析和交流,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引領學生積極地參與到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去,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
2新課程理念下歷史與社會教材和教學特點
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與社會教材,以學生熟悉的內容為對象,從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去展現和勾畫生活框架,展示不同側面、不同角度下的世界面貌,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以中國社會的發展為線索,在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的過程中,展示人類社會生動發展的歷程,引導學生科學地分析和理解現代社會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他們應采取怎樣的方式和態度去解決面臨的問題。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與社會教學,改變了傳統教學實踐中教師主體、學生客體的課堂呈現形式,“活動”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能夠將動手和動腦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使課堂教學更加有趣、更加生活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關心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參與機制,讓學生在對問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分析等過程中,實現對歷史與社會問題的深入理解和剖析,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和提升。
3基于核心素養的歷史與社會的教學運用策略
在歷史與社會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利用豐富的教育技術和手段,在豐富的教學支持和引導的過程中,讓學習的過程得到精彩呈現,立足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采取一些策略。
3.1在形象地理知識的分析過程中,培養空間感知思維
在歷史與社會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地圖、圖表分析地理知識,滲透區域認知概念,讓學生在對地理問題的動態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中,獲得對區域認知的科學分析和理解能力,獲得對人地關系的認識、理解和判斷等,在科學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科學的人地協調觀念,促進可持續發展思維的有效滲透。
3.2在縱向對比中,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利用縱向對比、今昔對比,讓學生能夠穿越時空,進入歷史的進程中,進入特定的情境體驗中去,引導學生在對歷史現實、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對比,感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形成對歷史、對現實的深刻認識體驗。
3.3在多角度的綜合分析中,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是指在教學中,通過教學滲透聯系的觀點和分析綜合的觀念意識等,讓學生在對歷史、現實、社會、經濟等科學分析和理解的過程中對問題的分析和綜合能力、對信息的提取和篩選能力等,能夠在具體的實踐應用過程中得到積極的培養和發展。同時,借助歷史的眼光來動態地認識過去和當今的社會情形,在縱向認識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橫向關注人們的社會生活等過程中,將古今、中外、時空等有效地綜合起來,在形象具體的分析體驗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
3.4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強化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在歷史與社會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漸培養建構基礎的學科核心素養,他們具備了初步的問題分析和篩選的能力,具備了初步的評價判斷、理性分析的能力,具備了一定的預測能力,因身的知識儲備和經驗儲備,將各種知識和經驗有效地集中和調動起來,積極地融入對問題的探究和實踐中,在有效地打通課內外聯系的基礎上,實現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效果。例如,在《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下,展開對周邊環境問題的分析和篩查,學生在具體的調查分析過程中,認識到自己周邊存在著土地資源的浪費、亂砍濫伐、水污染、生活垃圾的泛濫以及生態破壞等各種嚴峻的環境問題等,針對學生搜集和整理的這些問題,應該采取怎樣的方式來展開對環境問題的科學應對和有效緩解,這是現代生態環境背景下,學生必須認識和思考的問題,現在國家已經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有效的認識和理解,中國已經在積極地采取各種有效措施來緩解生態環境的惡化問題,如中國的車輛限號措施、大型污染企業停業整改措施、電動汽車的推廣措施、垃圾分類的實施等,這些學生身邊的小事,無不滲透著中國的環保意識和理念在不斷上升的趨勢。在現代環境背景下,要采取怎樣的措施來保護生態環境,保護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通過學生的交流討論,在具體生動的問題交流和分析的過程中逐漸清晰和明朗化,學生的社會實踐意識和綜合分析的思維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和發展。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與社會學科的教學,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造性地將“空間感知”“歷史意識”“綜合思維”“社會實踐”四大核心素養融合,通過有效的教學滲透,在具體而生動的歷史與社會的學習、思考與實踐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汪文淵.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3).
[2]王寶良.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才智,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