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進寧
◆摘? 要:新時代的到來,國家對于教育行業的關注程度逐漸提升。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之中,對學生進行文感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將學生以往的知識內容充分地調動起來,讓學生能夠在之后的學習之中積累經驗,把文章的實質精神找出來。真正地享受到閱讀教學給學生帶來的快樂,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文感培養
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之中的文感說的就是對文字的感覺,也就是說對文字的辨識度、敏感度整體的一個掌握狀況。文感和語感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于文感有其獨特的穩定性、選擇性、積累性等諸多特點,相關的教師在教學實踐環節應該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文字內容等。這樣對于學生展開文感的培養會更加的順利,也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激發學生主動閱讀意識
在高中階段,設計閱讀教學的環節之中相關的教師首先要做的第一個步驟就是應該明確閱讀的一個學習目標。只有掌握了閱讀的學習目標,才能將閱讀方法有效地引導。并且通過后期的訓練,強化學生的閱讀知識。這樣一套環節,也可以成為鍛煉學生閱讀思維的一種新方案。學生在這個閱讀環節之中,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甚至是文感。但是相關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對語文閱讀的整體把握之時,對于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結構等方面依然呈現著支離破碎的狀態。這也就是說閱讀教學過程之中過于注重了對學生語文方面的培養,而文感方面的培訓比較差。所以面對以上狀況,相關的教師應該全面地開展方案、培養策略。因為文感涉及了學生的認知基礎,所以相關的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的認知為基礎,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學生基礎知識的高低,決定了文案教學的高低。
比如說:相關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一內容之時,教師一定會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學生熟悉地掌握文本的內容。了解這篇課文的素材以及選定這篇課文的原因?找尋出經典的片段,并詳細地闡述其描寫的方法有什么?要找出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也是在讓學生一步一步完成閱讀的感知任務。學生在根據教師所引導的內容進行學習知識,就會發現林教頭風雪三神廟這篇課文說主要表達的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也就是林沖,在當時的社會逆來順受、委曲求全,最終不得不走上反抗這條道路。而在當時封建社會的壓迫之下,官逼民反是極為常見的例子。這一篇課文說的主要表達的也是官逼民反的典型例子。也讓后世的讀者以及當時的人們認識到了封建社會之下,壓迫者是一定會走上反抗的這條道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懂得了文章之中的這些內容,這也是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經驗
不管是哪一個階段的人,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習之中。通過不斷地學習,通過不斷地努力以此來獲得各方面的經驗。時代的發展,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學習的模式,也正在發生著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新時代的學生,教師也不能只是以單純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在高中語文的閱讀過程之中,更是如此。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在教學之中以新的模式去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而文感培養在這一過程之中脫穎而出。相關的教師應該利用文感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文感的培養,將自身積累的經驗得以有效地發揮。學生在閱讀之時想要去解析一篇文章,單靠其基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除了充分調動自己腦海之中的所學內容,還需要積累的經驗和生活中的體驗。只有才能夠在閱讀過程之中,更加有效率地讀懂文章,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真實內涵。
三、培養學生四種能力
在高中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四種能力指的就是聽說讀寫。聽說讀寫是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項基礎的訓練,也是文感培養的一種方式。教師要針對不同的閱讀選擇不同的訓練方式,將多種多樣的訓練模式融入到學生的閱讀訓練之中,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感官認知,還可以讓學生盡快地建立成完整的文感體系。
比如說:相關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邊城》之時。教師可以介紹學生展開一些理性的閱讀,并且對學生提出作者當時的鮮明觀點是什么?關于文章之中保持生態平衡的話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但是結合文本的內容講述一些與文案之中所出現的類似案例是什么?學生在聽到教師所說的內容之后,就會發現需要搜集一些案例,這樣學生就會興奮起來。因為這方面的內容比較多,學生收集起來問題不是很大,也不是特別的困難。所以學生就可以找一些典型的案例進行分析,學生在開始閱讀文本之時可以結合相關的情境,為大家闡述出相關的案例。一些學生講述了熱愛生命的內容。《熱愛生命》之中所描述的是一個寂寥的北方生活,在寒冷和狼群的威脅之下,人同樣可以和自然環境奮起的抗。即使孤身一人、即使疲憊至極、即使肚子里面空空如也,但是他的身軀也如僵尸一般的頑強,不愿意死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學生通過講述的環節,可以展開無限的思考。自然而然,這一過程也建立了學生的文感體驗。
四、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到快樂
對于學生來說最好的一個老師那就是興趣,只有讓學生體會到閱讀過程之中的樂趣,才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而從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文感角度出發,不同類型的文章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喜好,讓學生通過閱讀有不同的感悟,領略其中的樂趣。
比如說:相關的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熱愛生命》這一知識內容,有的學生就會被內容所吸引,想感受大自然的壓迫之下人類如何生存;而有的學生在學習《滕王閣序》這篇文章之時,就會感受到王勃的抱負和懷才不遇。所以學生對于不同的文章會有不同的感悟。相關的教師應該從文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的閱讀環境變得更加有興趣,不再是死讀書,讀死書的環節。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文感。這一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與學生長期的堅持。只有數十年如一日的積累,才能夠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感覺,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宏進.文感培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成功之途[J].課程教育研究,2019(04):88.
[2]周華貴.文感培養: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成功之途[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7):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