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馨
◆摘? 要:隨著當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各個學科的教學理念都在不斷變化,小學音樂課堂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就當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情況來看,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變現為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遭到限制,學生身心難以得到全方位成長,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深刻契合“多重發展”理論,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歌唱能力、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的全方位成長。基于此,本文對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多重發展理論下的音樂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課堂教學;問題;對策
小學音樂教學是通過品析、欣賞音樂、演唱歌曲、樂器演奏等方式來突出音樂教學的作用,雖然和其他課程的形式有所不同,但起到的教學作用和教育目的是相同的。音樂是一門藝術水平高、具有一定陶冶情操、提升道德素養能力的課程,不僅是一門藝術課程,更是承擔著提升學生心靈、審美水平最終達到實現素質教育的作用。小學生心智尚不成熟,但已經初具一定的音樂賞析能力,然而由于教師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局限,導致學生的綜合能力難以提升,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注重學生身心的多重發展,完成學生的人格塑造。
一、多重發展下小學音樂教學的意義
音樂教育不同于傳統教育中的數理化,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思想情感,通過聽覺來達到審美享受,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元素可以很好的實現陶冶個人情操的作用,對于促進學生身心的多重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一首音樂中的不同音色、不同節奏、不同旋律的不同組織表現都能體現出不同的音樂風格,在傳遞聽覺美感的同時還傳遞了不同的情感內容。比如常常會感受到的憤怒、喜悅、憂郁等情感都可以通過音樂的曲風、節奏體現出來。一首充滿愛國情操的音樂可以讓人充分感受到那個風云激蕩的革命年代的激情昂揚,給人們傳遞一種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的情深情感。在音樂課上播放愛國歌曲能夠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時代的悲壯,讓他們銘記歷史,引發他們的愛國熱情,最終很好的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而一些抒情歌曲,就可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抒情歌曲包括親情、友情以及愛情,通過播放抒情歌曲,在課堂上給學生營造出一個飽含深情的感情氛圍,讓學生深刻體會到音樂所帶來的多重感染力,提升他們的道德情操。而音樂教學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播放音樂,老師還可以適當的講解一些關于音樂背后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世態冷暖,感悟到現實和理想交織出的火花,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學生的智慧,提升他們的思維廣度和思想境界,讓學生在情感上有一個質的飛躍,從表面的音樂形式上脫離出來,實現音樂教學的真正功能。在我國大多數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學老師的教學態度不夠嚴謹,學生認為音樂是一門副課,學習的渴望也不是很濃,導致音樂課堂氛圍低迷,不但很容易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還會使他們散失創新能力。而在音樂課程中利用多媒體營造出情感氛圍后,可以讓學生浮躁的心靈得以治愈,并開闊了他們的思維,提升了創新能力,讓學生全身心融入課堂中來,陶冶其情操。
二、多重發展下小學音樂教學策略
1.選擇優秀的音樂作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師是教育的把關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篩選出優質的音樂作品,以此來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而音樂的選擇優劣將對學生的審美趣味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利用多媒體在課程中播放一些大師級別的、富有感染力的音樂,讓學生對于世界級的名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體會不同音樂大師不同的音樂風格,然后在了解的基礎上獲得升華,將學生帶入到作者的個人情感世界當中去。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單一,音樂教學內容局限于教材,學生的積極性較低,現代小學生更多的喜歡一些流行音樂,而不是別有韻味的年代音樂,所以,音樂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一點,選擇學生熱愛的音樂作品,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打造出高效的音樂課堂打下基礎。優秀的音樂作品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直觀感受,所以在音樂教學時,首先就是要從音樂的品質入手,培養出學生對于審美的嗅覺,讓他們學會欣賞優質的音樂作品。
2.多媒體和音樂器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力。音樂的教學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接受效果,而不光是音樂,每一門課程的教學方式都可以是多種多樣的,老師只有找到適合中專學生和課堂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的打造出高效的音樂課堂。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創建出一個合適的音樂尤為重要,而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就能夠輕易的創建出這樣一個環境。老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現場震撼的音樂視頻,和音響相結合,構建出一氣氛適宜的音樂氛圍,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感染當中去,并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播放音樂教材和音樂節目等方式,讓音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讓教學環節更加貼近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老師還可以將一些音樂器材帶入到課堂中來,通過現場演奏的形式,讓課堂更具感染力,全方面的提升學生的審美情操,如果學校有條件,硬件和軟件都比較全面,可以通過多媒體和音樂器材相互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通過看、聽、觸覺全面提升他們對音樂的感知能力。
三、總結與展望
音樂是藝術類教育的關鍵課程,對于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內涵有著關鍵作用,但是就當下小學音樂課堂情況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的身心無法得到多重發展,這就意味著在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之下,老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方式、理念和教學模式,并在課程中借助于現代化手段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其更好的投入到課程中,讓學生收獲更多的音樂知識,提升其審美判斷能力、創新意識和音樂表現力,實現學生身心的多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龍.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8(99):190.
[2]張悅.多元化教學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8(03):222.
[3]何婷.多重發展下小學音樂教學與舞蹈教學的“天作之合”[J].新課程(小學),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