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欣/
濟南職業學院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全球化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深遠的影響,在教育教學領域更是如此,不斷的促進教學體制的深度改革。作為全球性的語音,英語使用和學習的人口在不斷增加,這也是保障接軌世界的基礎,因此很多高職院校開設英語課程,主要還是培養更多的英語英才。筆者在本文中首先研究了高職英語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然后探討了在高職英語教育中引入分層教學模式的必要性,最后探索了如何科學的在高職英語課堂上引入分層教學模式,借此實現更好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相較于本科院校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不僅如此,受限于高職院校招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具有各不相同的基本知識,英語水平高低不等。要是老師在課堂上不重視客觀存在的這些情況,按照統一的形式開設課堂,很多學生必然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英語學習興趣不斷降低,教學效果自然難以提升。
作為應用型的學科,英語最主要的還是應用,僅僅依靠深厚的理論功底無法實現交流的目的,我們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讓英語學科真正發揮其開設的目的。但是受限于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國內一些高職院校英語教學還使用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比較陳舊,課堂上常見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知識的接受比較被動,雖然能夠記住單詞、句式和語法,但是欠缺必要的表達能力,和素質教育理念相左。
課堂教學中老師至關重要,學生的成績好壞也受到老師的直接影響,老師的執教理念、執教方式等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就當前高職院校英語學習老師來講,很多都是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他們雖然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但是執教經驗欠缺,沒有經過必要的培訓,對英語教學不了解,導致教學質量不佳。
作為高職院校英語老師,應該具有差異化教學意識,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他們都有所收獲,提升獲得感,實現學習興趣和信心的提升。在英語水平視角下,學生們經過高中英語知識的學習,英語基礎都已經打下,但是從整體上看,水平高低不等,學習興趣缺失,學習習慣尚未養成,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這些情況的存在,都導致學生英語學習質量不高,因此我們必須把分層次教學引入高職院校英語課堂教學之中,采取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和發到國家的高職教育相比,國內還有待進一步發展,在執教的時候,很多老師沒有全盤的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全面的重視高職院校群體的需求,一些老師在教授高職院校學生的時候,采用本科院校的執教方式,因此教學效果不想想。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更重視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提升,注重英語的應用性,因此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機會,對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全面的鞏固。但是,目前一些老師陳舊的教學理念,沒有重視學生的英語實用性,僅僅把理論知識向學生傳遞。由于英語老師的不重視,或者對學生的學習失去信心,導致不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升,直接導致不能兼顧到各個層次學生英語的學習實際。
在新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必須秉承素質教育精神,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活動。教學創新必須依靠課堂進行,其中分層次教學則是一種非常有利的教學模式。所以,作為英語老師我們必須具有創新教學意識,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根據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性差異,科學的劃分學生學習的層次,引入分層次教學模式,有效的開展分層次教學活動,更好的發展優秀學生,提升中等學生,激發后進生,確保所有層次的學生均有所收獲。
在高職就讀學生,受到所選專業的限制以及個人的學習需求差異,也會出現偏科的現象,這就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差異性。高職院校的教學主要在于對學生的潛力進行挖掘,確保物盡其才,實現不同程度的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借此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老師指定高職英語教學目標時,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可以在入學后開展針對英語學習的英語能力測試,并針對不同英語能力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例如,通過課前測試,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層面,可以更加注重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提升,對基礎的知識點進行拓展,提高客商練習的難度;對于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層面,建議查找出學生薄弱的環節,夯實英語基礎,補齊英語短板,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同時也要向學生傳授英語學習的方法。
開展分層次教學活動,我們不能把相同的內容灌輸給所有的學生。應該和教學目標相結合,制定科學的教學內容,基礎好的學生,重點培養其創新能力,語用能力,基礎較差的同學則讓其把基礎性的知識掌握,然后不斷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英語知識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把分層次教學活動引入到高職英語教學之中,學生所在層次的不同,教學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別。很長時間以來,國內教學普遍使用被動式教學模式,也就是;老師對學生的學習全程安排,被動的接受來自老師傳輸的知識。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知識的學習造成很大的影響,沒有養成獨立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興趣沒有得到開發和挖掘,長此以往必然會對學生英語知識的學習造成嚴重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引入分層次教學模式,科學劃分層次,處于第一層次的學生,重點培養綜合能力,訓練其聽說讀寫,第二層次的學生,主要對課本理論知識進行學習,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我們則需要重點關注,在培養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不斷鞏固基礎知識。
通過相應的分層教學,教學評估也必須給予分層。傳統教學視角下,這方面的內容很少涉及,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的評估分層次開展。具有較好基礎的學生,平時表現成績為20%,創新能力為30%,期末考試成績占50%。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我們主要致力于培養其學生興趣,引導其在課堂上有效聽講,因此平時成績可以占60%,期末成績占40%,這樣對其的引導也就更加有效。
進入新世紀后,在英語教學之中分層式教學模式越來越多的使用。其主要根據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性為基礎,聯系各種實際情況,有效的彌補傳統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很好的提升了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作為高職英語老師,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分層式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并在教學實踐中科學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