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旭蘭/
常州幼兒師范學校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信任,任何行業,任何領域,想要獲得更好地發展,在經營發展中都講究誠信。因此,在目前的職業院校教育中學校不只是要針對學生講授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還要實施誠信教育,這樣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誠信品質,更加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就職業院校學生誠信品質提升來講,主要是受到我國很長時間以來注重道德教化的傳統思想影響,在注重美德修養、思想開放的時代,職業院校學生的誠信品質提高也逐漸呈現出積極的效果。
1、社會關注職業院校學生誠信品質
當問到“你在生活中與別人交流時有沒有感受到對方對自己誠信的期待?”這時,多數學生都覺得不是很期待,也有少數學生覺得一般期待[1]。當問“在商家購買商品時,商家有沒有在購物中將誠信買賣條約告知未成年學生”很多學生回答超市生命的不多,只是偶爾聲明誠信買賣的重要性。由這些問題可以得出: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是否具備不錯的誠信品質依舊是有期待的,若職業院校學生在社會交往過程中與商家買賣出現不誠實交易的行為,商家就會給出非常惡劣的差評,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也充分反映了社會對職業院校學生的誠信度抱有期待。
2、學??剂柯殬I院校學生誠信品質
當問“學校是否將誠信品質當做評優評先的重要考量標準?”15%的學生的回答是當做選擇性納入考量標準,但是為了急于評比也出現忽略誠信不計的現象,然而幾乎不會將誠信品質當做重要的考量依據。從該問題的數據信息不難發現,學??剂柯殬I院校學生的誠信品質,尤其是評優評先環節,很多職業院校在考量學生都會考慮到誠信品質的因素,然而很少將學生誠信品質當做其重要的考量依據,這也充分反映出職業院校存在雖然關注學生誠信品質,但缺乏高度重視的情況。
職業院校學生在誠信品質培養上不僅有積極的現狀,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不利因素依舊難免進入到技術院校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中,在誠信品質的提高上存在一些消極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誠信教育目標流于形式化,沒有真正落實
現階段,在職業院校中普遍存在誠信教育道德理念不符合課堂思想政治知識教學的情況。這就導致誠信教育本來在教育體系中被淡化的情況轉變成在教學中僅僅追求知識而忽視操作的形式化教育。對于誠信教育目標,若只是就教育目標來講,職業院校學生的教育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為社會培養大批的基層崗位員工。但是一直以來,不管是家長還是社會,衡量學校管理效率和辦學實力的主要評價標準是“學習成績”和“就業率”,造成職業院校為了可以得到學生家長的信任和滿足社會的認同心理,忽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縮減學校關于德育的課程,原本是一門公共必修課,后來變成選修課,而整個學期的課時也不做,經常都是舉辦知識講座,相反,為了可以滿足家長與社會的需求,將加強專業技能實踐當做辦學教育的重點,這樣就突出了職業院校重視智育忽視德育的現象。
2、誠信教育內容沒有時代氣息,有待完善
每個年代學校在德育教育中都將誠信教育作為重點。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初期,很多學生都對學習技能有濃厚的興趣[2]。在信息落后的時代,人們想要學習知識與技藝,這是一件很難的事,因為要想獲取知識,只能進入學校學習技能或者自己到圖書館借書學習,在社會上只有一些職業人才可以對專業技能和專業技能有發言權。然而在現代化的新時代,學生可以利用豐富的圖書館資源以及先進的互聯網,自己學習更多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當前,技術院校教師在講解課程時,不能再將學生作為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而是在教學前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如何才可以用多樣化的形式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呢?對于職業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師來說,這個挑戰是相當困難的。但是很多職業院校誠信教育還是使用原來的教材以及教學方式,內容存在局限性,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年齡和學期來合理編制教學計劃,這樣就不利于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
職業院校對于職業學生誠信信譽度不高的情況,不能直接批評學生,必須要結合職業學生的思想心理情況來正確疏導[3]。職業院校應該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制定相應的誠信管理方案,加強失信行為的管理。職業院校由于開設的專業和面向招生的地區有所不同,所以每個專業的性質和生源的優劣是職業院校制定誠信方案必須要深入思考的問題。與普通中學相比之下,職業院校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場地,所以學生已經處在準備就業的狀態,職業院校學生不僅要學習文化課知識,而且要學習專業技能。最近幾年,多個行業頻繁出現不守信的行為,導致很多學生在生活中受到家庭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也養成一種不良的失信
習慣。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職業院校必須要結合學生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制定可行的誠信方案,而且結合時代特征,不斷創新現有的誠信管理機制。
誠信教育必須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誠信教育形式變得多樣化。在職業院校,誠信品質的教育重點在于德育課的教學,作為一個課時的方法開展,而脫離德育課的誠信內容教學,在校期間每個時段都沒有誠信品質教育工作[4]。這就需要學校每個學科教師應該聯動,調動每個學科和專業課,根據課程的其中一個內容來融入誠信品質理念,將誠信品質當做文化理論課的其中一部分,根據實際案例中的人物故事來啟發和教育學生,以提升學生誠信品質。并且誠信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講解內容,在明確教育目標是也要將培養學生誠信思維當做教育事業,引入到教育中。此外,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建立誠信思維,這就離不開學校教師的共同努力,在講解關于誠信的知識時,必須要樹立良好的榜樣,講解誠信自律的技巧和方式,使學生可以在生活中合理運用誠信理念,而且激發學生參與誠信實踐的熱情,鼓勵學生培養正確的誠信習慣,可以主動抵制各種誘惑。
職業學生進入社會工作崗位前的主要學習場所是學校,職業院校必須要加強誠信環境建設,這樣可以便于形成健康向上的學風,而且可以顯著提升學生誠信品質。很多職業院校重視實訓樓實訓室的設備建設,但是不會將大量的資金用于校園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5]。因此,職業院校必須要合理規劃校園環境布置,應該在實訓室以及圖書館等等地方設置誠信教育專欄。同時,也可以利用一些輿論媒介,比如:學校電臺廣播、學校微信群以及校園網站等等,這些都有利于宣傳誠信品質,建立良好的學校氛圍,進而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誠信品質。
總而言之,在現代化社會,誠信品質是每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也是為人處世最重要的品質。因此,職業院校在開展教學工作中,除了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也不能忽視學生誠信品質的提高,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實現提升學生誠信品質的教育目標,使學生成為思想道德高尚的新一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