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敏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中等職業學校
旅游業是一個新興產業。目前,我國的旅游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產業規模和體系也正在日趨完善的過程中,而它的迅速發展也促進了旅游企業對人才的進一步需求。一直以來,職高院校都肩負著為企業、國家和社會培養旅游服務人才的艱巨任務。但是,對于一個還不具備成熟體系的旅游管理專業來說,培養出來的人才往往與社會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職高旅游管理專業對未來社會的適應能力,并建設出符合旅游發展的人才,是職高旅游管理教學的重點項目。
校企合作模式在職高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應用過程中,在企業方面:要制定出與學校合作過程中的詳細計劃,簽署書面協議并能按照協議的內容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學校方面,在企業提供的信息的基礎上來不斷的調整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和對學生的培養目標。在這個過程中。一要,根據企業所需來確定專業的方向,可以通過為學生建立實習基地或者通過聘請與專業相關的專家的教學方式與企業簽訂實習協議,形成學校和企業互相合作的一體化的辦學模式。二要,職高院校還要為企業通過咨詢和培訓服務的平臺,建立與企業之間的橫向聯合體,邀請行業中的專家走進校園,由專家和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教學計劃和目標,按崗位責任制,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逐漸形成,按照企業的需求來培養人才。三要,將企業為院校中投入的資金利用到科研項目上,再將科研成果運用到企業的具體生產經營過程中,在提高整體效益的基礎上,實現教學、科研和開發三個方面的一體化的辦學模式。所以說,二者之間是相互的,共同以把握市場的進展,并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能獨占上風。所以說,校企雙方應當將協議的內容和應當履行的職責都落到實處,形成相關的制度約定,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效。
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通過良好的合作關系以此促進學校和企業雙方都能充分的認識到校企合作模式帶來的良好效益。從職高院校來講:學生們對職業能力的適應過程中不僅大大的縮減了企業在用人方面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職高旅游管理專業在社會中的競爭力;從企業角度來說,可以結合旅游院校提供的資源,通過繼續教育的方式不斷的完善和提升員工的自身素質。職高院校加強與企業之間合作與溝通的能力,共同制定適合企業發展的教學計劃和內容,培養出一走出校園均能勝任崗位工作的合格型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屬于一種自發性的模式,雙方都是以各自的利益為出發點而采取的一種校企合作的辦學機制。在這個合作過程中,通過市場的調節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目的的。但是,如果僅僅依靠市場的調節機制還是遠遠不夠的。鑒于此,當地政府應當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在兼顧統籌和引導推動的雙重作用下助推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的完善。所以說,不論是職高院校還是旅游企業都應當積極的去取得當地政府管理部門的支持,讓校企合作的辦學機制更具規范性。
校企合作模式在職高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應用過程中,還需要建立健全領導班子機構,由領導班子來負責學校與企業之間合作的管理方法和具體的協調工作,負責具體的教學工作的開展、管理和監督工作,共同參與對高職院校人才的培養目標和計劃,根據教學大綱并通過基地的實踐,建立健全領導班子機構架起學校和企業合作過程中的橋梁。
構建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做起:一要,根據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分析市場就業形式來確定對職高院校人才的培養目標,在結合與目標的基礎上來構建具有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進而推陳出新企業所需的核心課程;二要,有具備技術核心的職業能力課程體系導出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以學生們的就業為基本導向,準確的掌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促進職高學生的綜合型發展,進而不斷的提高在未來社會中的職業競爭能力。
職高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一直肩負著為職高院校都肩負著為企業、國家和社會培養旅游服務人才的艱巨任務,校企合作模式在職高旅游管理專業中的應用,是培養職高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關鍵所在。也只有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以增強學生們的創新動手操作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具有高質量的職高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才會更有出路,校企合作模式二者之間的利益均衡和互惠互利也是校企合作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的根本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