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劼成
【摘要】“互聯網+”時代,傳統英語在線課程在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達成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對此,本文探討了如何搭建一個有效的高校英語異地同步課堂及該課堂的有效性和優勢。
【關鍵詞】英語教學;在線課程;異地同步課堂
高校英語異地同步課堂,即教師在一地(主校區)進行英語學科專業知識教學,與此同時,學生于另一地(分校區)實時聽講、進行課堂互動,不僅能學習語言知識,錘煉語言技能,還能實現教學資源與信息的異地流動。
異地同步課堂是“互聯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必然產物和應用成果。隨著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高校呈現出雙校區甚至多校區辦學的組織形態,跨校區之間的交流需求日益旺盛,主校區大量講座、報告以及課程都需要實時同步傳輸到分校區。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可借助現代網絡及多媒體技術,構建有效的同步課堂,實現異地教學。
一、傳統英語在線課程存在的問題
第一,大學英語類課程種類繁多,學生難以定位。互聯網時代,英語在線課程種類繁多且各課程側重點不同。同一科目下往往有來自不同教育聯盟的課程。例如,在智慧樹在線教育平臺輸入“大學英語”進行搜索,結果顯示有40個以上的相關課程。學生難以從眾多的在線課程庫中找到真正適合自身認知與學習水平的課程。
第二,課程結構混亂,系統化學習難以達成。目前眾多英語在線課程只是將課程資源,如課件、音視頻、教材以及參考書目等簡單地發布于平臺,并沒有對資源進行優化組合,沒有將合適的資源放置在合適的課程目錄中。學生只是一味地觀看英語相關資源,積累觀看時間,難以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達成系統化學習。這也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偏低,使得部分英語在線課程完成比例低。
第三,學生學習過程缺乏有效監測,學習實效難以保證。教師缺乏對學生具體在線學習情況的有效監測。教師難以實施控制權與監督權,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自律能力的培養容易忽視,并且教師難以通過教學過程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進度。
二、高校英語異地同步課堂的搭建
比如,浙江某學校的主校區在杭州市蕭山區,千島湖分校區位于杭州市淳安縣,主校區與分校區之間相距180余公里。千島湖分校區在管理上與主校區呈垂直管理。主校區內大量公開講座、報告以及優質課程都需要實時同步傳輸到分校區。大學英語課程屬于通識課程,為本校大學生在校期間必修課,覆蓋面廣,教學資源共享度高,教師資源緊缺。因此,針對大學英語課程構建有效的同步課堂,是達成異地同步教學的可靠途徑。
同步課堂主要采用視頻會議直播系統。主校區與分校區分別設置直播終端。教室配置高清攝像頭、話筒、拾音器、硬盤錄像機、音視頻編碼器等設備,將室內的視頻信號通過視頻終端以點對點的形式傳輸,再經過編解碼壓縮后傳輸到遠程教學終端上。在進行教學直播時,主校區以及分校區的教師,在不同環境下組織課堂,而且確定其中一位為主講老師,另一位老師在異地課堂起組織監督課堂作用。兩個課堂同時進行音頻及視頻的互動,分享教學內容,體驗互動交流的教學效果。
三、異地同步課堂的主要教學活動
活動1:投票問卷活動。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投票活動,統計參與人數,對比全班人數,可得出課堂參與度與聽講率。以此作為課堂聽講率是否提升的重要依據。事實上,由于采用異地同步課堂形式授課,原本由40位左右學生構成的主校區單一行政班,在分校區班級加入后,參與課堂活動的人數翻倍,達到80位左右。
活動2:頭腦風暴活動。教師可在課堂上就開放性問題發起頭腦風暴活動,保留并展示學生開放性創意答案,激發學生的自信,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由于采用異地同步課堂形式授課,頭腦風暴活動中的創意性答案往往呈現井噴式狀態。教師在分享答案時,可分別選擇主副校區的學生互相點評,增加課堂趣味度。
活動3:語言輸出類活動,包括口語與寫作等。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快問快答、描述、討論、角色扮演等口語活動,讓主副校區學生分別作答并互相點評。
四、異地同步課堂的優勢
第一,異地同步課堂可確保兩地學生使用相同的課程資源,包括教材、課件、音視頻、參考書目等。學生無需花費大量時間進行課程的篩選。且一般來講已有課程結構穩定,有助于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第二,學習過程中,教師監管得力,始終能夠發揮作用。教師不僅可以監督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完成課堂測驗,提高聽講率,還可以監測與采集學生在線學習情況的數據。例如,記錄學生登錄的次數、瀏覽教學錄像和教案的時間、在線測試具體得分等數據,對學生在線學習情況進行大致的了解,這對期末完成對學生的綜合評價至關重要,也為創新課程建設模式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第三,學生課堂參與度更高。兩地學生可以形成跨校區互動。按照聽說讀寫四部分設置課堂活動,或依照難度將任務進行分級。該策略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某一方面的特長,還可以促進學生及時補齊短板。教師可選擇性地將特定任務布置給特定人群,以期達到補齊學生某方面能力短板的效果。
第四,通過建立雙校區對比的評估體系體現同步課堂的競爭性。雙校區對比評估體系中可進行簡單的經驗值累積對比。同一任務,雙校區分別統計經驗值總和,以此作為對比依據,形成良性競爭。
五、結語
在“互聯網+”時代,英語在線課程在教學質量、教學效果達成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生實際課堂參與度欠佳,學習過程缺乏監管,課程評價體系還未建立。本文嘗試搭建一個有效的高校英語異地同步課堂,并提出其優勢,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課堂互動性、資源利用有效性和雙校區良性競爭性。
參考文獻:
[1]袁文鑫.“互聯網+”時代高校“三方兩線”同步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8,211(7):87-88.
[2]白娟.高校異地同步課堂的實現與教學應用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5(53):217-219.
[3]楊保海,張惠敏.高等院校在線課程建設模式的實踐及改革探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17):259-261.
[4]張倩.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網絡同步課堂中的交互行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8.
[5]姚曉霞.借助網絡媒體構建雙聯互動同步課堂芻探[J].成才之路,2018,584(28):25.
[6]夏欣.同步直播課堂實踐探索——以湖北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課程為例[J].軟件導刊, 2018.
【本文系浙江旅游職業學院2019青年科研院級課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英語異地同步課堂的建構”(2019KYYB0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