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浩
針對當前年輕干部數量“缺”、歷練“少”、使用“難”等問題,常熟市委組織部突出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加大培養選拔力度,促進年輕干部成長成才。
布局放大,激活干部隊伍一池春水。緊貼發展目標。緊緊圍繞市委“三增三進”目標,以更寬的理念、更強的擔當打造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的年輕干部隊伍。強化制度設計。著眼領導班子換屆和長遠戰略需要,構建激勵干部擔當“1+N”制度體系,確保干部隊伍建設的連續性和選人用人的科學性。科學規劃路徑。建立年輕干部培養“三池六制”,通過干部源頭池、干部資源池和干部調配池“三池”聯動,健全編制審核、科學選錄、精準發現、綜合培養、常態提拔、交流輪崗六項工作機制,以鏈條式的流程和科學化的舉措,不斷優化年輕干部成長成才路徑。
眼光放遠,蓄足年輕干部源頭活水。廣開進賢之路。推進專業化青年人才定崗特選計劃,連續7年選聘高校優秀畢業生近150名,做大年輕干部總量。延伸儲備鏈條。從編制審核和科學選錄提前入手,把年輕干部培養選拔視野向前延伸。對學歷層次較高、專業背景較好的優秀人才,根據學習經歷和工作履歷,按照綜合行政、經濟金融、建設農水、安監環保等10個方向進行分類建庫,目前,全市已有400余名優秀年輕干部入庫,納入組織培養視野。拓寬識別渠道。定期開展年輕干部日常推薦,結合走訪調研、實地考察等開展專項推薦,注重講壇座談、評先評優中的平時涌現,對優秀年輕干部實現常態儲備、動態更新,著力解決年輕干部“數量缺”的問題。
養料放足,確保年輕干部如魚得水。在一線“練”。聚焦產業招商、科技創新、城市更新等重點領域,安全環保、信訪維穩、民生保障等難點任務,鄉鎮板塊、開發園區等基層崗位,有計劃分批次選派180余名年輕干部到一線掛職鍛煉。在外面“闖”。選派19名優秀年輕干部到蘇州市級機關、工業園區、昆山三地跟班學習,讓年輕干部在對標找差中增長見識、提升格局。創新中青班培訓模式,與周邊縣市年輕干部進行聯合培訓。在賽場“拼”。舉辦“新思想、新技術、新知識”專題學習會,定期邀請各行業領域內的領導、專家等為年輕干部授課。搭建“熱血尖兵實訓營”“海棠講壇·青年說”等比拼平臺,1000余名年輕干部參與活動。通過“比中選、賽中拔”,變伯樂相馬為賽場賽馬,著力解決年輕干部“歷練少”的問題。
舞臺放開,激勵年輕干部中流擊水。解放思想大膽用。打消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等觀念,加大對優秀年輕干部的使用力度,及時把他們放到正職崗位進行壓擔歷練。目前,該市共有80后正科職干部21人,其中85后7人,8人擔任鎮(街道)黨政正職,6人擔任市級機關部門正職。優化機制科學用。統籌推進不同層次、不同類型年輕干部隊伍儲備培養,明確各單位年輕中層干部配備計劃指標。將看準的“績優股”及時納入中青班培訓,抓住年輕干部干事創業“黃金時間”。動態研判靈活用。對綜合素質好、敢闖敢試的優秀年輕干部,及時放到關鍵崗位、重要崗位進行遞進式歷練;對潛力好、閱歷少的年輕干部,實施多崗位培養型交流,加快成熟成長;對狀態不佳的、表現一般的,及時進行交流調整。通過能者上、庸者讓、劣者下,建強干部調配池,著力解決年輕干部“使用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