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黨員流動呈現出數量日益增多、區域逐步擴大、時間逐步延長的特點,尤其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外流更為普遍,教育管理出現了『四難』。
當前,流動黨員管理教育存在著“四難”:一是黨員去向難掌握。由于外出黨員的流動性很大,部分黨員“來去自由”,外出前不向黨組織報告,外出后不與黨組織保持聯系,黨組織很難掌握外出黨員去向。二是組織活動難開展。外出黨員遠離屬地黨組織,無法參加原黨支部的活動,即使節假日回家,也是來去匆匆。三是教育管理難到位。少數黨組織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外出黨員管理措施,導致流出地管不到。不少黨員怕受約束不愿暴露黨員身份,導致流入地管不了。四是先鋒作用難發揮。一些流動黨員認為,參不參加黨組織活動無所謂。流出地黨組織往往沒有主動為流動黨員返鄉創業、發揮作用營造環境、構筑平臺,致使流動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存在問題,主要原因是流動黨員自身認識不深、黨性淡化,黨組織管理不力、引導黨員發揮作用措施不多。一是黨組織不想管。流出地黨組織認為流動黨員是“嫁出去的女兒”,沒必要管;流入地黨組織認為務工黨員是“借店歇腳”,不是自家人,不用管,造成了管理“真空”。二是黨員身份不愿亮。大多數流動黨員是務工人員,外出時不愿向黨組織亮出身份,認為外出務工,越自由越好。同時,在自身生存問題尚未完全解決的情況下,缺乏正常參加黨組織活動的動力和熱情,黨員“群眾化”趨向明顯。三是管理機制不健全。有的流動黨員是建筑工人,居無定所,組織覆蓋率低。流出地與流入地黨組織“雙向”教育管理溝通協調機制不健全、職責不明確不具體,出現“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現象。四是黨性意識不夠強。流動黨員長時間游離于黨組織之外,致使理想信念淡化、主體地位弱化。
為解決流動黨員管理難的問題,建議實施流動黨員管理“六個一”行動,推動流動黨員有家有為。一是“一庫一員”讓流動黨員流出“不斷線”。依托全國黨員信息管理系統,建立流動黨員定期排查機制和流動黨員信息庫,專人動態管理。參照發展黨員“培養聯系人”制度,明確一批流動黨員聯絡員,每月定期聯系、季度綜合匯報,及時掌握流動黨員基本情況、傳達組織要求。二是“一證一函”讓流動黨員管理“不松勁”。發放一本《流動黨員活動證》,督促流動黨員積極參加組織生活,每年進行校驗,將審核結果作為星級評定、民主評議的重要參考。每半年對流動黨員進行一次評估,對連續3個月未按規定交納黨費、不與黨組織聯系的脫管黨員,寄送“藍色提醒函”;連續收到兩次藍色提醒函的,一般評為不合格黨員。三是“一家一幫”讓流動黨員服務“不掉隊”。建立一個流動黨員黨支部,讓流動黨員“流而有家”,定期組織活動,幫助解決實際困難。開展關愛幫扶,每年至少組織流動黨員過一次“集體政治生日”,對表現優秀的黨員進行表彰激勵,對政治素質好、致富帶富能力強的農村流動黨員,及時培養為村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