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春
泰州市構建激勵干部擔當作為“1+3”制度體系,堅持內驅動力與外驅動力疊加,在全市上下樹立了鮮明導向,激發了干事創業精氣神。
打好“三大組合拳”,為干事者加力、促干部“愿為”。精神鼓勵“鼓干勁”。將落實“三項機制”與各類評選表彰相結合。專項評選3 批次、32 個疫情防控“駿馬獎”,對獲得駿馬獎的團隊和個人,拿出專項名額,年度考核直接評定為“優秀”等次。物質獎勵“獎先進”。全面推行年度綜合考核,建立省考結果與市(區)、部門獎勵激勵“硬掛鉤”機制,與干部的“面子”“票子”“位子”關聯,真考真用真激勵。政治激勵“激活力”。聚焦高質量考核、“六穩”“六保”任務等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發力,今年2200 多人次得到提拔重用或職級晉升,800 多人次市級機關部門中層干部內部輪崗交流,促進了“新鮮血液”的循環。
規范“三步容糾程序”,為干事者撐腰、促干部“敢為”。明晰容錯糾錯內容情形。嚴格區分失職與失誤、敢為與亂為、負責與懈怠、為公與為私的界限,細化容錯免責的11 個條件、8 個程序,讓干部可對照、組織好判斷、實踐能執行。構建容錯糾錯聯評機制。成立由紀檢監察機關牽頭,組織人事部門和當事人所在部門以及相關職能部門共同參與的容錯糾錯聯評小組,開展聯合評判,嚴肅紀律程序,做到容錯有底線、糾錯有標準、問責有依據。強化容錯糾錯結果運用。對確定實施容錯糾錯的案例,為黨員干部澄清正名,并強化對容錯對象的跟蹤回訪、談心談話,教育引導其吸取教訓、重拾信心。
暢通“上下雙通道”,為干事者騰位、促干部“有為”。細化“下”的情形。劍指黨政領導干部在“落實政治標準、完成年度工作、抓好八項重點任務、履行管黨治黨責任、日常監督管理”等六個方面問題,細化明確30 種“下”的具體情形,最大限度予以量化,形成推動干部履責擔當的倒逼機制。加大“責”的力度。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領域問題,堅持“開門評議”,暢通便民熱線,設立民生曝光臺,開展不擔當不作為監督執紀問責專項行動,評選10期“蝸牛獎”,共76 個事項,涉及83 個部門和個人。搭好“上”的階梯。聚焦“大興實干之風、致力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出臺激勵干部實干擔當的6 條措施,樹立選人用人“實干至上”的鮮明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