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晨
自我監控能力與體育運動中動作技能學習關系研究綜述*
宋玉晨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8)
闡述自我監控能力和動作技能的概念,就自我監控能力與動作技能學習關系的國內外研究進行總結,并對自我監控能力在動作技能形成方面的研究提出展望。
自我監控能力;動作技能;學習;關系
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先進的科技技術和手段逐漸應用到體育教學與訓練中來,先進的技術和手段促進了體育的教學與訓練水平不斷提高。雖然,在運動訓練中人體的機能已經被開發到了極致,但研究者仍在不間斷地追求更高更好的運動成績。為此,人們都在從不同的角度探索進一步提高運動成績的有效方法。由于身體、技術和戰術等因素的影響正在不斷縮小,因此心理因素日益突出,對其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體育運動中,尤其是在重大的比賽中,精神上壓力很大,賽場情況又千變萬化,如何面對這些情況來隨機應變地調整和穩定自己的狀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員自身的監控能力,這種能力的高低對動作技能的充分發揮尤為重要。
人類的自我監控實質上屬于人對自身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控制,它在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都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運動心理學上自我監控能力指善于支配和控制自我心理和行為的能力。自我監控理論是在對元認知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董奇認為自我我監控的動態結構由計劃、準備、意識、方法、執行、反饋、補救、總結等八個具體環節組成。
中外不同的學者對動作技能有著不同定義。《體育科學詞典》認為動作技能是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某種動作的能力。張力為學者認為“動作技能是人在活動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過訓練而獲得的完成某種任務的活動方式”。國外的馬吉爾認為“達到專門目的動作或者任務,動作表現質量的指示”,施密特和萊斯伯格則認為“由執行者作出的,把動作質量作為成功主要決定因素的技能”從文獻分析看,無論哪種定義,動作技能應該都涵蓋了三個要素,第一需要達到的目標,第二執行者的動作,第三身體完成。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學者董奇等人在對元認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自我監控理論,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另外,在文化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文獻表明,自我監控在學生閱讀、寫作、記憶、解答問題中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深入的研究對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會如何學習都著深遠的意義,因此,自我監控理論在我國取得了階段性的發展。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國部分學者也提出了一些個人觀點,如余欣等經過實驗研究發現,自我監控能力對于學習成績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補救性與學習成績成顯著的正相關。連榕與孟迎芳則認為,自我監控能力與人格特征存在高度的正相關,通常自律性較好,情緒穩定、有恒心的人自我監控能力更好,而緊張、憂慮則與之存在著負相關。國內這些研究成果都對后續體育運動中的自我監控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隨著自我監控理論深入研究,自我監控理論與各個學科結合日益豐富起來,在體育學科方面,學者仲宇在游泳技術教學過程中通過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來提高學生學習游泳技術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通過自我監控能力的影響從而達到技能的更快、更好的形成,對學習效果起著顯著的作用。
國外的自我監控能力研究比國內起步早,在體育領域也出現了自我監控能力與動作技能關系的一些相關研究。早在1980年Chalip的研究結果證明,平時具有良好自我監控能力的訓練者在緊張、多變的環境下動作技能發揮的要比自我監控能力差的訓練者成績下降的更少,使訓練者能夠更好地完成比賽任務,能力提高也會逐漸加快。另外,Anshell的研究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證明研究結論,在同等的條件下,積極的自我監控者的訓練效果和成績會比消極的訓練者表現的更好。隨著研究的深入多數學者從運動心理學領域中研究發現,無論是集體項目還是個人項目中,有較好的自我監控能力訓練者要比普通的訓練者取得的成績更好。因此,在國外許多的研究中把心理學的自我監控理論作為預測訓練者成長與發展的一項重要指標。如Gil和Baguena等學者都把自我監控能力做為預測運動員成績的生理和心理變量研究指標。從國外的文獻分析來看,對于自身內部控制更好地訓練者更為成熟,在應激的情境下也更容易保持穩定,成績相應的下降也會更少,使自己的動作完成任務為中心的能力更強。這些自我監控理論的研究結果為體育運動訓練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也體育運動訓練中培養訓練者的自我監控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參考,促進了體育運動訓練的積極進步。
競按體育運動的顯著特點是節奏快,對抗強,對抗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多變,激烈等。在這一過程中運動員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需要有較穩定的動作技能做支撐。自我監控能力的形成與提高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受到很多外力影響。近年來,如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研究者在這些方面都做了很多有價值的研究。隨著自我監控理論的研究不斷深入,必然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在與體育運動訓練結合過程中,自我監控理論對于訓練者的生理、心理機制影響因素有哪些,需要研究者做更多的實驗去證明。通過不斷的探索自我監控能力對運動訓練過程有哪些影響因素,從而更好地為運動訓練參與者提供更有力的實踐支持。
自我監控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還要受許多客觀因素的影響。未來參與運動訓練的練習者如何發展與提高自身的監控能力,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這些都是非常有價值的研究課題。現階段,我們首先要拓寬自我監控能力對體育運動訓練影響的研究范疇,不斷地論證更加嚴格和慎密的訓練計劃和監控,對于訓練計劃的制定和監控還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實施。深入探索適合體育運動訓練的自我監控能力培養方法,從中發現自我監控能力對于提高與促進運動技能的提升的實施方案,發現自我監控能力對于運動訓練的影響的規律,不斷充實和豐富自我監控研究理論,并為進一步指導運動技能提升提供更好的服務。
[1]董奇,周勇,陳紅兵.自我監控與智力[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1).
[2]張力為.運動動機研究中的認知研究范式[J].體育科學,1996(5).
[3]劉微娜,謝虹,劉學濤.體育運動中自我監控能力與動作技能的關系[J].遼寧體育科技,2004(5).
[4]沃建中,林崇德.加工速度自我監控對認知操作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1(5).
[5]仲宇.游泳技術教學中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及優化教學的實驗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4).
[6]宋耀武,齊冰.自我監控研究的新進展[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31(4).
[7]邱宜均,姚家新,姒剛彥.中國心理學研究下[M].甘肅人民出版社,2006(7).
[8]張英波.運動技能學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
[9]張英波.動作學習與控制[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8).
[10]陳熹微,李靖.追加反饋在動作技能學習中的應用[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64-69.
Research Review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Monitoring Ability and Motor Skill Learning in Sports
SONG Yuchen
(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uzhou 215008, Jiangsu, China)
2018年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資助項目SNQ201810。
宋玉晨(1990-),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