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林稼
多球訓練方式在小學生羽毛球基礎訓練中的應用探索
蔣林稼
(南京市成賢街小學,江蘇 南京 210018)
在小學生羽毛球基礎訓練中應用多球訓練方式能夠有效提升羽毛球教學效果。在多球訓練方法中,教師必須對羽毛球基本動作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同時,還要了解多球訓練的相關內容,明確多球訓練在羽毛球基礎訓練過程中的作用,充分發揮多球訓練方式的積極作用,增強小學生對羽毛球基礎訓練的興趣,提高小學生羽毛球技能水平。
多球訓練;羽毛球訓練;小學體育
多球訓練是我國乒乓球、網球、排球以及羽毛球等運動項目訓練過程中采取的比較普遍的訓練方式。利用多球訓練能夠在單位時間內體增加訓練密度以及訓練強度,對提高訓練效果有重要幫助。在小學生羽毛球基礎訓練過程中,對多球訓練方式進行充分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羽毛球運動員的綜合能力,并且可以對學生的體能、技能以及心理能力進行全面鍛煉。為了充分發揮多球訓練方法在羽毛球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教師需要對多球訓練方法的具體應用進行研究和分析。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當前的小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發揮體育教學的積極作用,才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羽毛球教學是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在當前的小學體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對羽毛球課程教學效率以及教學質量產生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羽毛球課程教學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教學效率。大多數小學在開展羽毛球教學過程中,仍然采用的是傳統運動技能教學方法,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對運動技能進行講解及示范后讓學生自由練習。這種教學方式會嚴重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尤其是在自由練習過程中,教師不能對學生的錯誤動作及時進行糾正,學生的動作帶有較強的隨意性,導致學生不能掌握正確的羽毛球動作要領。此外,在開展自由練習活動時,還有一些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任務已經完成,不關注學生的練習情況,也不重視學生對動作的掌握程度,導致學生對羽毛球課程興趣不高,從而會嚴重影響羽毛球教學效率與質量。第二,羽毛球課程的教育模式比較落后。在進行羽毛球課程教學活動時,主要是以教師講解運動技能為主,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動作練習,并且教師會讓學生重復練習同一個動作,導致練習過程枯燥無味,使學生對羽毛球教學的熱情不高。還有一些教師在開展教學中,沒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技能水平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使得身體素質條件比較差的學生不能適應教學活動,很容易導致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的情況。并且,教師在教學時,對技術動作講解不到位,且講解過程比較枯燥,學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導致學生不能正確掌握的羽毛球運動技能和動作要領。第三,羽毛球課程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是影響小學生羽毛球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體育教師數量比較少是我國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很多小學并不重視開展體育課程教學,甚至有的小學體育教師是其他科目教師兼任的,并不具備豐富的體育運動知識,專業素質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在開展小學羽毛球教學時,不能采取專業的訓練方式,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在小學生羽毛球基礎訓練過程中,多球訓練方法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多球訓練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在多球訓練過程中,教師會連續不斷的給學生供球,讓學生不間斷的完成一定數量或者一定時間的訓練。這對小學生羽毛球基礎訓練具有重要意義,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在一定時間內進行多次訓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強度比較大的條件刺激以及非條件刺激,從而使學生形成條件反射。利用多球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對正確的技術動作概念進行準確掌握,最終形成鞏固的動力定型。第二,有利于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對技術性錯誤動作進行及時糾正。小學生在初學羽毛球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很多錯誤的技術動作,例如:擊球技術動作不正確或不協調、不能及時找準擊球點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小學生的羽毛球訓練效果。利用多球訓練有利于教師在供球過程中對學生的技術動作進行觀察,方便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在擊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及時進行糾正,提高學生擊球成功率。第三,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學生運動強度以及運動量不足的問題。在小學生羽毛球技術訓練過程中,充分利用多球訓練方式,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連續快速移動擊球。這樣能夠保證學生的運動強度以及運動密度,增加學生練習的難度。在練習過程中,學生的移動速度、力量以及揮拍速度都能夠得到訓練以及提高。最后,有利于提高羽毛球課堂訓練效果。在羽毛球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球訓練方式,方便教師對學生的技術動作進行及時掌握,同時,能夠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強度以及密度。多球訓練本身的優勢就是時間比較短,見效相對快,充分利用多球訓練方式可以讓初學者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
為了提高小學羽毛球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羽毛球專項素質,教師在利用多球訓練方式的過程中,要從以下方面保證多球練習運用時機的合理性:第一,在動作改進以及提高階段的運用。在這一階段參與羽毛球訓練的學生大腦皮層活動由泛化進入分化階段,運用多球練習將球連續不斷的輸送到固定的區域內,學生在固定的區域里可以對同一個動作和內容進行重復練習,以達到固定動作手法的目的,同時,能夠有效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幫助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正確的擊球動作。在練習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送球力量,要從輕到強逐漸增加,使學生可以逐步提高技術動作。第二,提高反應速度的階段。在羽毛球訓練過程中,反應速度是羽毛球運動員的重要素質之一。尤其是在賽場上保證學生具有較強的反應速度,能夠提高學生獲取比賽勝利的概率。在小學生羽毛球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球練習方式,通過對供球速度、力量、落點的不斷變化,提高學生的反應速度。在反應速度訓練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的技術動作,教師在供球過程中要充分利用速度、力量、落點的變化帶動學生快速移動。這一階段的訓練強度比較大,最好將多球訓練安排在課中間部分,并且要對組數與訓練時間進行合理控制,組數不能過多,時間不宜過長。第三,提高難度階段。在利用多球訓練方式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練習情況,按照學生的技術水平進行分組,然后開展對練。每一次擊球都要保證學生能夠認真對待,做到快速移動到位,保證動作協調。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注意及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動作,提高學生的擊球能力。與此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以及身體素質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練習,保證學生訓練強度與訓練方式適宜,防止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出現運動損傷。第四,專項素質練習階段。在羽毛球練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速度、靈敏度、耐力是保證學生整體運動素質的關鍵。而多球練習可以使學生處于一定節奏狀態下,適當加大擊球范圍,加快送球速度,促使學生快速移動,還要注意適當增加供球密度以及強度。在這一階段適當延長多球訓練的時間、增加供球數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專項素質,并且能夠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拼搏意志,對提高學生的羽毛球技能水平。第五,信息反饋階段。這一階段是教師根據多球訓練的全過程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的階段。充分發揮信息反饋階段的作用,有利于教師根據對學生的了解程度從而對多球訓練方式進行適當改進與調整,確保多球訓練方式在小學羽毛球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利用多球練習方式能夠增強學生以及教師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在多球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利用語言提醒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同時要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保證學生集中注意力,明確動作概念。
在多球訓練過程中,要對單組練習次數進行合理選擇。單組練習次數主要指的是每一組多球訓練過程中供球的具體數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學生的訓練次數進行嚴格規定,在對單組練習次數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具體的訓練目標以及訓練內容出發,這樣可以進一步確保單獨訓練次數的合理性。對訓練內容進行考慮的要素主要包括學生的技能訓練、反應速度訓練以及耐力訓練、靈活性訓練等。在每一個技術動作訓練過程中,要盡可能保證學生單組訓練次數較多且強度較大,這樣才能夠達到動作定型的目的。在實際訓練過程中,教師針對特定的訓練目標對單組訓練次數進行適當調整。(1)對學生的耐力精神進行訓練時,可以選擇20-30次作為一組訓練次數;(2)為了對學生的耐力進行訓練,可以選擇30-40次為一組訓練次數;(3)如果對學生的速度耐力進行訓練,可以選擇15-20次作為一組訓練次數;(4)對學生的靈活性進行訓練時,可以選擇10-15次作為一次訓練次數。
對多球訓練的組數進行選擇,主要指的是整個重復性多球訓練過程中教師選擇的運動組數。運動組數的合理選擇能夠提高訓練效果以及訓練效率。在羽毛球基礎教學過程中,多球訓練的組數一般是由訓練內容以及訓練目標決定的。(1)在輕訓練過程中,訓練組數的密度比較大,以7組或8組最好;(2)在利用安法進行訓練的過程中,組數相對較少,以3組到5組最佳;(3)在對學生的耐力進行訓練時,可以選擇6組到8組進行訓練,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可以適當放慢訓練節奏;(4)對學生的速度與靈活性進行訓練時,一般為3組到4組,需要注意在訓練過程中要適當加快訓練節奏;(5)對學生的速度與耐力進行訓練時,訓練組數一般為5組或者6組,訓練節奏適中。
在多球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小學生本身的體力相對較弱,為了降低學生的運動疲勞度,降低學生出現運動損傷的概率,需要在訓練過程中選擇適當的休息時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間歇時間進行合理控制。一般情況下,休息時間不能過短也不能過長,要以學生自身的身體能力為主確定間歇時間。在課堂訓練過程中,為了節省訓練時間,保證課堂訓練效率,可以采取三人為一組不間斷輪流訓練的方式開展多球訓練。在訓練學生的速度耐力時,休息時間要控制在60秒左右;而對學生的有氧代謝能力進行訓練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10秒脈搏的恢復情況對間歇時間進行合理控制。
教師在對供球速度以及供球頻率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需要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確保供球速度與供球頻率的科學合理性。首先,對供球速度進行選擇。供球速度指的是供球者發出羽毛球后,球在空中飛行以及停留的速度。在多球訓練過程中,供球速度主要包括極限速度、正常速度以及遲緩速度三類。在對學生進行單個輕技術訓練以及步法訓練或者耐力訓練的過程中,要保證供球速度緩慢均勻,節奏適當減緩。而在對學生的速度以及反應速度、速度耐力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適當加快供球速度,同時訓練節奏也要提升。總之,對供球速度進行選擇時,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訓練情況,保證供球速度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其次,對供球頻率進行選擇。供球頻率指的是多球訓練過程中,供球者連續供球的頻率。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如果是對學生的單個輕技術以及有氧耐力能力進行訓練,可以適當放緩供球頻率,并且,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訓練情況逐步提升供球頻率,保證學生能夠得到充分訓練。而對學生的反應速度、耐力以及專項靈活性進行訓練的過程中,要適當提高供球頻率才能夠保證訓練效果。
在小學生羽毛球基礎訓練過程中,必須重視小學生對羽毛球基本技術動作的了解以及掌握情況,幫助學生形成動力定型,才能夠提高學生的擊球質量。而多球訓練方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有利于學生對正確的技術動作進行掌握,對提高小學生羽毛球教學效果有重要幫助。除此之外,多球訓練方法能夠增加學生的運動量以及運動強度,保證小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效果。這樣才能夠充分發揮多球訓練方式在小學生羽毛基礎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確保小學生羽毛球基礎訓練的綜合效果,對提升學生的運動素質也有重要意義。
[1]林文弢,李裕和.羽毛球多球訓練的生化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6(2):74-79.
[2]魏金城,范德舉.羽毛球多球練習對發展學生體能的實驗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4):71.
[3]朱歡,劉迎春,陳欽英.少兒羽毛球運動員基礎訓練方法的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67-72.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ball Training Method in the Basic Badminton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JIANG Linjia
(Chengxian Street Primary School, Nanjing 210018, Jiangsu, China)
蔣林稼(1993—),本科,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 :體育教育及球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