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選7號2018年通過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審,獲得了林木新品種權證書。
1.特性特征。該品種為半常綠小灌木,適應性強,較耐黏重土壤,在pH值4~6的立地上能正常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在自然狀態下,5年生植株株高166.6厘米,平均冠幅165.8厘米×151.9厘米,葉片橢圓形、嫩綠色,花白色、呈鐘狀,花期3月下旬至4月初。漿果成熟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早熟型品種。成熟漿果藍紫色,果面白粉明顯,中小果型,平均單果重1.5~1.7克,果實平均橫徑1.4厘米、縱徑1.1厘米,果形指數(果高/果徑)為0.8左右。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3.5%,可滴定酸含量0.3%~0.4%,口感甜,品質優良。豐產性好,5年生植株單株產量3~4公斤。
2.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適應性較廣,在年平均氣溫12~17℃、最低氣溫-10℃、最高氣溫42℃、年降水量600~1600毫米、年日照率30%~60%、土壤pH值4~6、地下水位在1米以下的地區都能正常生長。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的大部分地區基本符合這個要求。通常采用嫩枝扦插或組培方法進行擴繁,但以秋季進入休眠期后至春季萌芽前定植為宜,一般在1月初至3月上旬,栽培株行距(1.5~1.6)米×(2.5~2.8)米。每年追肥3次,分別在3月下旬、4月底和8月進行。根據土壤墑情及時灌溉或排澇。1~3年生幼樹僅需剪去花芽及少量弱小枝,成年樹需疏除下垂枝、過密枝和衰老枝,以提高冠內透光率。
(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楊海燕? 郵編:2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