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孟 孫新杰 劉卓 劉勛

摘要:莢國白蛾幼蟲在地面化蛹,試驗選擇嚴重發生區,人工挖蛹、找蛹集中殺滅,試驗后幼蟲蟲口密度比對照降低了99.93%,證明挖蛹能夠快速撲滅美國白蛾。
關鍵詞:滅蛹;美國白蛾;撲滅;試驗
美國白蛾是危險檢疫性有害生物,2015年傳人南陽,在部分地區嚴重發生并快速傳播。依據其生物習性及危害規律,2016年經分析研究,選擇嚴重發生點開展了“人工地面滅蛹快速撲滅美國白蛾疫隋”防治試驗,取得非常顯著效果。
1 試驗林蟲情與試驗時間
選擇南陽市新店鄉惠莊村豬場楊樹林作為試驗點,面積1.2hm2,樹齡14a,平均胸徑20cm。8月12~17日全面組織人工進行挖、找蛹試驗,試驗時調查樹葉已被食光,蟲株率達100%,樹冠下地面蛹平均密度21.2頭/m2,屬于嚴重暴發區。
人工滅蛹時間:2016年8月12~17日;試驗效果調查時間:2016年9月20~21日。
2 試驗設計
2016年8月12~17日,在第2代美國白蛾老熟幼蟲下樹化蛹期,組織人工對1.2hm2的楊樹林地面全面淺挖5~10cm撿拾蛹,同時翻找雜草、雜物下和樹皮縫等所有可能化蛹地方的蟲蛹,集中消滅。另在附近選擇第2代美國白蛾蟲情基本相同的另一小片楊樹林,不進行樹冠葉面防治和地面人工滅蛹,做為對照地點。
到9月25~26日美國白蛾第3代5~6齡幼蟲分散期,在防治試驗區的東、西、南、中4個方位及對照區內各隨機選擇20株樹做為樣株,按照蟲情調查方法,分別調查幼蟲蟲口密度。然后進行防治效果計算和防效評價。
3 效果調查
3.1人工滅蛹效果調查
8月12~17日蛹期,組織人工全面滅蛹,共在試驗點尋找到并集中消滅蛹249200頭,平均消滅蛹20.77頭/m2,平均殺滅蛹率為20.77/21.2x 100%=97.97%,幾乎捕殺了全部蟲蛹。大面積、大數量的人工滅蛹,將大大降低下一代美國白蛾的蟲口密度。
3.2幼蟲期效果調查
依據試驗調查數據,證明大范圍、大數量的人工滅蛹,防治效果非常顯著,大大降低了美國白蛾成蟲、卵、幼蟲各個時期的蟲口密度。第3代美國白蛾幼蟲的平均蟲口密度減退率達到了91.56%,新發的樹葉保存非常完全,樹上很難找到幼蟲,已經迅速撲滅、控制了美國白蛾疫情。
4 結論
采用人工地面集中滅蛹,是一種快速撲滅美國白蛾疫情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投人資金大,防治成本高,只適宜在美國白蛾疫隋嚴重暴發區域使用;對零星發生區,在美國白蛾幼蟲期適時用飛機噴灑藥物和幼蟲、蛹期釋放寄生天敵防治效果更好。
使用人工地面集中滅蛹方法防治,在下一代幼蟲期,要結合人工剪除留下的極少量幼蟲網幕,就可以徹底撲滅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