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昭月
(泉州師院附屬中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才競爭愈演愈烈,而人才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綜合素質的較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培養人才的主陣地,因此,在這一教學階段采取有效策略培養學生良好的責任意識,促進人才的培養勢在必行。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角度出發,對于在課程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淺談幾點做法。
1.1 促進學生實現個性全面發展的基本需要。目前,我國教育相關部門確定了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總體要求,就是將我們的學生培養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其中,通過“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勞動意識”“問題解決”和“技術運用”等來實現道德的培養,通過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來加強中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以及對教材內容、新聞時事的熏陶來提高學生的獨立性,幫助學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1.2 發揚我國優秀傳統美德的明智舉措。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包括拾金不昧、熱愛祖國、剛正不阿、孝順父母等,這些良好責任意識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一塊塊無瑕的美玉。教導學生繼承并發揚這些良好責任意識,就相當于讓學生尋找美玉,當學生收集了大量“美玉”之后,我們的優秀傳統美德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發揚。
2.1 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形式,培養學生良好責任意識。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當開展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只有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積極性,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如果教師采用舊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會讓學生感覺課堂學習的無聊和乏味,導致注意力分散,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愛的沖突》一課教學時,為培養學生對家責任感,讓學生學會與家人進行有效溝通,做家庭成員的潤滑劑。可先用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歌曲《相親相愛一家人》。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家庭生活體驗,說一說什么是“家”。當學生對家的含義有一定了解之后,可向學生展示一組海外華僑及春運圖片,讓學生真切感受人們與親人團聚的焦急心情。接著,向學生分享一些家規。如“父之愛子,教以義方;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等,再讓學生討論有親子沖突的原因及危害。最后,組織一個互動環節,鼓勵學生們分享今后生活中化解愛的沖突的做法。通過分享做法,讓學生懂得在今后生活中理解關心父母,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動承擔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
2.2 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質量。現如今,課堂教學依然是開展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基本形式,因此,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充分挖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找出有關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展開道德思想的培養和啟發。在《做負責任的人》教學中采用創設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思考探討如何對待責任。在教學過程中補充拓展了一些社會現象,誰該為這場災難負責?——重慶萬州公交車墜江事故。有人說,是那個婦女,因為坐過站不停車就暴怒而置一車人于逝去;有人說,是那個司機,不該因為斗氣而撒開方向盤反擊,導致車輛失控墜入江中;也有人說,每一個乘客都有責任,因為他們沒有制止。通過反思從而引導學生探討:如何做負責任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勇于承擔責任,在激揚青春、開拓人生、奉獻社會的進程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壯麗篇章。
2.3 組織開展社會服務實踐,培養學生服務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對于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上,要以課堂為基礎,利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的社會責任意識,比如走訪、觀察、問卷、座談等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通過這些有益的活動的組織,可使學生將這一種社會責任意識內化于心,真正實現成長,并從中體驗到承擔責任的感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校外植樹種草,綠化荒山,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組織學生到附近的醫院當志愿者,奉獻自己的愛心,幫助更多的病患,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責任意識。在《公民義務》一課教學時,為了讓學生認識法律對青少年的關愛,增強珍惜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意識,可組織一次調查活動。活動中,要求學生自由組成一個調查小組,以組為單位,收集關于日常生活中對青少年的誘惑資料。課上,選派一名小組代表,將本組搜集到的案例或者事件等信息一一羅列出來,一起分析社會上存在的危害現象,從中樹立起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責任意識非常重要,對于初中生實現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培養學生良好責任意識,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當在實踐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興趣,還要注意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內容,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更要積極組織開展社會服務實踐,培養學生服務公益的心理。通過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培養學生責任意識,能夠扭轉學生責任意識缺失現狀,令學生責任感由內而生。但是,為取得更好的責任意識養成效果,應注重充分挖掘教材中關于責任意識教育的內容。同時,通過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引入生活化教育素材、組織社會實踐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具有責任意識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