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武
(廣西來賓市興賓區小平陽鎮東黎小學 廣西 來賓 546111)
學者王財貴提出經典誦讀的教學策略,認為應該利用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誦讀中國文化乃至世界一切文化的經典,提升文化素養,獲得健全的人格。經典誦讀的活動得到了學者南懷瑾、楊振寧等人的贊同。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卻能發現,不少學生對誦讀經典的興趣不大,認為誦讀經典很枯燥乏味,誦讀這些內容對自己用處不大。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策略,促使學生對經典誦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逐步掌握誦讀的方法,提升誦讀的效果。
在指導學生展開經典誦讀的時候,不少學生會抱怨誦讀的內容記憶起來很困難,是不小的學習負擔。這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良好的記憶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尋找記憶點,輔助閱讀。此時可以借鑒圖片展現作品中的意象,輔助誦讀;也可以尋找詩文中的關鍵詞,用串聯法輔助閱讀;還可以采用想象法,想象作品中的場景,輔助記憶。
在指導學生誦讀《晏子使楚》一文的時候,可鼓勵學生在閱讀課文后找到其中的關鍵性詞句,組成表格或者是繪出思維導圖,以此來尋找記憶點,起到輔助誦讀的作用。有學生便采用列表格的方法,將晏子和楚王作為對抗的雙方,找到他們在三輪對抗的過程中時怎樣“出招”和“應招”的。學生分別列出“鉆狗洞;楚國是狗國”;“齊國沒人;齊國人多,我最沒用”;“齊國人沒出息;柑橘比喻”等內容,組成了表格,用來輔助記憶。在學生在背誦的時候在頭腦中再現表格的內容,一邊回憶表格內容一邊輔助背誦,這樣背誦的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提升了記憶的效果。
學者贊科夫認為學生在七歲到十一歲的時間段大腦快速發展,教師要注意關心學生神經系統的發展和大腦皮層細胞的增強,讓孩子變得敏銳。尋找記憶點的方法不僅能讓學生的記憶變得更加輕松,而且還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的大腦潛能得到激發,從而發展智能。
不少學生認為誦讀經典對自己沒有什么用處,因此缺乏誦讀的興趣,針對這個問題,可鼓勵學生采用運用法,嘗試在日常交流和寫作的過程中運用經典詞句,讓自己展現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狀態。
在教授了《驚弓之鳥》后,可以提出:“在中國古文學中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它們現在已經成為了成語。大家嘗試自主誦讀經典作品,并找到其中暗含著的成語。”在學生借助誦讀積累了一定量的成語之后,可組織學生展開活學活用的活動。“這是大家前期創作的作文,現在我們一起來修改作文,大家回憶一下在經典誦讀中讀到了哪些成語,有沒有一些成語是符合作文情境的,嘗試用成語來美化自己的作文吧。”有學生便嘗試修改,將“他是一個帥氣的男生”改成了“他是一個風流倜儻、英俊瀟灑的男生”,讓文章的氣質一下子得到了提升。
運用法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將古詩詞作品改編成現代文,可以在自己寫作的時候根據情境選擇古詩詞畫龍點睛,可以將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改編成小品表現出來,可以嘗試圍繞古詩詞作品寫鑒賞評論性的文章。這些方法都屬于運用法,能讓學生對經典文學加深印象,有助于提升鑒賞和誦讀的效果。
愛因斯坦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永遠勝過責任感。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性格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展開比賽活動,因此在組織學生展開經典誦讀的過程中也可鼓勵學生參與到各種競賽活動中,調動學生的誦讀興趣。
在學習《古詩詞三首》之后,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古詩詞自主誦讀活動中。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有很大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誦讀哪些詩人的哪些作品。此后,再組織學生展開競賽活動,為了豐富活動的內容,可設置各種不同的競賽環節。如“詩詞五子棋”指的是每一個學生設定一個打算背誦的主題或者是詩人的名字,然后每人背誦一首相關的詩詞,并占據五子棋棋盤的某一個點,最后看誰先完成五子相聯的狀態,誰就是勝利者。又如“詩詞關卡”指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準備和詩詞有關的題目,并充當守關人,闖關人可選擇若干守關人,成功回答了他們的題目,就算是闖關成功。
在競賽活動中,可圍繞古典詩文相關的知識點出題,鼓勵學生參與到競賽活動中;也可以鼓勵學生模仿電視臺的“飛花令”等展開記憶類的比賽;也可以組織學生展開誦讀和講解的活動,看看誰的表現能力最強。這些方法都能讓學生一較高低,促使其對經典誦讀產生更為濃厚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展開經典誦讀的活動有助于學生開發潛能,活躍大腦中的神經元,也有助于學生積累各種傳統文化的知識,更有助于塑造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傳承文化。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展開經典誦讀活動,促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