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紅艷
(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昆山第二小學 新疆 阿圖什 845350)
語文領域內的閱讀教學不只是需要學生領悟文本,也是一種觀念,針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產生積極影響。閱讀教學,一直以來作為語文教育體系的關鍵內容,也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在小學生的學習中,閱讀成為基本獲取外界知識的途徑,可以夯實學生人際交往的條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小學生今后的成長方向。低段語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成為新時代的話題。
其一,有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在低段教學中開展閱讀活動,教師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促使學生可以在最初的閱讀體驗入手,在教師的引導與鼓勵之下,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確保學生傾聽自己的心聲,甚至將自己的思維延伸到他人的觀念中,充分思考討論成員的思想[1],學生之間可以深層次的表述自己想法。教師主導閱讀活動的模式逐步轉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模式,有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進而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其二,有助于加強學生審美意識。審美意識作為學生綜合素養的一項內容,學生具備的審美意識在多種手段的審美教育得以培養。進行審美教育的目標是使得學生認知世界上的美好事物,閱讀為繁瑣的一個過程,可以在書面的信息基礎上轉變成感知,所以低段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進行,不僅會發展學生思維能力,還能夠培養學生審美意識,潛移默化的增加學生對世界事物的領悟。
2.1 注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落實閱讀教學活動。小學語文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自我閱讀活動,學生充當閱讀課堂的主體,在閱讀模式與技巧上進行指導,促使學生深入的感知文本內容,最終在感知層面掌握文本主旨。所以教師應該鼓勵低段學生參與閱讀活動,同時關注學生質疑意識的啟迪,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認真思考,講述自己存在的疑惑。一方面促使學生感知文本,另一方面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加強學生對文本的掌握[2]。此外,強調個性個閱讀的重要性,在閱讀語文教材過程中,明確了解文本的內涵,組織學生找到文本背后的韻味。
比如部編版《植物媽媽有辦法》的教授,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閱讀問題:植物有哪些特點?你們認知哪些植物?植物媽媽會說話嗎?引起學生思考。之后帶領學生走進植物的世界中,感知植物媽媽怎樣想出辦法的,解決了什么事情等等,在此期間不斷和學生互動,增加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確保學生可以思維靈活轉變,深入沉浸在植物的領域內,感悟辦法的奧秘。
2.2 精讀文本內容,調動學生思維的靈活轉變。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不可以分離文本與時代的背景,作者以及自己創作的文本為相互關聯的,學生需要在教師的指引下,結合實際生活,體會文本的情感,和文本產生情感的共鳴。并且精讀文本,可以帶領小學生深層次的挖掘精妙之處,培養小學生正確的思想觀與價值觀。
比如部編版《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教授,對于雷鋒叔叔的品質,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精讀,因為低段學生認知能力有限,所以教師首先給予文本進行泛讀處理,之后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文本,體會雷鋒叔叔的性格特點與品質,找到對應的描寫語句,和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進而引起學生內在情感,將雷鋒叔叔視作生活的榜樣。
2.3 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興趣作為學習最好的教師,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關注學生閱讀興趣的產生,獲取事半功倍的閱讀教學效果。針對低段小學生而言,其往往希望被教師以及家長鼓勵與肯定,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3],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時常關注學生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與鼓勵。并且在課堂上創新教學手段,最大限度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其全身心的參與到閱讀活動中,獲取身心良好的閱讀學習體驗,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全面彰顯小學生的自身聰明才智。
比如部編版《雪孩子》的教授,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創設良好情境,奠定課堂學習的基調,然后組織學生來到雪孩子的身旁,和雪孩子共同做一些事情,發揮學生想象力,在學生閱讀興趣提高的同時強化低段閱讀教學效果,增加學生語文知識儲備量,便于學生閱讀質量的加強。
綜上所述,新時期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給予低段閱讀教學高度關注,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與認知水平,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引出教學主題,集中學生注意力,引導與組織學生挖掘文本的內涵,擴展學生知識面,通過注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落實閱讀教學活動、精讀文本內容,調動學生思維的靈活轉變、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等方式,加強學生對文本的印象與了解,不斷健全現有的語文閱讀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