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龍壽
(湖北省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耿家坪小學 湖北 恩施 445000)
立德樹人是進行知識學習的前提,只有良好的品質才能使教師的教育有意義,才能夠為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幫助學生建立明辨是非的觀念、塑造學生的優秀品質,讓學生既能夠學到知識,也能夠學習培養優秀的道德品質。
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進行交流互進,增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讓學生在溝通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協商能力。同時以小組為單位,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任何成績的取得都離不開團隊的合作,讓學生能夠深刻的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從而更好地發揮個人與團體的作用。讓學生重視同學的作用,理解集體的含義。
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人教版第二單元“我們是公民”第四課《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時,在學習這節課的內容時,我提前讓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在上課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自主學習成果的交流,并且小組內進行總結。之后以小組為單位派代表上臺來為大家分享自己小組的課前自主學習成果。小組內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分享自己的所學知識,同時為了讓小組表現得更加優異,需要小組成員共同出力,總結教材中的知識點,探討講解的技巧,讓自己的小組能夠表現得更加出色。在學生講解的過程中,每一個小組的講解都各具特色,集中體現了小組內部的討論成果。在學生講解結束之后,我指出學生出現的問題,以及補充學生所遺漏的問題。最后和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學習內容,并且指出小組合作的重要性。同時要求學生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明白權利與義務的一致性,在享受權利的過程中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為建設美好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削弱個人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要作用,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逐漸走上講臺,成為教室的核心。實行翻轉課堂的模式,既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也能夠讓學生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切身感受到教師的不易。讓學生能夠做到感恩教師,同時通過學生上臺講解的方式,也能夠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較為寬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人教版第一單元“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第一課《學會尊重》時,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告訴學生要轉換一下講課方式,由學生上臺來為大家進行講解本節課的內容。這一提議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我先給學生十分鐘的時間來進行課前自主學習,之后讓學生上臺來為大家講解課堂中的知識。在學生講解結束之后,我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補充。隨后讓學生分享自己講課的心得。學生表明站在講臺上的感覺有一些緊張,并且整堂課講下來,覺得很累,突然有一些理解老師的不容易。通過學生的分享,我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讓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理解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的不易,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踐行尊師重道,更好地進行課程學習。
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人格品質,應當讓學生付諸道德實踐,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應當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道德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付出實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更好地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
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五年級道德與法治人教版第一單元“我們一家人”第一課《讀懂彼此的心》時,在學完這節課的內容之后,我讓學生回家之后和自己的父母進行一次深層次的溝通,之后完成一篇隨筆。在第二天檢查學生隨筆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在和家長進行溝通的過程中,勇敢地直接表達了個人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壓力,尋求父母的幫助。家長也感慨孩子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父母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父母袒露心聲,讓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作為家長的不容易,讓學生能夠學會感恩自己的父母。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中,而應當讓學生進行更多的課程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建立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更好地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