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亮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營鎮西營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
家庭教育大部分內容都是繼承,并不是創新。人們在家庭教育中習慣接受父輩對自己的教育,所以在長大成人后,也會應用相似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由于中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以曾國藩為代表的家風傳承,至今大部分人們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在當前時代下已經行不通了,因此我們必須要根據發展新態勢進一步尋求解決思路。例如,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出現了網癮、網戀及游戲控等眾多問題,這些問題考驗著家長及教育者的智慧,也在呼喚新時期必須要創新家庭教育對策。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分析,探索如何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家庭教育,并提出具體的家庭教育方法。
傳統的家庭教育方法較為粗放,通常會采用打罵、恐嚇及威脅等方式。雖然有的家長會渴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此種粗暴方法嚴重阻礙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還有部分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未重視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因此,當前家庭教育情況不容樂觀。相關調查顯示,中國學生心理素質合格率較低,只有10%,容易出現自暴自棄及厭學等癥狀,習慣以自我為中心,所以我們必須要充分重視家庭教育。
當前望女成鳳、望子成龍是大部分家長內心的愿望,但是傳統中國式教育方式可能會導致家長提出一些“大而空”的教育目標,如讓孩子成為文學家或者是科學家、航天員等。這些目標從孩子角度來看缺乏執行力,也沒有具體的參考標準。部分家長在目標制訂上存在一定的脫節情況,對孩子過于嚴格,也難以正確、客觀地教育孩子。家長對孩子有過高的希望和評估,通常用鄰居或者是同事孩子的優點評判孩子成長中的不足之處,從而其心里便會產生不平衡。這些發展困境導致了家長的嚴格教育難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面臨中考和高考。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過于被動,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升學壓力,不利于學生主動地探究知識和提升自我。在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競爭能力,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具備一定的探究思路,在家庭中常利用輔導的方式借助互聯網教學內容實施家教服務,甚至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還會購買網課,引導學生在家庭中進行學習。但是由于學生在家庭學習中的學習習慣各不相同,而視頻教學都是利用統一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學引導的,因此學生很容易產生枯燥、乏味的學習心理,從而不利于學習和探索知識[1]。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當前互聯網教育行業,為了更好地滿足家庭教育的需求,多實施線上教學、線上輔導模式。教師可以利用視頻語音的形式,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有效解答,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在家庭學習中能夠受到一定的幫扶。家長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根據學生近期在家庭中遇到的學習及心理狀況,尋求教師的幫助和科學性的指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家長要在家庭教育中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多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學會與孩子平等相處、和諧溝通,并根據新型的家庭教育觀念,以孩子作為教育的主體。同時,家長也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來創設科學的教學情景。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作為教育的主導者,孩子在家庭中以聽話為主,長此以往,孩子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會受到影響,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和發展。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想真正地提高孩子的成長效率,就要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具備自主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公平、和諧的環境中成長和發展。
教師也要積極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建設科學、和諧的溝通平臺,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學生也要根據自己的喜好,積極地利用互聯網收集學習資源,并與其他同學在互聯網平臺談論學習的話題。家長在教育中要進行科學的引導,營造公平、和諧的家庭教育氛圍,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孩子能夠在家庭中健康地成長和發展[2]。
家長的個人綜合素質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家長在教育教學中要增強教育的效果,完善教育的科學性,并利用互聯網平臺及時地拓展家庭教育內容,學習其他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優秀經驗,從而不斷根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現,創新教學形式,使家庭教育更具有科學性和高效性。家長在家庭教育中要利用網絡知識強化孩子的學習意識,并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對互聯網教學進行積極的創新和應用,消除與孩子的溝通鴻溝。家長也要及時洞悉社會教育教學的動向,利用互聯網及時地辨別信息,引導孩子在家庭中利用網絡健康地學習和成長,使其能夠對互聯網的負面消息有所認知和分辨,從而在家庭中健康地上網,利用互聯網拓展自身的知識范圍,并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父母也要在實際生活中言傳身教,做好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引導,使孩子能夠在家庭成長中受到父母的影響,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念和學習意識,從而端正自身的心態,構建科學的精神素養及良好的道德品質[3]。
在利用互聯網開展家庭教育時,家長要努力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并引導孩子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念,使其學會辨別網絡中的各種資源,并在成長過程中形成健康的思想意識,能夠辨別是非,以提升個人的分辨能力和探索能力。
家長要尊重孩子的主體地位,不能過于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而是要對孩子的綜合素質進行有效的培養,充分挖掘孩子在生活中的閃光點,從而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培養和引導,以提升孩子的個人綜合能力,使孩子能夠在成長過程中打下夯實的基礎。家長也要善于傾聽孩子成長中的煩惱,并在傾聽的過程中,增強孩子的認同感和抗壓能力,使孩子能夠感受到家長對自身的關愛,從而不斷地完善自身的綜合素質。家長在傾聽的過程中也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從而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質。
孩子年齡較小,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利用空閑時間對孩子進行教學引導,很難提升孩子在家庭中的生活樂趣和學習主動性。因此,家長要充分利用各種節日或閑暇時間開展家庭教育活動,引導孩子在家庭中享受節日的快樂,并通過活動與孩子進行互動和交流,提高孩子的溝通交流能力。
家長開展溝通、互動性較強的活動,能使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體驗,增強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現欲望,使孩子能夠在表現過程中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念。父母也要對孩子的學習興趣進行有效的培養和引導,帶領孩子積極地參與戶外鍛煉活動,緩解孩子在學習中的壓力,使孩子能夠在健康的活動中不斷成長和發展。家長還要注重以情感作為交流的基礎,充分挖掘教學素材,在家庭教學中使孩子有愉悅的學習體驗,從而逐步強化孩子的生活觀念,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4]。
結合上述內容,我們能夠看出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當前,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不僅要重視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還應有效融入家庭教育。在新時期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必須要有效借助互聯網教育資源。互聯網發展可謂有利有弊,家長應正確認識互聯網技術,根據孩子的發展規律,幫助其趨利避害。同時,家長還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與孩子構建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使孩子有自己的發展空間,讓孩子能夠積極地應用網絡資源發展自己,并完善自己,以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