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婷
(寧夏六盤山高級中學,寧夏銀川 750002)
持續性理念是國家提出的重要戰略方針,也是人才培養的核心目標。尤其是在素質教育被提出以后,教育領域更是將其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并要求各個階段的教學工作都要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前提進行改革和創新。數學是高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持續性發展為基準,對具體的授課模式進行改良和創新,讓數學教學呈現出全新的形態,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目前,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師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持續性發展是一種全新的思想理念,是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思想支撐[1]。在開展具體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以該思想為主導,合理進行課程的規劃與創新,所呈現的教學意義是十分顯著的。首先,切實滿足了學生的主觀需求。持續性發展理念在保證課程設計的同時,與學生的真實需求,包括興趣及能力建設等方面的綜合需求相符合、相一致,能讓學生對整個課程體系更加認可,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其次,能夠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提高教學水平。在持續性發展理念的支撐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未來發展需求,不斷豐富課程內容,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更加高效,進而有效實現教學相長的改革目標。無論是從學生還是從教學角度來講,持續性理念所呈現的教學意義都十分突出。因此,作為新時代的數學教師,我們理應加強對教學改革的重視,將持續性理念深入貫徹到日常教學工作中。
為滲透持續性理念,助力學生長遠發展,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觀,讓學生端正對數學學科相關的文化、應用、發展的認知態度,并以此為支柱,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使其認真參與課程學習,培養其終身學習意識,為學生的深入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在課程正式開展之前,教師需要進行文化導入。在實際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要學習的知識點,滲透相關的數學文化,如有趣的數學故事、比較有影響力的數學家故事、數學在社會領域的發展歷史和應用案例等,讓學生加深對與知識點相對應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深入、系統地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講解“函數與方程”時,為了讓學生全面地了解數學文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滲透“中外歷史上的方程求解”文化素材,以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觀和學習觀。
興趣是支撐學生自主學習、持續學習的前提與基礎。因此,在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對課堂的授課環境及學生的學習氛圍進行優化,在保證課堂環境滿足學生興趣激發條件的同時,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與深入探索的強烈欲望。因此,數學教師應注重引入情境教學法。教師可以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創建便于學生想象和思考的教學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運算能力是學生在數學范疇內實現持續性發展的重要能力要素,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水平的基礎。因此,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為目標,積極優化訓練方式;同時,結合學生的思維基礎和學習需求,對數學問題進行類型劃分,并合理設置訓練專題,讓學生的運算練習更具有針對性,幫助學生掌握某一類題型的具體解題規律,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圓的方程”設置訓練專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訓練、自主總結與反思,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思維和能力。
在持續性發展理念的支撐下,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應用素養,讓學生在深入學習完數學課程之后,能夠正確掌握運用方法和技巧,從而在今后的學習領域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教師應聯系具體的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空間,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數學應用方法,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2]。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教學范疇內,教師需要以持續性理念為基準,對現有的評價體系進行創新。首先,考慮到學生學科素質全方面建設的訴求,教師應構建全過程理念,對學生在整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綜合表現進行客觀的評價,從而有效判斷學生在哪些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并明確改革方向和目標。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評價,進行自我評價、互動評價及教學評價,為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此外,教師需要注重學生檔案的有效建設,并針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進行跟蹤性評價,為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助力學生實現持續性發展奠定學情基礎。
在今后的高中數學教育工作中,為促進學生的持續性發展,教師需要從自身做起以加強專業建設,從而為優化課程規劃設計及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提供基礎。首先,教師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思想,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并以此為主導進行課程體系優化設計。其次,數學教師要收集與整合符合學生興趣和需求的教學資源,豐富數學文化導入,創新授課模式。同時,數學教師之間需要積極開展教學研討,并針對學生發展目標制訂戰略性的教學方案。
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數學教師需要遵循持續性理念,合理引進信息技術,對現有的教學環境和體系進行優化;以信息技術為媒介整合課程資源,構建微課體系,積極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同時,教師也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開發和落實其他渠道或者載體支撐的新型教學法,以改善學生的學習空間,從而推動學生的深入學習與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持續性發展理念是推動教育事業順利完成素質教育改革的思想支柱。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更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積極創新授課模式,打造全新的數學課堂體系,從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等多個方面進行培養,讓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數學學科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優化文化導入、構建情境、組織討論、設置專題、聯系生活、創新評價,從而實現數學課堂環境的創優處理。不僅如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領域,數學教師還要注重自身專業建設,積極開發和引進信息技術,以此全面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為學生實現持續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