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未來
(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學,江蘇常熟 215559)
英語閱讀文本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抓住文本中各知識點的聯系,由宏觀到微觀、由表層意義到深層意義對文章進行分析和解讀,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語言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中,以形成科學的知識網絡。
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都有待進一步加強。點線面漸進式教學策略就是把語言知識化整為零,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由簡到繁地開展教學,從英語最基本的知識點過渡到以句子為核心的線的教學,進而再進行整個篇章的學習,使學生形成深入探究文本意義的能力,從而拓展他們的思維方式,以提高他們的文化修養。
教師應用英語閱讀點線面漸進式教學要立足文本,找準切入點,從點上深入,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理解,然后形成一條線,合理地處理教材,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和消除疑點,強化閱讀訓練,在面上層層發展學生的能力,把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學習驅動力。下面,筆者結合牛津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Abilities Reading閱讀板塊What a brave young man一課的實踐案例,闡述點線面漸進式策略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環境等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這個平等的對話過程中,從什么地方開始閱讀的對話,用怎樣的方式來發起閱讀的對話,涉及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研究的欲望、思維的火花,少不了一個好的英語閱讀教學切入點。教師如果能巧妙地抓住一篇閱讀文章的切入點,就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解讀文本、理解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情感。
優秀的教師有一雙慧眼,總能在一篇閱讀文章中尋找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切入點。他們選擇的教學切入點,往往切口小巧,卻視野宏大,常常于細微之處見精神。閱讀的切點小,也可以為師生集中有限的時間突破重難點提供便利。當然,閱讀教學的切點要精辟、深刻,是師生研讀整個文本的突破口,還要有較強的輻射性,要有一定的深度;否則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會把學生引入閱讀的歧路,反而弄巧成拙。
要想使閱讀教學大放光彩,教師首先要找準語言品味點,從點上深入。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英語閱讀文本,不必詞詞講、句句問,應在學生初讀課文后,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品評詞語的妙用,深刻體會其表達效果。針對上述What a brave young man一課,教師不妨抓住“brave”這個詞語,讓學生品味。
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并設置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happened?學生閱讀課文后劃下有關的詞語(如fire,save)。
師:文中用了哪些詞來形容救火的男孩?
生:brave和young。
師:這兩個詞的順序交換一下,好嗎?
生:不好。
師:為什么?你們把詞語放進句子里讀讀,四人為一組合作討論一下。
生:經過討論,小組認為救火突出表現了男孩的勇敢,所以brave 應該先于young。這樣更有表現力,更體現了人物的高尚美德。
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備課過程中,教師應抓住語言訓練點,從點上深入,讓學生切實讀出情、品出味、悟出效、習得法、激活思。
找準切入點,厘清一條線。教師應在找準閱讀教學切入口的基礎上,設計出一條閱讀主線,然后找到一個連接教與學的通道,順著這一通道,使閱讀教學不斷推進,指向教學目標。
有了閱讀主線,課堂教學就有了總體框架,所以,閱讀教學主線的設計至關重要。優秀的英語閱讀課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由一條思維主線貫穿起整堂閱讀課,然后再以品味、朗讀、欣賞、想象、模仿、表演等教學方式,使學生深入文本,在學習中提高英語學科素養。
“線”是有內在聯系的內容構成的知識線索。通過串線,學生深化了對閱讀文本知識點的學習,在做橫向、縱向對比的過程中,厘清了文本結構脈絡,既強化了記憶,又提升了自身的閱讀能力與技巧。在本課中,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描寫“brave”的句子,如“Lin Tao quickly ran to Mrs Sun's bathroom. Then he rushed into the kitchen. The fire burned Lin Tao's arms,neck and face.” 教師緊緊抓住“brave”這個詞語,環環相扣,讓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brave”的意思。教師繼續設置假設:“If you are Lin Tao,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story”。學生順著假設再去閱讀有關的段落,從而激發了對全文閱讀的興趣。在充分想象中,學生對“brave”的理解與生活進行了有效鏈接。教師引導學生先由課文抽象地理解語句,再由語句回到文本中。這樣就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啟迪了學生思維,把他們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導到生活假設情境中,使新的知識溝通了教與學的關系,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架起了一座英語閱讀的橋梁[1]。
誠然,厘清思路,品味語言,是英語閱讀教學中重要的兩個步驟。但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還要在引導學生厘清思路、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適當地加以拓展,把點與線組成一個面,實現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為學生構建閱讀教學的廣闊天地,實現閱讀教學的優質、高效[2]。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的閱讀意愿,以及對文本多元解讀的特點。但受年齡特征和心理特征的限制,學生的多元解讀往往會出現偏讀、淺讀、誤讀的現象。這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需要介入和干預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和多元化感悟,通過必要的引導,對學生施加積極的閱讀影響。教師特別要注意緊緊圍繞主線展開閱讀活動,提出的問題要有放有收,使學生合理地把握閱讀文本的探究解讀,培養自身在閱讀過程中生成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出這樣兩個問題:
What can we know from the title?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fter reading the title? 這些理解是在主線下的,基于閱讀文本的標題展開的深入討論和交流,沒有超出課文的范疇。臨近本課結束,教師可再提出“What have you learned today?”這一問題,既把握了閱讀文本的主旋律,又迎合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合理需求,順暢地轉向“How to be careful with fire?”的討論分享,讓學生個性化、多元解讀閱讀文本。此外,教師還應重視英語語言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從而煥發學生的積極情感,使其能有效理解閱讀文本的人文內涵。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英語閱讀教學,加大了學生的思維容量,擴大了學生有效信息量的傳遞,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去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有效拓展是一種必然的英語閱讀教學行為。在進行閱讀拓展時,若教師讓學生天馬行空,學生勢必學得膚淺;若延伸過于煩瑣,學生勢必學得散亂。為此,補充閱讀需要符合教學主線,探尋有教無痕、潤物無聲的境界。
例如,本課的拓展環節,教師不妨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What do you think of fire? Is Lin Tao just brave? If a fire happens to your neighbour,will you do as Lin Tao did? Why or why not? And what else should we do? 教師合理利用課外資源,適時地補充“火”的利弊資料,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Fire is very useful. Fire is also really dangerous.”從而聯系生活,激發自己對安全用火的思考和感悟,以此層層深入,搭建起與文本、生活之間的橋梁,加強情感體驗,學習助人為樂的精神,懂得熱愛生命,形成“Be brave to help others. Be clever to protect ourselves”的共識。這體現了閱讀教學“不著痕跡、跌宕起伏”的和諧之美。
總之,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應抓點串線,使知識要點化、線索化,做到主干分明而后點線清晰;鋪面織網,使知識概括化、綜合化,做到枝繁葉茂而后開花結果。教師通過抓點、串線與鋪面,讓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整合,把分散的英語知識進行串聯、歸納、鏈接、整理,把無序、凌亂的知識有序、有條理地組織起來,構建整體化、網絡化和系統化的英語閱讀生態園,進而提升自身的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及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