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金昌市金川總校
財務管理是當前教育改革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怎樣有效地解決中小學財務管理中預算管理不嚴、收支不合規,核算不規范、資金使用效益不高等現象?從2006年財政部、教育部下發的《關于確保農村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加強財政預算管理的通知》文件(財教〔2006〕3號),明確提出“校財局管”模式以來,“校財局管”對完善我國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規范中小學財務管理起到積極作用。
隨著國家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加,財務規范管理的要求愈加嚴格,必然對原有的經費管理方式提出變革要求。“校財局管”是在各學校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財務管理自主權不變,主體法律責任不變的前提下,取消學校的會計崗位和銀行賬戶,設置中心財務會計機構(教育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統一管理各學校財務核算工作,實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
“校財局管”目的是明確教育核算中心作為監管主體,學校作為資金使用主體,加強預算編制,健全內控制度,著力規范經費收支,持續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切實加強中小學財務管理。
經過近幾年的實踐,“校財局管”總體上順應了中小學財務管理改革趨勢,加強了中小學財務管理,初步形成了“要錢有依,用錢有據,保障有力,監督有效”的管理模式。
(1)有效提升了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水平。一是各校獨立核算時,學校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學校財務人員絕大部分由教學崗位調整下來的教師擔任或副課教師兼任,經費收支、資金管理、賬務處理等會計核算工作極不規范。金昌市金川總校下屬十一個學校,分別為兩所高中,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三所初中,五所小學。一個學校會計出納各一人,共配備財務人員22人。實行“校財局管”后,選調配備了6名專業會計人員就滿足了核算需要,大幅度減少了人員配置,切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二是建章立制,統一管理標準。制定了收費管理制度,經費報銷制度、內部控制制度、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采購管理辦法、公務卡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各學校財務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會計基礎工作規范顯著加強,資金使用風險得到有效控制。三是教育核算中心既受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又受財政部門的業務指導和財務監督,確保了教育經費的統籌安排和合理利用。
(2)有效加強預算管理。預算是財務管理的核心,實際情況中學校預算編制不夠全面、具體、細致,預算編制和預算執行分開脫節。校財局管后,全面建立預算管理制度,將所管的中小學全部納入預算,做到“一所學校一本預算,一個項目一個文本”,學校、項目全覆蓋。核算中心統一組織預算編制,統一預算表格,統一預算編制口徑、原則和程序。預算涵蓋收入、支出、采購、維修、項目等全方位預算,做到收入編全,支出編實,科學完整。編制堅持積極穩妥、統籌兼顧、保證重點、勤儉節約的原則。預算編制采取初編、審核、二編、終審、定稿的二上二下程序,核算中心對各學校預算逐項進行審核、反饋、指導,有效增強預算編制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預算批復后由核算中心指導、監督、規范學校預算執行,切實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時效性、約束性。一是嚴格預算管理剛性。各學校要嚴格執行批準的預算項目及預算值,每月向核算中心申報下月用款計劃,核算中心根據預算批復進行審核,對無預算或超預算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堅決杜絕經費支出的隨意性。二是對預算執行進行動態監控。督促各學校分月進行預算分解,均衡的、有計劃的安排支出計劃,核算中心對各學校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績效考核,上半學期結束時各學校經費支出進度要達到過半指標。堅決杜絕預算執行缺乏計劃,年底突擊花錢,集中核銷。三是把好監督檢查關。核算中心督促各學校嚴格落實財務公開制度,通過校內公示,會議通報等多種形式,將學校全年預算、每月預算執行情況和年終決算進行公開,主動接受教職員工監督。
(3)有效加強財務監督。實行“校財局管”后,一是增加了財務管理監督主體,由單一的學校會計監督,變為學校、核算中心、教育局多層次的會計監督體系。二是實現監督前移,由財政審計部門對學校財務的事后監督轉變為核算中心事前審核、事中監督和事后檢查的全方位監督,進一步規范了財政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金昌市金川總校通過三個方面對所屬學校進行全面監督:第一,嚴格經費支出核銷管理。針對11所學校經費支出量巨大的情況,實行學校報賬員、核算中心主辦會計、復核會計、財務主管四人審核流程,明確票據附件審核要求,嚴格經費支出審核關,堅持票據不合規不核銷,切實加強各學校財務管理的合規性。第二,以績效管理為抓手加強事中監督管理。完善月績效考核評價,每月及時將所屬學校財務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反饋及建議,指出好的做法,通報存在的問題。對存在的問題,以考核問責的形式加以落實,加強財務管理時效性。第三,以查促管加強事后監督。通過每年組織年終管理檢查,定期組織專項檢查,對各學校進行監督管理,有效升財務管控水平。
(4)有利于統籌區域教育均衡發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校財局管”的推行,便于教育核算中心及時了解各學校財務收支的實際情況,可以兼顧不同規模學校運轉的基本情況,保證薄弱學校的基本需求。同時集中資金辦大事,根據學校事業發展目標和資金需求的輕重緩急來安排教育資金。金昌市金川總校通過“校財局管”統籌安排經費,近年來新建錄播教室10間,購置一體機300多臺,新建籃球場、足球場5個,使所屬十一所學校基本教育教學裝備達到國家規定標準。
(5)防止經濟活動腐敗行為發生,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實行“校財局管”后,各學校資金由核算中心統一為一個賬戶進行管理,對各學校收入實行統一核算,杜絕教育亂收費現象,切斷“小金庫”的資金來源,杜絕了學校收入坐收坐支、體外循環、私設小金庫等現象的發生,有效防止挪用財政資金,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滋生。資金使用從撥付、支出到核算監督,各項經濟活動都在核算中心全過程、全方位的監督中,提高了資金使用的透明度,有效控制學校亂支、亂用、亂發等現象發生。在物資采購方面,按照學校編制計劃,核算中心審核,統一組織政府采購的方式,保證了物資質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費的使用效益,有效防止采購環節的腐敗行為發生,加強廉政建設。
校財局管的推行,對規范中小學財務管理起到了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但這種核算模式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在實踐中,逐漸出現了職責不清,學校財務管理不到位,主體責任弱化。信息不對稱,監督管理停留在票據表面。財務人員隊伍建設難等問題。
校財局管雖然是由核算中心統一管理各學校財務核算工作,但不改變學校財務管理的資金使用權、審批權,在實施過程中,學校校長對學校是真正的財務管理主體認識不夠,認為會計主體責任應該由核算中心承擔,忽視財務管理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沒有建立三重一大的決策制度,對相關制度的執行不夠,弱化了學校財務管理的主體責任。
在堅持權責不變,分工協作的前提下,進一步明確核算中心和學校的財務管理職責。明確學校校長是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按照“誰管資金、誰用資金、誰負主責”原則,切實履行教育經費使用管理主體責任,合理合規使用學校資金。核算中心負責會計核算、業務指導、財務監管、財經政策的宣傳培訓工作,制定財務管理制度,規定業務辦理流程。
學校不能因實行“校財局管”而放松內部控制管理。要通過管理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完善,財務決策和執行程序的明確,人員職責權限分工,內部監督審計等規定,以達到學校財務合規管理的目的,其作用核算中心是無法替代的。
健全管理機制。學校應明確一名副校長分管財務工作,行使財務支出事項審批權,對學校財務收支情況進行管理控制。建立健全“副職分管、正職監管、集體領導、民主決策”的運行機制。
健全完善財務制度。教育核算中心督促學校制定完善財務收支審批制度、采購制度、維修制度、資產管理制度、財會人員崗位責任制度等內控制度及流程,明確經辦人員、歸口部門審批人員、采購保管人員、校領導、報賬員的職責與權限。
建立民主理財及財務公開制度,嚴格執行三重一大決策規定,做好預算、決算等財務信息公開工作。每年初要將全年經費預算進行公示,每月初要將上月核銷支出經費分項目進行細化公開,公示內容翔實到每項經濟業務,預算價、采購價、結算方式、承攬企業、校方參與人等,增強經費開支透明度,杜絕經費支出暗箱操作。每年末要將財務決算情況進行通報公示,要讓每位教職工知曉學校經費全年的收支情況。切實做到學校每項經費開支有依據、有來源、有效益、有監督。
加強關鍵崗位人員管理。學校把好總務主任、報賬員、采購、保管等管財管物關鍵崗位人員入口關,選擇政治素質過硬,具備職業道德素養和專業勝任能力的人員上崗,由學校定期安排輪換,并做到不相容崗位分離。
由于核算中心管理學校數量多,業務繁雜,難以深入學校對具體財務活動進行過程管理,而受理學校報賬時,主要審核單據是否合法,簽批手續是否完備,經濟業務的真實性難以判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真票據假業務的不合規現象。
督促學校嚴格落實集體決策、民主理財制度。核算中心要求學校5000元以上資金支出及形成固定資產的報銷事項要經學校班子會議研究決定,報賬時在發票上簽明“經XX時間XX會議研究通過”,并要妥善保管會議記錄,核算中心定期進行檢查。
加強采購事后驗收,杜絕虛假業務。對學校采購金額在5000元以上的項目或形成固定資產的物品,在學校驗收合格后核算中心安排總務、財務等相關人員進行復驗。不經過核算中心驗收的物品,不予報賬。
加強維修項目的事前備案、過程監督、竣工驗收管理。對學校5000元以上的零星維修項目,實施前上報核算中心備案,學校施工過程中,核算中心進行抽查。竣工后核算中心參與驗收,落實監督實效。
加強財會隊伍專業化建設。教育局、教育核算中心要高度重視加強中小學財會隊伍建設,合理確定財會人員編制,選聘配齊配強財務人員,逐步提高具有專業技術職稱的財務人員占比。學校要關心財會人員職業發展,在職稱評聘、評獎評優方面適當予以傾斜支持,引導財會人員認真履行職責,服務教育事業。
加強對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對財務人員進行嚴格細致的業務培訓。從編制預算、每月用款計劃、如何報賬、憑證審核、資金支付、賬務處理、編制報表、年終決算等各個環節都要認真培訓,確保財務人員吃透政策,熟悉業務,嚴格按制度辦事。同時,加強對學校領導的財經紀律和財務知識培訓,增強底線意識和紅線意識,提高遵守財經紀律的自覺性。
總之,“校財局管”對規范中小學財務管理起到積極的、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要清楚地看到這種核算模式存在的問題。如何能夠更好地進行管理,還需要我們思考,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使校財局管模式發揮最大的管理作用,為學校的健康、有序運營提供一個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