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新
(甘肅省民勤縣第四中學,甘肅民勤 733399)
美國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研究認為,面對挫折的人根據其思維模式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另一種與之相反的則是固定型思維模式。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更為自信,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撓,勇于接受挑戰,往往更容易成功。在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學生潛能的挖掘。本文對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成長型思維模式培養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并總結了相應的培養策略。
核心素養是近年來興起的教學理念,將學生的素養、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及興趣等歸入教學目標中,滿足學生個體發展的需求,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養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滿足學生個體發展需求,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達到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標準。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內涵是讓學生具有足夠的自信心并通過努力來獲得發展。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樂觀開朗、勇于嘗試、樂于接受挑戰,對自己充滿自信,樂于付出努力而不擔心失敗,抗壓和抗挫折能力較強[1]。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學習潛能的挖掘,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當前,高中生考試作弊現象越來越嚴重,這與他們的不自信密切相關。通過自己短暫的努力沒能取得較好的成績時,他們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索性就直接消極面對,放棄努力,通過走“捷徑”來應對考試。成長型思維模式能夠讓學生養成堅毅的品質,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
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往往不愿意做出改變,不良習慣一旦養成就難以改變;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一般不會被習慣控制,他們會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地調整自己,改掉壞習慣、養成好習慣,進而產生多米諾反應。
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學生往往會給自己貼上一個“我很聰明”的標簽,認為能力是天生的,因此,大多消極、被動地面對周圍的環境,更注重外界的評價,容易受打擊,遇到阻礙時會輕易放棄。他們堅信能力無法改變,有著強烈的自我否定情緒,任其發展,最終會變得異常沮喪。具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學生會變得更加自信,通過努力來改變現狀,不被困難打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愿意通過努力征服挫折,越挫越勇,可以控制不良情緒。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教育事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高中語文教學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意義。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授學生知識與培養學生的能力、過程和方法、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去體驗生活、孕育真情,培養學生獨立的思維方式,在教學中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效地和知識與能力結合起來,以此達到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教師應注重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在生活實踐中體會情感的表達,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必修五《裝在套子里的人》一課時,教師應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然后提出問題:別里科夫可以不死嗎?讓學生自行討論,以學習小組的形式發言。有些學生認為,別里科夫的死雖然惋惜,但是他的存在就是一種痛苦,雖然活著但已經死了;有的學生認為別里科夫在自由的社會里格格不入,他可以不死,前提是必須回到專制的中世紀。在學生發表完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贊揚,然后對所有的觀點進行總結,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看法為別里科夫寫一篇墓志銘。這樣一來,學生的內心有很多想要表達的內容都可以在紙上呈現,在教師的引導下一步步深入認識人物、了解人物。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資源在實踐中得到了應用,包括網絡教學資源、新媒體教學資源、視頻教學資源等,都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活力。例如,在教學必修一《沁園春·長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播放教學視頻,將精選的內容呈現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在視頻資源中感受到優美的風景。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美學意識,讓學生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將聲、圖、文資料等教學資源進行精準的劃分,根據教學需求進行調用,將各種要素進行有機的統一,實現高中語文教學的視聽同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教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用正面、積極的語言來播種行為,培養學生的成長型思維。例如,在教師提出了一個問題后,學生對問題不知所措,可能會說“老師這太難了”。這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引導讓其自行探究,自主思考問題。下次再遇到難題時,學生則會說“給我點時間和精力,我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一般會機械地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導致學生的思維逐漸固化,對語文課程的興趣逐漸減弱,課堂的參與度較低,限制了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學生在這樣的課堂學習會逐漸養成一種接受性的學習習慣,認為語文閱讀的題目都很難,只需要聽教師的講解就可以,殊不知每個人對同一事物都有著不同的見解。長此以往,學生會摒棄掉自主思考能力,在語文閱讀的學習上變得越來越懶惰,無法真正地學會理解。例如,在教學必修三《林黛玉進賈府》一課時,第一課時教師先讓學生初步熟悉課文,然后向學生講解我國四大名著,讓學生初步了解封建社會并準備一個筆記本將對人物的認識寫下來;第二課時教師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人物與環境,從“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中明白封建社會的不平等,讓學生將對環境細節描寫中得到的認識寫下來;第三課時教師讓學生進行組內討論、踴躍發言,分析寶玉不為人理解的叛逆性格,讓學生將自己對王熙鳳的感情變化的理解寫下來;第四課時教師從整體上分析寶玉和黛玉的性格與感情,對全文進行梳理,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記錄情況進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教師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反饋,讓學生在自我學習、自我反思中得到成長,構建成長型思維模式培養體系,讓學生分階段獲得“成就”。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培養,有利于高中生養成堅毅的品質,增強其自信心。教師應樹立成長型思維模式教育理念、營造培養環境、構建培養體系,從而讓高中生獲得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