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士喜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系,遼寧 丹東 118009)
2019年伊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正式頒布和實施,提出從即日起在職業院校正式啟動“1+X” 證書制度的試點工作,標志著以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即“1+X” 證書制度的正式誕生并開始運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制度創新與機制創新,是黨和國家在新時代背景下對職業教育改革做出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和框架機制。《方案》 指出各職業院校要采取措施有序推動“1+X”證書制度的順利落地與實施,做好學生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與轉換等“1+X” 證書制度的相關核心與關鍵性工作與事宜,進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體系,全面深化產教融合,為高素質技能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創造好制度條件與機制條件,因此某種程度上說,“1+X”證書制度為新時期下的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及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從制度設計上指出了前行方向和實現路徑。
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適應社會需求,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如何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從用人單位、培養單位及學生等不同的角度調查和研究當前培養模式的不足,改革創新,加強實訓教學,提高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質量,是擺在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建設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1+X”證書制度實施,是職業教育的重大創新,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和“X”的有機銜接,開發出既適合工作崗位需要、又便于組織教學,同時也滿足學生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學習領域課程,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1]。
從人才培養目標、職業能力分析、畢業生人才需求、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等,確定師資隊伍、教學設施、教學資源、教學方法、學習評價、質量管理,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專業課、崗位技能課、行業實踐課,注重創新能力、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并根據學院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研究,開發一個適合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涵蓋“1+X”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標準[3]。
課程體系設置采取“1+X”+Y人才培養方案:1平臺課→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X崗位課→對接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知識要點,注重培養學生面向相關崗位群的專業核心能力;Y 企業項目課→對接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1+X”證書知識要點,引入專業拓展課程,培養面向產業特色,符合地方區域經濟的物聯網創新技術技能型人才[3]。
實施多層次個性化“1+N”人才培養模式,搭建 “1家深度融合企業+N個技術技能平臺”人才培養平臺體系,創建“1 種職業核心技能+N種專項技能”動力體系、推動“1個學歷證書+X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能力體系、形成“1種學生評價體系+N種考核評價方式”的保障體系,形成“1+N”個性化多層次特色培養模式。
與行業知名企業華清遠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展深度校企合作,教學項目與企業工程項目對接,以學生職業成長為主線,以綜合素質培養為核心,強化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學習能力,創新“工學一體、校企雙元”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推行“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計劃,通過卓越技師班、導師制、微專業、技能大賽訓練班、創新實踐訓練等途徑,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創新技術推動應用技術創新型和技能拔尖型卓越人才的培養。
推進“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有機銜接,實施“學分積累+學分轉換+學分互認”的學分銀行制度,將社會學習者和職后學生的繼續教育、職業培訓與學校教育相互打通,引入“X”證書的第三方評價。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相關知識點和技能點有機融入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中,按照行業標準規范,開展課外集中培訓,組織考取技能證書,提高技能水平。
對接 X 證書標準職業崗位及能力標準,反向設計構建成果導向課程體系,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根據社會、市場和學生技能考證需要,對專業課程未涵蓋的內容或需要特別強化的實訓,組織開展專門培訓,提高學生技能等方面提出了《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建設方案,以便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高職生能夠勝任物聯網產業和技術發展需求等。通過“1+X”證書制度,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4]。
“1+X”證書實施后,調動學生平時學習課程的積極性,加強實踐能力的評價,培養學生創新應用能力。采用教考分離的方式,調動教師的責任心和學生的主動性,并積極開展課程試題庫的建設工作,側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幫助推進課程考試考核改革。教學根據知識或技能的性質劃分,分別采用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完成基于成果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選擇企業典型的真實工作項目,發揮校企聯盟的作用,專業老師、企業專家共同參與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企業專家的輔導下,完成課程的學習。教師利用企業提供的實際項目案例設計課程結構,企業專家全程參與教學設計、課程實施及考核評價。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模擬項目實訓,在崗位分工、崗位輪換活動中鍛煉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依托企業聯盟,實現學生以工帶學,以企業真實項目為依托開展技能教學,安排學生親自到企業參與完成企業生產任務,也可借助工作室承接實際工程項目,親身體驗實際工作流程,明確企業標準及行業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