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春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縣南新鄉中心小學 江西 南昌 330225)
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并靈活運用到教育領域,然而,在現代農村教學體系中,由于農村環境的制約因素,信息技術仍然無法在農村教育教學中普及,小學數學是學生邏輯思維和數學素養的啟蒙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業具有深遠影響,因此,如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農村日常數學教學中,釋放教育潛能成為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1.1 教學觀念守舊,課堂活力不足。小學數學具有邏輯性和啟蒙性,教師需要進行詳細的講解,以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概念。盡管信息技術的集成為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它也與傳統教學模式有著本質的不同,農村數學教師往往存在教學觀念守舊的問題,相對于先進前沿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師更加傾向于傳統的書本教學,課堂的活力不足以使學生體會互動式的師生交流,無法開拓知識獲取的新思路和方向。
1.2 信息化設施無法實現配套。由于我國的國情所限,教育資源的分配并不均衡,農村教育相對城市起步晚,教育水平落后,缺少政府的專項資金與政策支持,無法實現信息化設備的配套教學,學生的思路較難跳出傳統的書本教學,獲得立體生動的教學體驗,因此,需要相應的政府政策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資源與重視,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進而實現學生思維思路的擴充與發展。
信息技術具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欲望提高的同時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同時,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推力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意義上的綜合促進,這對于獲取和維持知識體系非常重要。信息技術與基礎數學教學的融合,是指利用信息技術,對文字,聲音,圖像,影片進行綜合教學處理并和其他內容進行交互,結合其在教學過程中靈活特點,創建一個生動高效的教學環境。信息化技術提供了一種視覺表達工具,可以在有序地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激活課程核心,使教學效果實現飛躍。
3.1 融入生活,優化課堂體驗。由于小學數學自身特點的抽象性,難以在教課的過程中,通過一些方式實現與生活相聯系,然而,現實生活中的材料不僅使學生了解他們正在學習的內容,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大大提升。通過信息化技術的教學,教師能夠將所教學的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而優化學生的課堂體驗。例如:在進行簡單的幾何物體的面積和體積計算時,由于農村學生的特有的生活條件,教師能夠將學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物體當做突破點,進而引入教學任務,而通過多媒體,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物體進行進一步的剖析,通過幾何畫布、動畫演示等方式,將幾何問題生動的呈現在農村學生的面前,促進學生對問題的立體化理解和分析。
3.2 豐富教學形式,提升學生自主性。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基礎數學相結合能夠增加多樣的教學形式。通過互聯網的普及,教師能夠將數學學習從教室擴展到課外,這不僅僅是擴大學習范圍,而是更高效的進行細致的指導和復習學習任務,培養學生探索知識和處理復雜信息的手段。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農村具體的情況,適當通過網課的形式,結合反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在課下的空閑時間內能夠自主的預習和復習知識,進而在課堂上進行以演講解讀等方式的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自主能力。
3.3 拓寬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素質發展。小學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結合符合現代教學核心思路的要求。在傳統教學中,學校出于對績效的考慮,常常對學校教學內容格外重視,卻對學生德育素質的教育和學生獨立人格的養成有所忽視。信息化教學能夠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教學方法得以拓寬,使學生能夠獨立思辨各個認知方法的優勢和意義,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進步。例如:通過對課本知識的數據分析,教師能夠發現課本中出現次數最多的知識點和核心技巧,進而提煉結構體系,使學生學會對知識的及時總結與思考,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訓練學生對思維導圖的了解和構建,完善自身的知識架構,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綜上所述,現代化教育的不斷發展促使信息技術成熟,其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斷更新,信息技術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結合程度日益提高。通過融入生活,完善教學形式,拓寬教學方法等,重構教學資源的合理分配,使先進的教育思想和信息化、立體化的教學思維相互融合、協同作用,在此基礎上實現農村小學數學教育體系的整體優化,使獨立的人格和具有靈感價值的創造思維融入農村學生的個人思想之中,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